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全家福缩影半世纪
来源:山东商报
1952年第一次照全家福,花了8毛钱,照片上只有五口人如今再照全家福,一大家子40多口人客厅里都坐不开
1987年拍摄的第一张彩色合影
2007年拍摄的家庭合影 照片由刘金婷提供
山大路街道利农社区的刘金婷一家,从1952年开始,在每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就会拍一张全家福。现在她们家已经珍藏了10张,从浓重的黑白到绚丽的彩色,每张照片都有着所属年代的时代印记。在这个大家庭里,年纪最大的是姥姥,现在已经88岁了,而最小的家庭成员今年才刚刚出生,只有5个月,时间在变,家庭成员在变,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却从来没有变。
1952年第一张全家福8毛钱成了一笔大支出
对于80年代才出生的刘金婷来说,1952年是一个陌生的年代,她也是从年迈的姥姥那里才知道,那个年代能够拍一张照片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姥姥说这张照片花了 8毛钱,已经算是家里的一笔大开支了”,1952年的第一张全家福照片中只有5口人,都穿着笨重的棉袄,表情还有些不自然,“那个时候姥姥还很年轻,挽着长长的发髻,老姥爷也还在,我妈妈都还没出生呢”。
刘金婷说,解放前姥姥才跟着姥爷从外地逃荒来到济南,那个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日本鬼子侵华,把姥姥家的房子占了,一家人没地儿住,只能在房外搭棚子住。后来建国后,跟着挣工分,白天大人都出去干活,妈妈才上小学就要在家里照看弟弟妹妹。自然灾害的时候,都能饿晕了,就吃梧桐叶充饥”,刘金婷说看着现在的生活,姥姥总爱叨叨那些年的苦。“拍这张照片是有原因的,姥爷姐姐家的孩子去参加抗美援朝了,来信说想要一张家人的合影,姥姥他们为了完成他的这个心愿,就咬了咬牙凑钱去照相馆照了这张全家福,希望能给远方战场的亲人带去一份思念和问候”,这是刘金婷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幸福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聚在一起,看着一张张全家福,心里就很温暖”。
考上大学、搬进楼房一张照片浓缩一个时代
“妈妈5岁那年,姥爷的姐姐来探亲,才又去照了第二张全家福”,虽然家里生活没有那么困难了,但也只是遇到特殊的事情才会去照相馆。七几年,刘金婷的三舅考上了大学,“姥姥说家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这可是最值得自豪的事儿,三舅去上学前,就拍了第三张全家福”,照片中的家人,笑容满面,孩子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戴着红领巾,纷纷把胸脯挺得高高的。1985年的春节,刘金婷已经5岁了,“全家福里第一次有了我,这第四张全家福也是最后的一张黑白照片。之后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相机了,1987年的春节,我们就没有再去照相馆,在家里拍了第一张彩色的全家福”。1993年在老房子的院子里照了第六张,1996年住上了楼房,一家人喜气洋洋的照了第七张,“姥姥的头发已经花白,妈妈也不再年轻,而我们这一代孩子也已经逐渐的长大了”。
时间在变人数在变浓浓亲情却一直在
60年过去了,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庭,拍摄第十张全家福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40口人。“家里的空间已经容不下40个人,所以大年初一,我们就聚在了酒店,光吃吃喝喝也没有意思,有人提议不如举办一场‘家庭春晚’,于是每家出一个节目,还评出不同的奖项,经费也由大家来凑”,刘金婷说今年家里又多添了3口人,估计今年过年就更热闹了。
在这个大家庭里,年纪最大的是刘金婷的姥姥,今年已经88岁,最小的家庭成员才5个月,虽然时间在变,家庭成员在变,但他们一家始终是其乐融融的。“现在拍照更方便了,人凑齐却并不容易,但只要逢年过节,无论在哪里,都会聚在一起,然后照一张全家福,我们会继续照下去,把这份亲情传递下去”。记者陈心如
952年第一次照全家福,花了8毛钱,照片上只有五口人如今再照全家福,一大家子40多口人客厅里都坐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