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演艺市场走向繁荣渐成新“曲山艺海”
十艺节闭幕虽已一年半,但由此点燃的济南人的文艺热情持续“发烧”。如今,西行到省会大剧院看演出已成为济南既时尚又流行的“文艺范儿”。如果说,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艺术水准高的优秀剧目,是济南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越来越多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持续涌入,则是济南文艺演出市场走向成熟和繁荣的重要佐证。
羊年伊始,省会大剧院艺术节的大幕徐徐拉开。大型历史话剧《伏生》,曹禺话剧三部曲,越剧《梁祝》、《红楼梦》,古典音乐大师阿什肯纳奇与儿子带来的双钢琴音乐会,国际名团——圣彼得堡交响乐团音乐会,蒙特卡爱乐乐团音乐会等一系列高品质演出都将在这个艺术节与泉城观众见面。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济南在进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着文化觉醒、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济南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清除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束缚,文化产业呈现迅速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演艺市场是文化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创新能力。素有“曲山艺海”之称的泉城济南,演艺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多方运作、蓄意经营、精心培育,已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
(一)繁荣,向来源自发展要素的充分流动和释放。经济如此,文艺亦如此。
从演艺市场主体来看,济南演艺市场初步形成了由艺术表演团体、演艺公司与演出场所三类经济实体主导,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
作为省会城市和济南军区驻地,济南市拥有比其他地市相对优越的区位优势,辖区内国有演出单位众多,比如省歌舞剧院、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市歌舞剧院、市儿童艺术剧院、市曲艺团等14家国有艺术院团。此外,还有经文化部门许可的营业性演出团体150余家,戏缘俱乐部、京剧票友联谊会等协会和民办非企业57家,群众自娱自乐的文艺团队500多家,庄户剧团900多家。港澳台、省内外表演团队也时常出现在济南的城乡演出市场。
艺术表演团体的充分发展为演艺市场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而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公司的扎根发展则架起了演艺市场走向繁荣的桥梁。根据2013年文化部门统计数据,济南歌舞娱乐场所有161家,以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居多。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固定场所、大型场馆、小型专业剧场和旅游演出场所。目前,济南有演出经纪公司30余家。
(二)吸睛,永远是文艺演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艺表演内容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才能充分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文艺需求。 在济南,专业艺术表演院团演出以民族戏曲、歌舞表演、杂技魔术、器乐演奏等剧节目为主。2014年度,市属6家艺术院团共完成国内各类演出1677场,完成商业收入839.5万元省会大剧院运营一年来共举办各类演出活动241场,收入750多万元。最能吸引市民眼球的港澳台及国内知名通俗歌手演唱会,多为演出公司或演出经纪公司运作。2014年济南举办了李宗盛、许巍、邓紫棋等大型演唱会。农村演出市场仍以专业文艺表演院团为主,市豫剧团每年为农民演出300多场,市吕剧团深入农村年均演出200余场,农村演出市场保持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态势。
演艺市场的繁荣自然少不了电影市场份额的逐年上升。济南现有城市电影院线11条,银幕数194块、2.6万个座位。近三年来,济南电影票房分别为2012年1.44亿元、2013年1.75
亿元、2014年2.34亿元,不断走强的趋势相当明显。
(三)分化,是时下演艺市场的真实写照。只有充分满足观众的分层次需求,演艺市场才能不断保持活力。
让观众走进剧场没有捷径可言,演出作品必须充分满足观众观演习惯和需求。
近年来,济南的演艺市场总量增加,分层次需求明显。根据济南演出票务网的统计数据,2012年至2014年演出场次、观众人数、上座率、票房收入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上座率上升和票务均价之所以下跌,是因为十艺节期间政府倡导的惠民演出的直接效应2014年上座率下降则为外部整体环境的消极影响。从演出门类来看,音乐、舞蹈、曲艺、话剧等小型演出占的比重较大,约占总演出场次的80%以上。总体上,在济南市儿童剧仍为最受欢迎的艺术门类,年轻人喜爱的话剧、中青年人群喜爱的曲艺、音乐、舞蹈等演出在商业演出或市场占有率的比重明显上升。
