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受助先签协议:承诺毕业后也资助1名学生
北京市民蒋先生多年来一直资助贫困大学生。一年前,他与一名大学生签订了《爱心传递承诺书》。两人在承诺书中约定,他资助这名大学生完成学业,这名大学生在毕业后的5年内,也必须开始资助一名学生上完大学,从而推动爱心的持续传递。
救助时签下承诺书
蒋先生说,一年前,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名在云南上学的大一学生张亮(化名)发出的求助信。张亮在信上说,他家中贫穷,虽然考上了大学,却因为掏不起学费,陷入困境。如果有好心人能够借给他3千元,他愿意大学毕业后还给这位好心人一万元。蒋先生看信后很受触动,他专程从北京飞到昆明。在张亮的学校,他见到了这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立刻决定帮助张亮读完大学。但蒋先生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张亮和他共同签下一份《爱心传递承诺书》。
承诺书中规定,蒋先生资助张亮每学期学杂费总额的80%,直到他大学正常毕业。张亮在读期间需勤奋学习,乐于助人,每学期以电邮的形式就学习成绩与蒋先生进行交流,并承诺每学期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而这份承诺书最重要的内容,是张亮需在本科毕业后的五年之内,开始资助至少一名学生上完大学,推动爱心的持续传递。协议最后说明,如果张亮不能完成协议的内容,蒋先生有权随时向媒体、网络等公开张亮的个人信息。
签承诺书希望对方感恩
蒋先生说,他之所以要求签订这份承诺书,是因为他希望张亮能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社会。这些年中,他陆续资助过三四名贫困学生,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彻底和他断了联系。“我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对方却满怀戒心。我从来不要求他们还钱,他们反倒质问我说,‘谁让你当初非要资助我的?’”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让他“很受伤”。
“现在张亮每年都会给我发邮件,过年过节还给我发短信问候,我从班主任那里知道,他变得开朗了,并且进了学生会。”蒋先生说,他自己是通过自学才有了今天的生活。他深深明白,上学,是穷孩子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当他们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伸手拉他们一把呢?”蒋先生说。
承诺书仅仅是人品协议
对此,汇源律师事务所的魏晓东律师称,这纸承诺书要求受资助大学生在毕业后5年内也需资助一名学生,这其实是关于个人品行的一种“协议”。法律可以保护财产和生命,却保护不了感情,即使受助大学生不履行承诺,蒋先生也无法追究对方的责任,但可以让他返还这四年来资助他的钱。同时,无论是否完成承诺,蒋先生都无权将受助者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公开。
记者手记:“受伤”的承诺
“有个孩子毕业之后,我没有再接到他的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封信。”蒋先生有过如此让他“很受伤”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还发生在很多好心人的身上。本报本月15日曾报道,一名饭店老板娘,借了25000元给一名陌生的大学生,之后这名学生就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张欠条,老板娘花了1年多时间,甚至多次报警,才找到那名大学生。
与受助学生签下“承诺书”,原意是想让受助者懂得感恩。可如果感恩也需要用一纸承诺书来约束,受伤的就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还有这个社会的慈善救助体系。
网友热议:“承诺书”签了就是感恩?
浙江网友随它去吧:恶心!想法初看是好的,其实不妥,这些受资助的学生都是穷人家出生,即使他们毕业了我相信也不会发达到哪里去,只要有颗感恩的心就行了,不能以协议的形式强迫他们,这是把社会的责任强迫加给了底层的人。
上海网友往事随风:这样的承诺书很不公平一度无效,人品无法签订,还有成绩低于80分的人就不优秀吗?很多人什么都差唯独成绩好,但是事实证明那些人更加无人性,这位受伤的张先生并不咋地!
广东网友永不唾弃:如果蒋先生的做法得到富人的共鸣,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推广,受资助者能勇于担当责任,不出二十年,中国将真正是世界强国。世界上将没有哪个国家敢侵犯我国领土。
四川网友正明:如果那毕业五年后的那家伙自己生活都成问题呢?说得好听是对自己好心的延续,但是对毕业的大学生压力之大他可想过?做好人不图什么应该是中国人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