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
右转就是启明街,墙壁上标有泉水所处的院落,不过沿路我看到大部分的院落都关着大门,估计居民家谁也不喜欢天天都有大量的陌生人来打扰自己的生活。
[b]启喜泉[/b]
看着87号院开着 大门便走了进去
门楼上面的木雕
在院落的尽头树下就是启喜泉
启喜泉是2013年2月5日市政府正式下发的审批文件重新被被命名的30处无名泉,属于井形泉
从87号出来,小街对面还是天主堂的房子
顺着启明街一直向北走,路上也很少见到一两个行人,大门几乎都紧闭着,走到双中祠街的路口,在东北角就是双忠泉
[b]双忠泉[/b]
百度:双忠泉就在山东省济南市双忠祠街西端与启明街交界的丁字路口东北角。此处为双忠祠故址,双忠泉也因双忠祠而得名。泉池为两个四方形相叠,面积约8平方米,水深5米,石砌池岸,水质清澈,长年有水。泉池东北角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双忠泉”碑。双忠泉在清朝乾隆《历城县志》有载,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记》中。载:“名曰双忠,则以祠而名之也,”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双忠泉泉、祠的命名均出自对明朝末年因抗清而在济南罹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的纪念。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入关,绕过北京直取济南,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清军兵临济南城下,十万清军用炮火和云梯向城区猛攻。山东巡按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千余名守军和民众拼死抵抗,消灭了清军几万士兵。但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在坚守了九个昼夜后,于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日,济南城被攻陷。宋学朱在城楼上战死,韩承宣也同其他官员一起遇难。事后,为纪念宋、韩这两位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便建双忠祠以祭奠。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乡人在重修已倾圮的双忠祠时,从地下掘出一泉。该泉泉水清澈,莹洁甘美长流不息,遂名以祠命名之曰“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于泉旁。
2005年4月2日,在历时五年半的济南新七十二名泉评选中,双忠泉顺利入选并位列济南新七十二名泉的第二十四位。
从双忠祠街向东走。两边分布着居民住宅,路北可以看到双忠祠的牌子,进入院子,里面都是低矮的平房民居,询问了住户,这里只是遗址了,双忠祠早就毁掉了
不过在双忠祠院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不匮泉,泉池上面被杂物覆盖
[b]不匮泉[/b]
百度:不匮泉 位于双忠祠街33号院内。清道光《济南府志》及《续修历城县志》有载。呈井形,以碎石砌垒,直径0.5米,水清,居民即用此水洗涤。据清人张贞《不匮泉记》(《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六》)和赵申季《不匮泉跋》(道光《济南府志·艺文二》)载:济东道道台宋广业(字澄溪)之母管氏相夫教子,敬奉姑婆,孝名甚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东巡时诰封一品夫人并赐“北萱映彩”匾额。其子宋广业也有孝名,康熙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任济东道道台时,将其母接至署衙奉养,并在署衙的西侧建御书碑亭,把皇帝赐给他母亲的匾额挂在里面。建亭时,于亭后凿池,得一新泉,泉水甘美清冽。根据《诗经·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的诗句,将泉命名为“不匮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