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七八位老汉编出一部大寨村村志
生活日报7月26日讯(记者 郭学军实习生李雨蔚)经常查阅历史资料的人都知道,《省志》、《县志》等地方志,比较常见,到乡镇这一级,出版的志书相对就比较少,而村志就更为稀少了。在济南章丘文祖镇大寨村,有这么七八位老汉,他们不是像大多数农村老人那样,在家含饴弄孙,过颐养天年的悠闲生活。而是不顾年老体弱,整天忙忙碌碌地整理搜集资料,为自己的村子编写村志。这不,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们编写的大寨村村志草稿就要完成了。
七八位老汉各有分工白天忙不完晚上加班
日前,在文物爱好者黄鹏先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大寨村的一处独立院落,实地探访这几位老人。还没有走进大院的大门,记者就被门口悬挂的“大寨村村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所吸引。
“还挺正规呀,编写村志还有个编委会!”记者看后很是感叹。走进院落的一大间老屋,只见七八位老汉分别坐在几张桌子跟前,个个热得满头大汗,正认真地埋头校正着编写的村志资料。老人们专注认真的神情,就仿佛小学生应考一样。
记者看到,在屋子正中间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十个纸盒子,里面装满了老人们编写的村志手稿。手稿分门别类,共有十大项。依次为《庄域》、《人口》、《党政》、《农业》、《道路》、《实业》、《生活习俗》、《文教卫生》、《人物》、《蓝图》等。
“我们的分工是,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个方面的起草编写,然后大家再集体讨论,并征集村民的意见,最后才形成文稿。”领头编写村志的张福成大爷告诉记者,他们修村志是从去年3月开始的。他们这七八个人,最大的71岁,最小的60岁,文化程度都不高,最高学历是初中。像他自己,今年67岁,只在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张大爷说,别看修的是村志,也不是一个小工程,对每一项文稿都要校正多次,很费功夫。他们的“上班”时间是,每天早上7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6点半。有时白天干不完活,他们晚上还要加班。
大寨村在修齐长城时就有已有2600年历史了
“大寨村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张大爷说,大寨村是因修齐长城而得名。因为在齐长城建成后,这里靠近齐长城的重要关口“锦阳关”,驿站和客栈慢慢在这里兴建起来,屯兵的家属陆续聚集,村子逐步兴旺起来。
据张大爷介绍,他们村是个大村,现有人口3000人。村内至今仍遗存有许多古代碑刻,上面都记录了村子的历史。
“正是由于我们村比较大,在1958年还成立过大寨乡,驻地就在大寨村。”张大爷说,他们之所以要修村志,是觉得自己村子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厚。他们这一辈的老人还算比较了解村子的历史,如果不及时修村志,把村子的历史资料记录下来,恐怕以后的年轻人再无从知道自己村子的过去。
“我们要让我们村的后人以自己的村子为荣!”张大爷激动地说,目前,在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村志的草稿过几天就编写出来了。下一步,还要让章丘市史志办审查。如果顺利,明年就能出版了。
章丘市史志办主任高长海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章丘市出版村志的村子有十多家。从2003年开始,又有8个村子出版了村志。大寨村几位老人修村志的执着很让人感动,他期待着该村的村志早日圆满完成,给后人留住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