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社会福利企业20年锐减8成 残疾人难就业
昨天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在济南,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福利企业,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从330家锐减至65家。在国家出台扶持政策下为何福利企业仍纷纷退出?还有哪些需要完善之处,记者为此做了调查。
残疾人就业率不高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普查显示,济南市共有33万残疾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可以上岗就业的大概在 8万人左右。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济南市每年能够安置的残疾人数却仅在1500人至2000人。残疾人就业率并不高。
社会福利企业是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性经济组织,国家给予诸多优惠和扶持政策一出,迅速起效。到上世纪90年代,济南市社会福利企业已达到了330家左右。然而,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增加、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福利企业的数量也开始减少。至2001年,济南市的社会福利企业从高峰时期的330家,减少至138家。
2007年,国家调整社会福利企业退还增值税的额度,由原来的交多少退多少,改为最高不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从2007年开始,济南市的社会福利企业从138家又减少至现在的65家。
残疾人每人每年三万五千元的增值税退税额度,对于福利企业而言吸引力已经远远不够。
济南市福力胶辊厂负责人表示,按照最低工资标准980元计算,加上5项保险,每人每年仅工资要支付15000元左右。加上公司在节假日期间发放的福利,大约每年都要支出7000元左右。另外,管理费用、生产损失等费用加起来,3.5万元的退税已经所剩无几。企业能够从中获取的收益少之又少。
另外,按照国家规定,企业中如果安置10名残疾人,企业本可以得到35万元的退税。但是如果企业本身创造的税收低于35万元,比如创造税收仅20万,那么只能退还20万元的增值税。这样一来,安置残疾人的开支如果超过20万元,只能由企业自己消化。“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时间长了自然吃不消。倒闭也是必然了。”
他们还需格外关注
从2003年起,对于非社会福利企业,国家鼓励一般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不论大小企业,只要安置所有员工中占比1.5%以上的残疾人,就能免收残疾人保障金。超比例安置的,还有额外奖励。
然而,“不少企业都曾表示,宁要一名大学生,不要三个残疾人。”
济南市高新区某仪表公司总经理赵先生说,残疾人因为听力、视力、肢体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整体素质不高,仅在岗前培训上就要比一般人多花五六倍的精力和耐心。
而且,对于一般人而言,岗前培训期间或者试用期间,可以按照试用期工资支付。对于残疾人而言,按照国家的政策,企业只要接纳残疾人,就要按照最低基本工资、五险等条件支付,并没有试用期一说。
针对目前残疾人就业的情况,济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调研员董家武说:“在2007年针对福利企业的新的优惠政策出台后,福利企业在与同等水平的企业竞争过程中的优势不再显现。而且残疾人员工越多,竞争力反而越低,所以针对现有情况的补贴额度应该也相应改变。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有较大变化。”
中国福利协会福利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赵乐静说:“社会福利企业应该属于特殊企业。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除了补贴,这样特殊企业并无特殊待遇。这也是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劲头不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