(四)“走,去大剧院看演出”成济南新时尚。
成功举办十艺节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将让济南回味无穷、受益匪浅,特别是省会大剧院已成为泉城市民心目中的高雅艺术殿堂。
作为济南文化的新地标和我省舞台艺术演出的重要场所,省会大剧院投入运营以来,先后策划举办了“2013山东省会大剧院开幕暨新春演出季”、“2014山东省会大剧院首届艺术节”、“2014山东省会大剧院周年演出季”等系列活动,举办各类演出240余场,济南市民乃至周边城市的观众走进大剧院,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的音乐剧、芭蕾舞剧、交响音乐会等艺术演出渐成习惯。2015年,省会大剧院各类京剧、越剧、评剧、话剧、黄梅戏、芭蕾、歌剧、独奏等重磅演出将贯穿全年,泉城市民将欣赏到一场场视听盛宴。
(五)换个思路闯市场,“国字号”演出团体把握发展生机。
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只有认清时势、顺势而为才有生机。
过去的一年,国有院团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商业演出份额扩张。受演出环境的影响和后十艺节对院团艺术创作和演出的冲击,以及尚未到位的文化体制改革,与2013年的1746场演出、893万元收入相比,2014年度6家市属艺术院团的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95%和5.99%。但市属艺术院团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思路,积极进军演出市场,创演了一批受群众喜爱的剧节目。其中,市杂技团周末驻场铁路文化宫演出的同时,派出3支队伍分别在法国、美国以及台湾演出858场,收入2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0%和101%市儿艺打造儿童剧院线制,坚持宝贝剧场周末化演出,并先后赴烟台、上海等地进行商演市京剧院携京剧《项羽》等先后赴南京、南通等地巡演市吕剧院节假日在趵突泉公园、红叶谷景区等开展定点演出市歌舞剧院与济南福彩合作开展“福彩文化进社区”系列演出等。
(六)回归群众,艺术就富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扎根基层,让文艺演出“从泥土里开出花来”。
近年来,济南公益演出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相约大剧院·欢乐满泉城”首届济南市文化艺术惠民展演,采取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的展演方式,在省会大剧院举办了36场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演出,打造了惠民演出新品牌。围绕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庆和第二届济南泉水节、第五届山东文博会等重大节会,开展惠民文艺演出260余常市属各艺术院团全年深入社区、农村、工地、部队、学校等地开展“公益演出进基层”系列演出335场,推动了演艺市场向社区、农村基层的延伸与拓展。广泛组织开展“泉城大舞台”、“我们的
节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连续举办趵突泉迎新春花灯展、大明湖春节文化庙会、千佛山山会、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等特色文化活动,承办中国第三届非遗博览会、山东文博会等重大活动,有效激发了演艺市场活力。
(七)演艺品牌不断涌现,民营演艺机构活跃演艺市场效用初显。
品牌的力量是强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演艺品牌的走强是一座城市文艺繁荣发展的风向标。
以迎办十艺节为契机,济南推出“十艺济南”系列文化评选展示活动,按照武、曲、工、书、画、文、厨、乐、舞、茶等10个艺术类别举办主题文化活动,成为济南文化的又一品牌。2006年启动的“泉城大舞台”系列定点演出活动,累计演出2700余场,观众100万人,逐步形成了天天有曲艺,周周有歌舞、杂技、京剧、吕剧、儿童剧的演出态势。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累计演出1200余场,观众100万人次,开创了济南市专业艺术院团同一个剧目连续演出场次最高纪录。明湖居自2010年运营以来,推出“好客明湖”文化旅游剧场,并倾力打造周末演出品牌“开心甜沫”,已演出360余场、收入90多万元。连续举办六届的济南亲子剧节已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演出品牌,济南市京剧进校园活动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山东世博演艺有限公司推出了“5+3内容运营”模式(即5个节会演出品牌和3个常态化、公益演出品牌),运作各类演出近2000场,先后出品30余部经典儿童话剧,演出400多场。济南金海岸顺风大舞台、西部酒城坚持常年演出,年接待观众10万人次以上。
火热的演艺市场凸显了济南文化产业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不仅如此,公共文化设施的高水平建设、文化艺术作品的极大丰富、城市建设的加速……最终受惠的是济南近700万百姓。沿着这条文化进步的路走下去,济南必将抒写文化觉醒、文化自信、文化繁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