Re: 引入社区一年仅一户安装,济南“智慧养老”咋接地气
“系统还有精神慰藉服务,服务平台有专门人员会陪老人聊天说话。”姚孟迎称,该设备还有一键呼叫救助功能,如在家中遇到突发情况,老人可紧急呼叫后台,老人只要按下呼叫按钮,呼叫中心会立即转接120、119,避免意外事故无人知晓。
功能周到,紧急呼叫对于独居老人十分必要,但该设备的社区推广使用率却很低。据济南市历下区甸柳第二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李婧介绍,设备引入社区已有一年多时间,使用用户却仅有蒋惠茹一位老人。
观念带来暂时阻碍,未来5-10年或迎机遇
“这个项目在济南是首例,”对此,李婧认为:推广效果之所以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该项服务与养老服务中心其他“由政府购买、老年人终生免费”的形式不同,它属于自费项目。“花钱不说,不少老年人认为多此一举,总觉得自己能照顾自己,关键时候也能给孩子打电话求助。”李婧说。
“即便收费很低,多年养成的消费习惯也让许多老人不会选择使用。”济南市社区养老专家吕月英认为,当今中国老年群体大多属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人,成长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经历过较为艰苦的生活,大都未富先老、而且秉持着“舍不得消费,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留给下一代”的传统观念,导致适老型养老产品市场购买力不足。
此外,记者发现:目前,众多智能养老设备基本上都需要互联网环境,个别产品功能齐全但操作较繁杂,忽略了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许多独居老人家里没有网络条件,而且高龄老人普遍缺乏操纵复杂智能系统的能力。由此一来,即便设备功能再完备,产品的体验不好,导致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好的智能养老服务。
“我们正在对用户做筛选,分为80岁以上群体以及50后、60后群体,进而提供针对性服务。”一键通项目负责人介绍,前者主要侧重于医疗康养服务,而后者则侧重于养老意识的引导,“以50后、60后为主体的老人,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也就更愿意将钱花在自己身上;未来5—10年内,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对智慧养老行业将有大的发展机遇。”
甸柳社区一位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呼叫设备。
高端智能服务难进社区,企业靠政府埋单盈利
眼下,类似智爱护等适老化智能产品正在济南市场逐渐推广。但李婧坦言,鉴于类似产品难以向个人家庭推广的现状,该类产品大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大众推广。
近年来,政府对于智慧养老发展的扶持越来越大。如,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
为占得先机,众多企业、资本纷纷投资该领域。综观整个行业,国内整个智慧养老产业还处在一个市场开拓阶段,大多数项目还没有很清晰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政府埋单,因而使得智慧养老产业模式的推广性、可复制行大打折扣。
无论是济南还是南京、上海等智慧养老技术发展先进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医疗、养老机构目前多采用企业运营、政府埋单的运营模式,企业免费租用政府提供的房屋场地,智慧健康终端产品由财政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发放给用户。
济南社区养老专家吕月英认为:虽然政府采购是很好的一种模式,但“定期招标采购”的购买服务形式,易导致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盈利的不可持续性;此外,该模式向国内地方财政欠发达地区推广时具有不可复制性。
此外,更为关键的是“政府买单的项目”大都是维持当地老人基本需求,较难为高端智能养老服务买单,相应地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好的智慧养老产品,没有使用者,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吕月英认为,智慧养老并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搭建平台就万事大吉,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政府各部门、社区、老人、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家政服务等机构分工协作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智慧养老该如何推广,做好线下服务是根本
眼下,济南市也正在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如贴心一键通的推广、各区县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全市层面上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等等。目前,济南市内各县区已经覆盖了12349养老服务平台;济南市历下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甸柳、燕山、明湖三个街道)更是列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自去年9月入驻甸柳第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来,李婧及其“安康通”团队的工作已赢得社区老人一片好评,也潜移默化地为社区智慧养老的推广打下基础,让智慧养老走进居民生活。
如今,经过一年的运营,社区老人已离不开李婧团队,身体不舒服或者心情郁闷找他们、定期来体检已成为社区不少老人的习惯。目前,李婧已为社区400多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然而,健康档案只是智慧养老的初级阶段,如何将其与大数据平台连接,并且由此提供有针对性、及时的个体监测方案,才是智慧养老的关键。
“线上技术再先进,始终还是得靠线下服务。”除了做好养老服务中心日常运营工作之外,李婧及其团队还会坚持每天上门为老人进行体检、精神慰藉。“设备只是一个工具,本质还是得落到服务。”李婧认为,线上平台固然重要,但只有线下服务才能给老人最真实感受,“我们做好服务,老人认可了,智慧养老就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