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济南行 | 刘玉堂《阅读之城》
舜网-济南日报author:刘玉堂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刘玉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来济南也整整30年了。遥想初来之时,有感于济南的宽厚与包容,让我这个从沂蒙山小县城来的普通百姓很快便融入其中,从没感受到文化上的差异与生活上的不便,也从未有过外来人或二等公民的感觉,遂写了一篇《济南是个大县城》的小文,强调省会济南的风土人情、观念意识、生活习惯都跟小县城差不多,感觉上怪亲切的。另外,我之所以写那篇小文,也缘于一位评论家给我的启发。头年我在北京的一家大型文学刊物上发了个中篇小说《县城意识》,反映不错,转年我至北京领奖的时候,该奖项的评委之一也就是我先前认识的这个评论家对我说,你这个县城意识的提法好,其实作为农耕社会的中国,哪有什么真正的都市意识?充其量也就是个县城意识!我回来之后即写了那篇小东西,发在了省委宣传部刚办的一个刊物的扉页上。那家杂志因为刚创刊,影响并不大,看到原文的读者估计也不多,但不知什么原因,时间不久,即产生了一点小影响,因为看到的人少,还互相打听,三传两传就将我的原意给传拧了,拧到济南的城市建设上去了,后来还有传言,认为我是当年某句流行话语的始作俑者。
我一直没怎么以为然,认为那只是望文生义罢了,所谓现代人看书看皮儿,看文看题儿,个个都想说话而不想听话,看到一点就乱说,是现代病的典型的表现。
但传得多了,传得久了,我多少就有点小紧张,好像我真对济南的城市建设有不同意见似的,有的同志一听说哪里出问题了,还打电话邀我去写写。每当媒体的编辑朋友再约我写有关济南的文章时,我即答应得很爽快,并在第一时间完成。现在我手头能查阅到的有不下10篇之多,诸如《再说济南》《济南风光好》《红叶谷印象》《柿子红了》《七年之涌》《遐园遐思》《小巷春秋》《传说与乡愁》等。但反映都平平,有喜欢我的读者朋友,一提我的名字,还是要提提《济南是个大县城》。
说是有点小紧张,其实也只是自我紧张而已。那篇小文发表后的20多年间,没有任何人找过我的任何麻烦。这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出了济南的宽厚与包容。
此次参加2018中国作家济南行的采风活动,让我这个在自己的城市生活了30年的人,仍然见了不少世面,长了不少见识;有些地方还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比如济西湿地。我曾泛舟著名的杭州西溪湿地,那里的风景让我惊奇又惊艳,而同样地泛舟济西湿地,感受到的则是惊喜又震撼!这里湿地面积更大,水源更丰盈。湿地内港汊纵横,水流清冽,其交织而成的大小岛屿近百座,湖边的垂柳芦苇共生,荷花睡莲斗艳,真的是一湾一风景,一岛一风味。正看得兴起,一叶小舟迎面驶来,竟是两个古装少女在抚琴弄瑟,大有“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的意境;而游船争渡,绕岛拐弯儿处,又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此景,不由得生出一种自豪感。
让我自豪的还有许多,比如我们的浪潮,我们的重汽,我们的12345热线等等,在全国都有着非常靠前或第一的位置。自豪之余,又心生感慨:我们的济南太过谦虚与低调了。
此次采风,所到之处是既熟悉,又新鲜,处处皆美景,行行有状元,从里到外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底蕴与底气,优美与优雅。但作为一个作家,我更看重的还是文化与文学上的事情。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与印象,当然不是此次采风产生的,而是我近几年的观察、体验所得出来的,我曾几次在不同的场合提起过,也在有些文章中写到过,这次我想正儿八经地大声喊出来:济南是一座阅读之城!是我所走过的省内外城市中文化和文学气氛最浓郁、也最有亲和力的人文之城!
这方面,我多少有一点发言权。不说济南文化与艺术上的硬件建设比如“一院三馆“(省会大剧院,市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什么的,让我惊喜与震撼;也不说济南的“曲山艺海”是多么的风味十足、名不虚传,单是济南的阅读气氛和研讨活动,即让我十分惊叹与感动。据我所知,济南常年活动的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应该在10个以上,仅我参加过活动的就有“品聚书吧”“园林周三”、“泺源沙龙”“垂杨学院”“济南时报”读书会等,完全是公益的、民间的、自发和自愿的;有的还是定期的,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安排。要么纯是阅读,要么是新作推介,要么是作品研讨,要么是习作交流,内容非常丰富。我参加过某个专题讨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读书会,参加者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十几岁,不同年龄阶层的都有。他们自己买了书,聚在一起就开谈,谈阅读感受,谈自己和这本书的故事,谈这本书给自己的启发与引导,正是看了这本书,自己才怎么怎么样,一个个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专注,有的谈得还十分到位和在谱。至少你觉得他们是真读了,也真的受到启发和影响了。
说到济南人的读书和爱书,不禁想起我个人的几次新书签售。最近的一次应邀签售那天,正好是父亲节,我签名的时候就发现,几乎所有的购书者,手里都拿着两本以上的书等待签名——估计是作为父亲节的礼物送给长辈的。还有不下十几个70岁以上的老太太,手里也拿着两本以上的书,除了自己要一本之外,另外的一本是送给孙子或外孙的。我问其中的一个老太太,你孙子多大了?她嘿嘿笑着说,两岁!而另一个老太太的外孙女只有四个月,也要我签上那孩子的名字。我心里真的是既感动又感慨,统统给他们签了“××从小爱读书”的字样。
她们的第三代一个两岁,一个只有四个月,先给他们买了书放着,等他们长大了,能看懂这本书的时候,这些老太太在哪里呢?当孩子们拿到及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签售之后的几天里,我就一直这么感动着,也感慨着。同时也就想你永远不要小瞧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济南老太太,你走在大街上随便拉出一个一问,她八成就是个读书人,再一问还是个藏书家。
如此的阅读、品读与吟诵,还有研讨、推介与交流,再加上文朋诗友们三天两头地小聚或小酌,就营造出了济南的人文气氛,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构建了人们重文喜读的生活习惯与生存状态。
阅读之城,当然就是学习之城、创新之城。由此也可以探究到济南之所以宽厚与包容,内敛与优雅,之所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原因。
我多么看重并贪恋这样的人文气氛呀!它像亲人、像朋友,甚至像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可离。我的文朋诗友中,有许多就是因为贪恋着济南的人文气氛,而不肯调到风景秀丽的沿海城市去的。
你说这个阅读之城的亲和力有多大、多强!
(刘玉堂,男,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