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粮食的辉煌五年
来源:济南日报
“十一五”伊始的济南粮食,交织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购销企业改革,同时要化解老人、老粮、老账问题的深度矛盾中。“十一五”的五年,是济南市粮食系统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推动发展,全面促进粮食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是关注民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日趋和谐稳定的五年。
五组数字看发展
2005年,济南市粮食流通总量40.48亿斤,其中,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销量为15.15亿斤;2010年,全市粮食流通总量达到56.97亿斤,其中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销量为20.28亿斤。这组数字的变化,其中蕴含着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我市粮食流通总量的巨量增加,说明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和联系京津、沪宁的粮食流通枢纽作用不断加强,我市的粮食物流体系正在逐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销数量的增长,说明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吞吐能力、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的作用在日益增强;三是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销量已占据总流通量的近二分之一,说明近年来我市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大力开展最低保护价收购工作成效显著,更充分证明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地域粮食平衡和调控上拥有至关重要的主动权,对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可以发挥主导性的决定作用。
2005年,全市面粉生产规模44.9万吨,粮食系统国有面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仅10.7万吨;2010年,全市面粉生产规模为77万吨,同比增长71.49%,而我市国有面粉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了20万吨,同比增长86.9%。民天面粉有限公司的异军突起有效地带动了我市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2005年,金德利全年营业额17516万元,年食品产量2.6万吨;2010年,金德利全年营业额达到30904.7万元,与2005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食品产量也达到4.5万吨,与2005年相比增长73%。5年间金德利累计实现快餐利税达到1.8亿元,快餐网点达到了157家,成为全市快餐连锁企业中网点数量最多、拓展地域最广、效益最好的企业。
2005年全市粮食系统工业总产值3.02亿元,2010年全市粮食系统工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与“十一五”初的2005年年底相比增长125%。
2005年全市粮食系统利税总额292.85万元,2010年全市粮食系统利税总额达到3458万元。
五大成就见辉煌
(一)2007年-2009年,济南市粮食局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和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十一五”初期,市粮食局以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相继成立了调控监督处、粮食质量监测站、信息统计中心,完成了市级粮食部门建设一处三中心(站)的要求。并督促帮助县(市)区粮食局成立了监督检查科、粮食行政执法大队等机构,建立健全了一局一科一队一站一车“五个一”粮食执法工作网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80余人取得执法资格。为了进一步规范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先后制定了《济南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济南市粮食局关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济南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裁量权执行标准》和《济南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考评办法》等规章,建立了执法联动机制和机动机制,有效地克服了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据统计,五年间,我市共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307件,开展各类检查1800余次,开展夏秋粮收购联合执法活动4次,累计出动人员5000多人次,受理案件近200例,有效地维护了全市粮食流通秩序。
(二)粮库建设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第一粮库荣获“全国规范化管理先进粮库”称号。2010年,我市第一粮库、第二粮库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第一粮库荣获“全国规范化管理先进粮库”称号,受到国家粮食局的表彰。第一粮库、第二粮库荣誉的获得,是全市粮食收储企业“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规范管理和积极开展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等一系列活动的缩影。“十一五”伊始,在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入尾声、粮食收储企业的发展面临艰难抉择的关键时期,市粮食局党委果断决策,提出了实施“退城进郊、资源整合”的战略,五年来,先后迁建第二粮库、第三粮库、历城区储备库等,累计投资超过3亿元,完成征地558亩,新建仓容6.5亿斤,建成存储能力800万斤的食用油储备库及附属设施,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调控有力的地方储备粮管理新格局,使全市粮食仓容达到19亿斤,缓解了长期以来我市粮食仓储紧张的局面,为落实粮食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与此同时,市粮食局还制定了《济南市粮食局地方储备粮业务管理实施细则》、《济南市粮食局关于建立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了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和以“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全市储备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地方储备粮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民天面粉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名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块金字招牌。民天公司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面粉、食品、粮油经营多业并举,坚定不移地走以面粉生产带动食品产业,以食品产业促进面粉生产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民天馒头生产线发展到日产10万斤的规模,民天馒头也成为济南馒头市场的第一品牌。各类面食制品、速冻食品、节令性产品形成系列经营,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民天面粉从等级粉、专用粉延伸到营养保健粉、特种需求粉,从单一品种发展到三大系列70余个品种,既壮大了面粉主业,又提升了综合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民天公司把争创名牌企业作为实施品牌再造的总抓手,坚持从行业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培育名牌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民天公司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中国名牌”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两个金字招牌,又先后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诚信粮油企业”、“全国首批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山东省第八届消费者满意单位”,民天公司实验室被认定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天牌”大米荣获“山东名牌”,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四)金德利成为“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和“中国中式快餐连锁最具影响力品牌”。2006年以来,市粮食局果断决策,大力实施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战略,组建了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有限公司,实行跨区域连锁经营。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坚持大众化市场定位,围绕“盯住居民盘中餐、服务市民三顿饭”,立足早餐,做好午餐,扩大晚餐,不断探索城市粮食零售业经营新模式,努力打造居民主食消费的主渠道,牢牢占据济南快餐市场的龙头地位。