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山大附小成绩单 不排名次只划分等级
山东商报 记者 曹建民
鲁网2月20日讯 昨天上午,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东宿舍,老教授们自办了一次老物件展览,展品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商务印书馆,由译学进士编纂的英华大词典,最近的是80年代晚期的球票电影票。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范先生1951年就读于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小学时的成绩单。“那时候我调皮,全班50多人,我长期处于乙等丙等。”范先生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回忆说。
1951年山大附小成绩单不排名次分等级
范先生展出的两张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单,引起了孩子们和年轻家长的注意。范先生今年已经年逾花甲,1951年的时候,他正在国立山东大学(现山东大学前身)附属小学读四年级。这两张成绩单是他四年级时上下学年期末学校发给家长的通知单。通知单的样式倒是和现在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依次有告知家长的几点说明,介绍学生成绩考察的方法,接下来是学年当中各次考试的成绩,最后一页是操行考评,有老师的评价还有同学评价。并且这份通知说要家长签字再交由老师查阅的。
让家长们最感兴趣的是那时候的成绩考察办法。成绩包括国语、常识、算术、珠算、体育、音乐、劳作、美术八门功课日常考试分数,再结合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要占到50%。而且早在60年前,山大附小的成绩单上就已经不排名次,而是划分成绩等级,那个年代山大附小的教育理念令家长们深感佩服。“那时候我调皮,全班50多人,我长期乙等丙等。”范先生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哈哈大笑。
1938年的实验笔记字迹如同印刷般规整
备受追捧的还有范先生展示的两本实验笔记。这两本笔记全是用外文书写,翻到扉页,页面上的字迹就让经常提笔忘字的年轻人汗颜。“打眼一看,我还以为印刷的呢,再往后翻两页,发现竟然全是手写的,包括一些线路图,都是手工绘制。”一名市民翻阅着这两本实验笔记惊叹不已,“更绝的是,十来页的笔记,几乎找不到一个涂抹的地方,神了。”
范先生告诉记者,这两本笔记是他的父亲在1935年到1938年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时留下的,的确是全部手写,清秀的德文写得异常规整。“那时候讲究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像现在计算机用得多,孩子们不太注意写字了。”参观的市民拍下照片,要拿回去给孩子看看,让孩子专心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