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古石刻被粉饰 专家:这样"保护"真不靠谱
作者:郭学军
21日,本报报道了济南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团山上,新发现19尊已经严重风化的宋代摩崖石刻造像的事,引起许多读者对野外石刻造像的广泛关注。
22日上午,一位读者向本报报料称,在长清区归德镇胡同店村东南约1公里的水母山上,有一名胜古迹叫圣佛洞。这里的多尊唐、宋、明不同时代的石刻造像,以前也风化得比较厉害,现在被人新塑了金身或彩绘。他认为,这应该是信徒为保护造像采取的措施,但这样做也使造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以后再想看一看原始的摩崖造像就办不到了。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随即赶往水母山圣佛洞。
只见洞窟位于水母山半山腰的一处石檐下,洞窟依山而建,是由一自然洞穴凿掘而成,洞门做成一个石券门。洞外有一神龛,里面供奉的是关公、关平和周仓。三尊造像都新装饰了彩绘。关公端坐中间,身上的黄色盔甲比较醒目,关平和周仓立于左右,周仓右手装饰了一把大刀。
走进洞内,只见洞窟两侧造像均为高浮雕,有的塑了金身,有的新装饰了彩绘。洞北壁刻有1佛2菩萨2弟子,沿南壁刻有2尊菩萨,其中佛像最高者约1.2米,菩萨造像雕刻得尤为精细,处在长约1.55米、宽约1.45米的区域之间,保存基本完好。
济南民间文物考古爱好者黄鹏告诉记者,据《济南名胜古迹词典》记载,圣佛洞石窟造像由3铺组成,时代皆不同。洞内北侧的1佛2菩萨2弟子,为唐初遗物。洞内南侧的2尊菩萨造像为北宋风格,洞外关公、关平、周仓造像为明代所雕。
“我以前去圣佛洞时,洞窟内的佛像由于风化和人为破坏,破损得已经比较厉害,但还能依稀看出当年的风采。”黄鹏说,现在洞内外的造像都重塑了金身或彩绘,确实使造像丰满了许多,但时代特色看不出来了。
“这样给造像新塑金身或彩绘的做法不妥当,很不靠谱。不但起不到保护文物的作用,反而会对文物造成破坏,是一种‘保护性’破坏,好心办坏事。”佛教造像研究专家、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晶说,因为一旦给造像新塑金身或彩绘,就湮灭了造像的时代特征,想再去研究这些古代造像就难上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