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异乡留守济南过大年 带上年货同乡记者送祝福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頔
来自聊城阳谷的王艳青春节期间还要在医院值班。本报见习记者 王兴飞 摄
本报记者将年货送到了济宁市泗水县中册镇大泉村的王大家亲人手上。本报记者 陈伟 摄
2月6日下午,沂水县许家湖镇冯家官庄村口,按照王金贝的意愿,记者将电压力锅送到他的岳父冯希杰手中。本报见习记者 肖龙凤 摄
编者按 春节假期转眼就结束了,回故乡过年的人们又纷纷踏上了通往济南的返程旅途。就在大家和亲人共享团圆之乐时,有些异乡人却在济南过年。节前本报选择了4位在济南过年的异乡人,选派了与他们同乡的记者分赴聊城、济宁、临沂、淄博四地,为他们的家人送上一份年货,带去一分思念和祝福。
为了十多位病人 她选择留守病房
本报2月15日讯(见习记者 王兴飞) 25岁的王艳青是济南一三甲医院保健科病房的一名护士,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也是她第二次陪着病人在病房里过年了。因为要护理不能出院的十多位病人,病房里必须要有医务人员留守值班。
2月6日,王艳青说科里共有十几个同事而且大都结了婚,不少人还有了孩子。考虑到自己牵挂少回家坐车也方便,她就特意向护士长提出了春节期间值班的申请。
王艳青的老家在聊城市阳谷县,家里除了已经结婚的妹妹外,还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弟弟。“过年了弟弟能不能回家还不一定,昨天打电话时弟弟公司那边还没放假。”王艳青告诉记者,她的同事已经陆续回家过年了,有过一次春节值班经历的她没想到自己还是会难过。
2月9日,记者带着年货和王艳青对父母的问候,来到了位于阳谷县闫楼镇的王艳青的老家。王艳青的父亲王传保已经50岁了,记者进门时他和妻子俩人正在包水饺。得知记者是老乡,他显得特别高兴。“以前过年就想着给三个孩子都买身新衣服,现在过年就盼着三个孩子能回家看看。”吐出一口烟圈,王传保感叹着告诉记者,孩子都工作后已经两三年没吃过真正的团圆饭了。
“每次过年吃团圆饭都缺人,孩子回家不容易,现在俺也想开了,以后老了俺就找孩子过年去。”王传保告诉记者,他的儿子还在回家的路上,到家得下午四五点钟。
提起大女儿王艳青,王传保和妻子很高兴。王传保的妻子说,大女儿是家里唯一的本科生,小的时候就知道照顾弟弟妹妹,工作了做护士家里都很支持。“干她们这一行的,病人不回家过年她们也回不来,总要有人照顾病人吧!”王传保的妻子眼角微微泛红。
送上带来的几盒年货,送上远在济南的女儿的问候,给两位年过半百的父母送上祝福后,记者离开了这个温馨的农家小院。当新年的鞭炮声散尽,在济南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女儿才能踏上返乡路,陪父母在新年之后“过年”。
在济干环卫12年 从没回家过春节
本报2月15日讯(记者 陈伟) 王大家来自济宁市泗水县中册镇大泉村,是济南市市中区王官庄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队长。12年前,他从老家来到济南,从事环卫工作,一干就是12年。如今,一家三口都已经来到了济南,孩子也在省城一学校上了学。尽管如此,每到春节,王大家的心里总不是滋味,因为他已经整整 12年不能回老家过春节了。为了给不能回老家过年的环卫工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一个惊喜,本报记者2月8日(腊月二十八)专门来到济宁市泗水县中册镇大泉村王大家父母家里,为他们送来了油、米、牛奶等年货。
王大家的弟弟王家响也是王官庄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已经工作4年了。今年他腊月二十七就回到了泗水老家。得知记者专门赶到村里,为他家送年货,他非常高兴,一下就把记者拽到了屋里。他告诉记者,越到年底,环卫工人越忙,他原本是要在济南值班的,但是考虑到家里的老人,他就向所里请了假。“所长想让我大年初一就回济南,我好说歹说才多请了2天假,大年初三回济南。”
王大家的母亲说,她有两个儿子,但是都不在身边。老大王大家出去都十几年了,从未回来过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我们老两口在家里过节,很冷清。但是儿子是环卫工人,越到年底工作越忙。因此,每到春节,我们就等着儿子的电话。只要接到电话,我们老两口就放心了,可以安心过年了。”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王大家。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忙着给王官庄环卫所的130余名环卫工人准备春节期间的伙食,包括除夕夜的聚餐。