金德利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城乡和外地延伸,近年来,逐步在济南市的周边县区建设了10余家网点,基本实现了市区、城郊和附近县市的覆盖,并成功在外地市开设了10余家网点,使金德利网点总数达到157家,逐步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对外辐射发展的经营格局。同时,大力推行规模化品种配送,坚持主食工业化生产模式,投资建设了集仓储、生产、加工、速冻、包装、物流、研发于一体的配送公司,4个以成品和半成品配送为主的区域中心厨房,配送品种达到上百个。通过大力实施居民厨房工程,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巩固延伸服务网点和阵地,金德利已从濒临绝境的小粮店发展成为集快餐经营、食品加工和粮油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拥有1家配送公司、4个子公司和157家快餐连锁店,资产2亿多元,员工4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金德利快餐集团先后被授予“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快餐品牌”、“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中国中式快餐企业50强”等称号,并被国家粮食局认定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联系点”。
(五)济南军供荣获“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军粮供应中心努力履行“以兵为本、服务部队”的工作职责,认真执行军粮供应政策,在全省军供系统率先建立起粮油质量化验室,军粮质量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为提高服务质量,军供中心始终做到“四个保证”和“六项承诺”,每年为部队义务送粮5000余吨,行驶里程达15余万公里,义务送粮率在90%以上。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坚持“主副并进、以副补主”的发展思路,积极适应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新要求,努力拓宽业务范围,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食用油储备罐和食用油灌装生产线,根据部队需要推出了8升装大容量桶装食用油,改变了部队长期使用散装食用油的惯例。军供中心还积极开展为部队服务活动,2009年,济南军供深入开展了“粮油科技进军营”活动;2010年,济南军供作为“行业拥军示范单位”被全国省区市双拥办主任会议暨拥军工作社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确定为现场参观点。“十一五”期间,济南军供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军供站”、“全省十强军供站”、“山东省双拥工作社会化示范单位”、“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我市粮食工作的发展引发了全国同行业的参观学习热潮,也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2009年5月30日,中国市场学会、中国政策研究会在济南举办了“济南粮食流通产业改革和发展高层论坛”。国务院特区办原主任、商业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家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来自北京的2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国家级刊物媒体齐聚济南,研究、探讨济南粮食流通改革和发展的成功实践。济南粮食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被确定为“济南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0年1月11日、12日,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济南市粮食局作为唯一一个市级粮食部门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拓宽服务民生领域 壮大流通产业实力》的典型发言,济南粮食工作的经验再次走向了全国。
五点体会谋长远
感悟五年来的粮食工作,有些体会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树立发展的新理念,以大流通保障大安全。“十一五”期间,济南粮食从建设八大体系入手,理顺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粮食流通,有效地保障了地域粮食安全。实践证明,区域性粮食安全的保障,必须依靠粮食产业的发展作为基础,用发展繁荣流通,用大流通保障大安全。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摈弃单纯地靠储备维系安全的思想,大力指导、扶持粮食产业的发展,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产业、物质基础,用粮食产业的大发展,促进粮食的大流通,用大流通更好地保障大安全,从而实现粮食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树立服务的新理念,用大服务拓展大产业。粮食行业说到底是一个流通行业,但更是一个保障性行业和服务性行业。粮食流通产业要在服务民生中生存,更要在服务民生中发展和壮大。“十一五”期间,济南市粮食局通过深入开展“放心粮油”工程,有效地带动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步伐;通过大力实施“居民厨房”工程和“放心早餐”工程,发展壮大了金德利。但服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命题,为民生服务,更是一个宽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粮食部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服务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
(三)树立改革的新理念,用改革解决难题,用改革推动和谐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稳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基本构建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购销体制框架,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通过改革,基本解决了“三老”问题,企业包袱大大减轻;企业布局更趋合理,产权结构得到优化;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强化;县级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得到恢复,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通过改革,体制理顺、机制搞活、产权明晰、资源有效整合,国有重点粮食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粮食系统的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改革要树立新理念,要以解决问题、促进新发展为根本前提,要努力在改革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改革破除发展障碍,用改革建立新的发展机制。
(四)树立创新的新理念,在创新机制中促进发展。国有粮食企业在体制问题确定后,机制问题就成了企业能否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十一五”期间,粮食系统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考评体系为目标,实施管理创新、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先后制定完善了《粮库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金德利集团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民天公司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市局对企业管理层、企业对下属各类人员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了企业工资分配行为,真正起到了奖优罚劣的作用。实践证明,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强化国有粮食企业的管理,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国有粮食企业要用新的创新理念和科学发展理念为主导,努力在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考评体系的延伸和完善、人员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发展机制的创建等方面有所建树,用新的机制促进新的发展。
(五)树立和谐的新理念,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稳定的济南粮食。“十一五”的实践和经验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和谐稳定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所有的改革、发展和创新,都要以和谐稳定为首要前提和重要目标,只有坚持这一新的理念,才能在和谐中实现科学发展,在稳定中不断前进。因此,和谐发展的理念要贯穿于粮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粮食工作的每一个决策细节和工作环节。通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市粮食系统和谐稳定、团结统一、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