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救助站搬新址扩建设计仍未开始 仅30余张床位
舜网-济南时报
济南市救助站自2013年8月搬迁至无影山路23号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22日,记者探访济南市救助站后发现,救助站的改造新建工程却仍迟迟未进行。据了解,根据民政部2008年12月发布实施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城市流动人口在150万到220万人的城市,将按照一类救助站201到300张床位的标准建设。就目前的情况看,济南年均流动人口超过500万人,但济南市救助管理站里只有30余张床位,人多就只能拼床睡,救助弱势群体的机构本身依旧处于弱势状态。
等待了5年,有2年在废墟中守望
1948年,济南市成立救助站,当年的名字是叫生产教养院,地址在车站后街。到了上世纪60年代,济南市救助站搬迁至官扎营前街142号。从2008年开始,有关部门就曾提出救助站原址重建或者搬迁的问题,但由于场地和资金等种种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规划迁建的5年时间中,始终没有找到栖身的新家。
2010年,济南市启动了官扎西营片区的搬迁工作,但按照有关火车站北广场的规划,救助站所在整个区域都将成为火车站一部分。从那时起,救助站拆迁便被提上了日程,但寻找新址的工作依旧困难重重。自火车站搬迁工作开启之后,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周围就都成了废墟,只有救助站和少数住户仍在片区中。由于拆迁,周围道路难走,下大雨时积水齐腰深,进出相当困难,停水停电也是常有的事情。
曾规划新址将按1级标准建设
加上在废墟中度过的两年,总共等待了近5年的时间,直到2013年7月,在济南市相关救助站安置专项会议上,新址才确定下来。根据民政部《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救助管理机构应分布合理,设置在交通便利、容易查找、远离危险的区域。最终定为无影山路23号的双利达箱包厂,2013年9月初救助站搬迁整体完成。
据了解,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新址,建筑面积1.7万平米,约为原救助站面积的4倍,但是楼体破旧,救助相关的设施设备都没有,需要按照救助站的标准重建。在搬迁后,有民政厅专家为济南救助站的未来规划出谋划策,并设计好了重建方案,将按照救助站的1级标准设计建设。按照当时的规划,未来救助站除了会增加床位,还将增建活动室等,并建设无障碍楼梯等配套设施。计划设五大区域,各大功能区修缮完成后,一些由于特殊原因来这里求助的未成年人和妇女等也会得到心理疏导等服务。重建将使救助站能够为受助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将改变省级救助站中最小救助站的现状,建设项目预计2014年底前完成。
搁置的重修计划仍在等通知
1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2日记者来到济南市救助站,看到救助站依然是当年搬迁后的模样,一些房间的墙皮已经脱落,业务大厅的墙壁还是薄薄的一层隔板。至今救助站还没有通暖气,为了保暖,救助站为受助人员的房间安装了新购置的空调,而工作人员的房间大多使用着从原址带回的空调,有些已经使用近10年了。
此外,济南市救助站床位数量仅有30余张,远远达不到建设1级站的标准。在儿保科,记者看到,共有3间房12个床铺。目前,长期滞留在站的流浪人员有12名,多为精神智力障碍,想不起来家的地址,刚好住满。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流浪人员的数量都是动态的,随时有增添,如果再来一名流浪的孩子或妇女,那么只能将床铺拼起来睡觉了。当记者问何时开始搁置1年多的重修计划时,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也在等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