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拟5年内建百座特色博物馆 奇石根雕也能进
[color=#000080] 2009年4月,山东省聊城市一处民间创办的“明清圣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资料片)[/color]
本报记者 乔显佳
奇石、根雕等非文物物质按照国务院规定本不能“进入”博物馆展览,但现在济南鼓励它们成为“博物馆的一员”了。3月31日从济南市文广新局获悉,未来5年济南将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动员社会力量建设100座不同门类、各具特色的博物馆。
[b]民间博物馆[/b][b]热情高涨[/b]
3月31日起,济南市文物局面向各部门、院校、企业、协会、收藏爱好者等发出倡议,征集建设博物馆、纪念馆的线索。市文广新局将向市政府申请支持100座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的配套支持政策。本次线索征集时间不限,上述单位和个人可向济南市文物局提供建设意向。
济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茸介绍,近年来济南市企业、收藏爱好者建立博物馆、纪念馆的数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济南匾额收藏者王力一父子两代收藏3000余块历代匾额,已建立民办的华夏匾额博物馆;宏济堂阿胶有限公司成立了宏济堂博物馆;山东联通则收集大量早年邮电、通讯类文物,成立了山东省邮电博物馆。另外,济南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就建设泉水博物馆、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济南名士纪念馆等建言献策;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则有强烈意愿建设诸如民俗、古玩、邮票、火花、瓷器等类别的专门博物馆;一些民居传承者有意愿将所居住的房屋改为民居博物馆。
[b] 私人博物馆[/b][b]可以收费[/b]
按照“采取市场化办法办100所博物馆”的思路,今后各类博物馆可以区别实行门票政策。
于茸说,类似济南市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具有明显的城市象征意义,由政府出资主办。另外像泉水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名士纪念馆等,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也应该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凡由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纪念馆,须按照有关政策,实行免费开放,不设门槛,且提供优质服务。
对院校、事业单位建设的博物馆、纪念馆,提倡免费开放,制定民众预约服务的日常管理办法,在不打扰教学等工作前提下开展。
对于私人开设的博物馆,市文物部门不强制免费开放,但提倡尽量降低门槛,经物价部门同意后,可自主定价。
[b] 打破常规,[/b][b]“先建起来再说”[/b]
此前,某单位拟建博物馆,济南市文物部门将方案上报至省文物局之后未获批准,原因是一些要求不达标。
于茸说,按照老规定,要想建成每一所博物馆都会很难。为实现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今后济南市的政策是“先建起来再说”,即对于基本符合条件的博物馆等,先由市文物部门挂牌,指导其改造提升、逐步规范,完全符合条件之后再报请省文物局批准,按照国家博物馆的有关法规进行日常管理。
另外像本不属文物范畴的奇石、根雕等,也鼓励建成博物馆,可算是对现行文物政策的“小突破”。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博物馆所藏展品必须是文物。
“建博物馆不追求观众流量,而在于满足人们个性化的观赏需要。公办博物馆缺乏个性,对一般观众而言,有‘众馆一面’之感。”于茸说,社会力量建设的博物馆,通常专注一方、个性鲜明,容易讨好具有某种兴趣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