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济南,站上历史新起点
策支持,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突出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改革,济南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本报记者 陈炜敏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济南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务实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省会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政策支持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济南市从政策、财政上给予充分支持,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发改委、税务、工商、人事、劳动、土地等部门分别采取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设“绿色通道”。
近年来,济南市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大。从2008年起,济南市将艺术创作生产经费和市图书馆购书经费增拨至300万元,增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专项资金1200万元,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济南市首家专业儿童剧场——— 宝贝剧院。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则采取项目补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总投资30亿元的济南市文化中心项目,作为第10届中国艺术节的主场馆正在规划建设中。突出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8年4月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济南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步入了加快发展的轨道:2009年7月16日,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成立,理顺了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济南电视台及原市广播电视局所属其他事业单位,合并组建济南广播电视台,其品牌建设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强化;2009年12月29日,原济南市杂技团、济南演出公司转企组建为济南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济南演艺有限公司,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突破。
同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日益深化。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分批分期逐步实施全员聘用制管理,进一步激发了集团各报、网改革与发展的活力。
强化改革济南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文化体制改革为济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济南已成为印刷出版、图书批发、广告创意、动漫游戏和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园区基地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带动。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已建、在建、拟建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街区)达30余个;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文化产业项目223个,投资总额240.45亿元,融资额191.6亿元,过亿元项目39个。《天下泉城》城市形象片在央视等媒体的播出,形成了“天下泉城”的热潮。儿童剧《宝贝儿》、京剧《李清照》和《辛弃疾》在全国演出市场获得赞誉。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连续演出400多场。原创水墨动画片《将进酒》、《童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两个第一。济南的艺术精品生产创作交出了一张又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当前,济南正处在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2013年,第10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济南举办,面对这一难得的契机,一幅济南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的蓝图已然绘就。将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街区,力争3年内建设30个规模大、层次高、创意含量高、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和文化特色街区;力争用 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5个产值过10亿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50个产值过千万的骨干龙头企业,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大、前景广的新兴文化企业,并力争“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