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让“阳光”照耀民生工程
今冬格外冷。然而,在历城城乡采访,却强烈感受到百姓心中涌动的暖流。
这寒冬里的温暖,来自阳光民生救助体系。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开发阳光民生救助信息系统,建立困难群众动态数据库,创建常态化、科学阳光的帮困新机制——— 历城区打造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这一做法的核心在于“阳光”,这一创新模式值得借鉴。
让民生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就必须首先让阳光照进更多民生工程。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几年来,济南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安居、就医、分配、社保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公共财政支出优先考虑民生,使弱势群体得到了更多救助。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些方面,群众对民生工作还不满意。究其原因,不是党和政府没有做,而是不透明、不公开、不公平,导致百姓不信任,认为没正事。因此,民生工作急需引进阳光机制,像历城区让社会救助程序由封闭运作转向公开透明一样,民生工作要以“阳光透明”取信于民。
让阳光照进更多民生工程,需要创新权力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通过创新机制体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历城区阳光民生救助体系的探索,提供了好的思路。开发阳光民生救助信息系统,建立困难群众动态数据库,公开救助政策、救助程序、办事程序,救助对象经村居社区民主评议并进行公示,这些举措让监督成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监督,让监督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存在,从源头上遏制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让阳光照进更多民生工程,需要坚定的民生情怀。民生问题首先是个“感情”问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长期以来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党和人民的关系是一种浓厚的“鱼水情”。这种“鱼水情”要求领导干部要“沉”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只有这样,才会发现问题在哪儿,办法在何处,才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倾力打造阳光民生工程,才能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生”,体现着执政为民的理念;“阳光”,彰显着廉洁高效的作风。
历城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关注民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才能瞄准一流目标,创新发展思维;只有把民情动态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才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实现“阳光政务”、“阳光操作”。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只有坚持执政为民、廉洁高效,让阳光照进更多民生工程,让涉及民生的事情公开透明,才能使民生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民心。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