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话发音人”集体亮相 最“土”济南话将永久保存
舜网讯 作者:朱晓燕
2月25日,一直备受济南市民关注的“征召最土济南话发音人”活动举行了总结会议,发音人赵致平、田宏乐等作为济南人的代表,把最正宗的济南话记入了历史档案。
72岁发音人说到老济南话热泪盈眶
20013年8月,济南正式向社会征召济南话发音人,入选者将作为济南人的代表,把最正宗的济南话记录进中国语言资源数据库进行永久保存。经过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4位“济南话发音人”和3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以及3位备选发音人。
“寻找济南话发音人”的新闻一发出,众多土生土长的济南市民纷纷争相报名,今年已经72岁的赵致平就是其中一位,“我不图麸子不图面,就是觉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喝着泉水长大的、说了一辈子纯正济南话、在济南生活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应该把我所了解的济南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毫不保留地、一点不漏地在我有生之年贡献出来。”作为济南话老年男性的发音人,赵致平参加了1000个单字,1200个词汇,50个语句故事讲述以及对话环节的全程培训,“有时候为了一个词语到底有几种读音半夜想的睡不着觉,想起来了就赶紧拿笔记下来,有时候一晚上要起来五六次”。
作为老年组的济南话发音人,赵致平和其他几位伙伴都已经六七十岁了,“为了不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我们都是随叫随到,这段时间我还加强了身体锻炼,不能感冒生病啊”。今年65岁的李德绰是“地方普通话”的发音人,说起当发音人的经历,他说“没想到比说地道济南话还难”,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把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用济南普通话讲出来,“不是照着稿子读,是看完了之后讲故事,要形象要自然,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只要中间有一个地方说错了打哏了就得从头重来”,话不但要说的流畅,还不能有任何噪音干扰,李德绰说一段录音要完成,最少也得重复个七八遍。
在会场,发音人赵致平从 “烟”这个字回忆起了小时候拉风箱,贴饼子,唱童谣 “扯锯,拉锯,老娘门口唱大戏……”的生活,激动得热泪盈眶。“济南方言也是济南人精神家园中永恒的主题之一,一个没有方言特色的城市是一个趣味欠缺的城市,是人们不愿解读的城市。”赵致平说从每一个词汇当中都折射出一个家庭过去的酸甜苦辣史,都有一段感情至深的故事,这些词汇也能反映出社会的变化,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
70后争当发音人 感叹00后儿子不会说普通话
作为一名70后的济南人,田宏乐的父母老公都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从小耳濡目染,在和家人朋友的相处中也大都说着地道的济南话。“我习惯了一大早上老东门赶集买新鲜菜讨价还价;晚上吃完饭去大明湖边上溜达溜达;夏天带着孩子去曲水亭逮小鱼儿小虾;看王府池子里的老师儿们痛快的游泳;陪父母上黑虎泉打回来泉水冲上壶茉莉花茶……这就是地道的老济南人的生活,有滋有味,自在平和。”但是现在这种老济南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了影响和改变。
“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使老济南人的生活方式也慢慢的发生着改变。小时候的记忆当中大杂院里的生活经历一去不返了,老街坊老邻什们在院子里、水井边、树底下拉呱的时候那又敞亮又亲切的济南话越来越少听见了。”田宏乐说,他们这一代人还是方言和普通话的衔接者,而到了十岁儿子的身上,已经基本看不到方言的影子。“我儿子能听懂老济南话,但是几乎不说,偶尔说两句,听着也特别
生硬特别哏,不是那个地道味了。”
据了解,济南市市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 是有声语言数据库山东库建设工程的首个试点地区,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方言录制工作。之后专家组将开展全省120个县的地方话征集工作,保留各地最正宗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