王大家介绍说,王官庄小区是济南市最大的开放式小区之一,既有当地居民,又有大量的外来租房户,而且由于小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垃圾特别多,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特别大。
他告诉记者,他离开老家,来济南已经12年了,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他12年从未回到父母身边过年。
“刚开始,父母还有些埋怨,但是12年过去了,他们也都能理解了。”王大家说,争取明年春节能回家和父母团圆。
仨孩子外地打工 春节都回不了家
本报2月15日讯(记者 刘帅) 2月8日记者来到沂源县张庄镇西顾庄,给王月英父母王桂林夫妇送去年货。今年30多岁的王月英在济南打工已经多年,忙于生计的王月英夫妇很少回家,即便家里农忙时也无暇顾及。
8日下午,在村口等候记者的王桂林二女儿王娟将记者领到王桂林家中,此时王桂林夫妇正在烘花生,见到记者后十分热情,从记者手中接过油和八宝粥等。王桂林热心地将烘好的花生递给记者。“热乎的好吃,这也算是咱沂源当地的土特产。”
王娟告诉记者,得知记者替济南的儿女送年货,“两位老人特别高兴。还打扫了屋子,专门给你烘了花生。”在院落和屋内记者没有看到有年货的影子。王桂林对记者说,自己三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并安置了家,“大女儿和儿子在济南打工,小女儿在临沂,他们的孩子都还小,需要人照顾,他们也很少回家。所以我们老两口省省钱,只置办了少许的年货,够吃就可以了。”“也谢谢你们啊。这样我们就省了不少心。”王桂林说。
王桂林说,大女儿有两个孩子,“大的10 岁多,生活不能自理,小的还不到两岁,老大带回家也不方便,天又这么冷,怕冻出病来。”“小儿子也两个孩子,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孙子刚出生四个月,更没法回家过年了。到现在我都没见过我孙子,我老伴只是出生时见过面。”王桂林说此话时,王桂林老伴进了西侧的卧室。
记者观察到卧室内只摆放着床等简单家具,唯一可以取暖的是卧室内的小煤炉。“屋内温度一般就是二三摄氏度,如达到五六摄氏度,那我就谢天谢地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咋忍心让儿子带孙子回来呢?”王桂林说。
据王桂林介绍,自己今年62岁,老伴63岁,老伴的腿有些不灵便,家里还有5亩多地,到了农忙时也是老两口自己忙里忙外。“孩子们都忙,他们生活状况也不是多么好,也不容易,每年能回家看一两次就很知足了。”
而到临走时,王桂林将自家种的苹果和花生硬生生地塞给记者,“自家种的,吃起来放心。”随后两位老人将记者送出村口。
记者送的年货 老人不舍得用
本报2月15日讯(见习记者 肖龙凤) 2月6日中午,本报记者从济南来到临沂市沂水县,直奔商场为王金贝的家人挑选年货。此时距离除夕还有不到3天,自己开了一家印刷公司的王金贝仍在济南忙活。
挑来挑去,记者为王金贝的家人挑了一个实用的电压力锅。王金贝希望将这个电压力锅送到他的岳父冯希杰家里,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于是,记者乘车赶往冯希杰所在的村庄,距离县城十多里路的许家湖镇冯家官庄村。
一路上,冯希杰几次打来电话,担心记者找不到地方。下午3时许,记者赶到冯家官庄村口,冯希杰早已等在那里。他说,对王金贝这个能干的女婿挺满意,就是一年到头都在忙,平时只能打打电话。“不过他挺孝顺的,打电话挺勤,隔几天就给我们打电话。”
“光听说今年要结婚,日子还没定下来。我也想早点抱上外孙子,可是他们在外头闯荡,有他们自己的计划,咱说了也不算啊!”冯希杰有些无奈,在农村,自己这个年纪差不多该当爷爷了。他请记者也不失时机地帮忙催催。
顺利收到几笔货款的王金贝在过年期间终于抽空回了一趟家,但“破五” 刚过,王金贝便要从家里出发,赶往济南,开始新一年的生意。一起出发的,还有他的母亲和未婚妻,未婚妻有自己的工作,母亲则是给他帮忙的。“我妈怕我忙不过来,非要跟着来帮忙,这一待可能就要半年吧。”王金贝说。这样一来,老家就只剩父亲王正安一个人了。“做饭没什么难的,我自己做着吃就行了。”王正安已经习惯了自己做饭。
王金贝说,过年岳父家没舍得用那个电压力锅,说自己用不着,非要让他带回济南用。于是,这锅就跟着一起回了济南。新的一年,王金贝希望联系到更多的业务,挣到更多的钱,给未婚妻一个浪漫的婚礼,也希望早日有能力将父母接到济南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