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济南建“老残茶馆”
转载自http://foodqs.cn/news/gnspzs01/2010120174650309.htm
1月20日讯:提起茶馆,人们自然会想起老舍先生。北京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开了“老舍茶馆”。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50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集品茶、饮食、赏戏、表演等经营内容于一身,“老舍茶馆”已然成了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
毫无疑问,“老舍茶馆”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典范。
济南人也想打一打这方面的主意。近100年来,济南有两张最光彩的文化名片,一个是老舍,另一个就是老残。老舍成了北京人的招牌,济南人想到的是老残。老残何许人也?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鹗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同时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学,并纵览百家,喜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是一位难得的“全才”。人们知道刘鹗,更多是因为中学课本里那篇《明湖居听书》。通过这篇课文,无数人知道了唱梨花大鼓的黑妞白妞,知道了书楼茶社明湖居,更知道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府。据报载,济南为打造济南城市旅游核心品牌,决定营建“老残主题文化旅游区”。“老残茶馆”是这个旅游区的核心与关键,按照规划设想,它将是一个以“泉水”为主题,将济南的泉水文化、诚信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集古代建筑、壁雕、窗饰、木刻、家具、服饰和茶艺为一身的文化休闲空间。济南建“老残茶馆”,既是彰显济南文化底蕴,又是传播济南城市形象,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作出积极有益的推动。可见,济南人想的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说到文化搭台,我们并不陌生,也见惯了专门用来为经济“搭台”的“文化”。在这样的活动中,文化只是漂亮的包装,文化只是高调的忽悠,文化只是附庸风雅的符号。我们不否认经济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可以唱戏,文化是不应随意用来“搭台”的。文化的发展中,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但决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刺激的结果。文化,从来不纯粹是人们发展经济的手段。只有高度重视文化对政治、经济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才会使文化建设、遗产保护、发扬传统、传承文明成为人类进步的本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台子尽管搭得很好,活动也搞得轰轰烈烈,但成效颇微,没听说一台戏就能招来投资几亿元,也没见一首歌就真的能唱红一座城市。
要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怪圈,首先要做的是真正地传承文化传统,做到“薪火相传”,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包装,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陋俗”淘汰出局。让人值得高兴的是,济南人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济南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是“新济南”而是“老济南”,“新济南做得再好也难成世界级大都市;而老济南的文章如果做好那将是世界唯一的”。他们甚至认为“老残茶馆”如果不能落在老城区,不能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就将仅仅是一个茶馆;而假如落在老城区,才会是一个产业。一旦把‘老残和老城’的文章做足,对济南整体城市品牌的塑造、旅游格局的形成以及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都不可估量。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妨好好提炼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为城市再定位的契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出更好的出路。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经济与文化谁搭台谁唱戏,并不是勾勒个脸谱那么简单。既有文化传承意义,又有鲜明地方特色,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搭台。我们有理由相信,“老残茶馆”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纪念,一个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化产业品牌”,可以成为济南一个新的景点。这一点,对于生活在远比济南有更多文化资源的开封的我们来说,该弯腰虚心向人家求教了,用心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献良策,为开封出现更多的文化标志性品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