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广不足风景游难留客 济南好客理念当与时俱进
来源:山东商报
泉城不乏美景,发展旅游大有潜力。
游客正在观看演出
“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百余年前,《老残游记》中在大明湖畔明湖居听“书”的篇章,让人记住了黑妞、白妞,还有济南的曲艺和文化。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来到济南旅游的“老残们”却纷纷感慨,现在难以听到这样的传奇了。
明湖居:
还原正宗济南味儿
每天晚上八点钟,坐落于大明湖南岸、钟楼旧址北的那座二层仿古建筑内,隐约传出的弹唱声和欢笑声总能让不少游人和市民驻足。这就是今年4月28日开业的明湖居。
济南市曲艺团团长慈建国介绍说,新明湖居是一座具有老济南特色的二层仿古建筑,承载着再现济南当年“曲山艺海”景象的梦想。“专程前来‘听书’的人既有到此拾回老城记忆的市民,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营业状况比想象中要好,6、7两月的营业额差不多都在20万左右。”慈建国介绍说,在许多地方,《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段,都被纳入了语文课本中,因此使得明湖居的知名度不低,从开业至今,仅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的观众就达到了5000多人次。
慈建国告诉记者,今年9月8日,济南市曲艺团又和其他两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济南明湖居演艺有限公司。“目的就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广大游客和观众呈现出最具山东和济南特色的文化。”慈建国介绍说,现在明湖居在保证天天都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还不断创作与当下生活结合紧密的新段子、新作品。以《老残游记》为创作背景,多曲种结合的旅游剧《明湖曲韵》也在剧场里亮相,广受好评。
“虽然现在明湖居的运营状况不错,但实话实说,我们还有很多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向北京、东北等地的剧场学习,开拓视野。”慈建国介绍说:“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曲种最全的演艺场所,相信在政府的扶持和各方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明湖居经营和管理好,使它成为济南的特色文化场所之一。”
后《粉墨》时代:
再塑城市名片
2008年4月27日,一出别具匠心的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横空出世。截至目前,她已经在全球各地演出了400多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济南市杂技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继《粉墨》之后,济南市杂技团还创作了娱乐性更强的《畅游》,将有望再造一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据济南市杂技团团长邓宝金介绍,因为了解到济南的旅游市场因为缺少文化夜生活和旅游剧目,晚上留不住客人,所以决定“做点东西冲击一下”。2008年4月,投资500多万元,由北京等地专业人士编导排练的《粉墨》闪亮登场。
“现在我们依然每周五周六晚上,在珍珠泉演出《粉墨》。”济南市杂技团演出宣传科的于晴向记者介绍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旅游团体演出的。“到现在为止,差不多已经为千把个团体演出了吧。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有十个团到场,全场爆满;少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团,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赔钱演出。可只要旅游团来看了演出,肯定就会留在济南吃饭、住宿等消费——也就是说,我们赔钱了,可他们一样在济南消费了,我们依然为济南市的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济南市杂技团还将坚持《粉墨》的演出,同时也将继续开发新的剧目。继《粉墨》之后,今年五一期间济南市杂技团推出娱乐性更强的《畅游》,《粉墨2——红色记忆》目前也在紧张编排中,预计明年4月初与观众见面。“新剧也非常受观众欢迎,有望继《粉墨》之后,再次打造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大观园:
餐馆林立曲艺冷清
现在的大观园内主要有什么?昨天记者采访中,在大观园北门对面,记者随机问到的五个人全部回答说“饭店”。但在几十年前,这里却是济南的骄傲——当时全国的相声泰斗、大师、名家,如马三立、高德明、刘宝瑞、王长友、郭全宝、赵振铎、李伯祥等无一不到这里参加演出。
晨光茶社是大师孙少林于1943年9月2日在济南大观园创立,当时全国的相声泰斗、大师、名家无一不到这里参加演出。晨光茶社曾经响誉全国,是济南作为全国曲艺三大码头之一的重要标志。但如今,大观园内,餐饮饭店林立。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晨光茶社时,偌大的二楼大厅内只有两名顾客在低头吃着火锅。如果不是大厅西侧的舞台还有墙上悬挂的几幅相声名人照片,很难把它和普通火锅店区分开来。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每周六晚上,这里都会进行相声表演,“时间从晚上七点开始,九点结束,是免费的——来这里的演员免费表演,观众也可以免费观看。”她还告诉记者,这些来此表演的多是济南本地的青年演员,很少有名家大腕到来。
刘老根大舞台
看后让人有念想
“这几年因为业务关系经常来济南,除了《粉墨》和明湖居,我基本上没有找到别的特色东西。”来自广东湛江的曾先生摊着手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外地游客来到济南,肯定不希望看到单一的特色,“越多越好,形成竞争了,游客才更有眼福。”
济南市曲艺团团长慈建国对此也表示赞同。他介绍说,目前济南市专业的旅游剧目,的确只有济南市杂技团演出的《粉墨》和明湖居演出的系列节目。
而刚从沈阳出差回来的庞先生对刘老根大舞台感触很深。“晚上有这么一台节目,让人有个念想。而且节目确实很好,能够把人留住。”庞先生说,很多人到了沈阳,看了沈阳故宫、大帅府这些景点,也没有觉得比济南的三股水更好。但刘老根大舞台让沈阳不同了。就像印象西湖、印象丽江等,一个城市有这么一个东西,能够把游客给留住。
“而且,刘老根大舞台和当地风情结合的很好,比如说你想起东北就想起二人转,但想起济南,除了三股水,就想不到别的了。”庞先生说,济南现在还没有一个东西能够把济南的灵性表现出来,就像刘老根大舞台一样。
文化底蕴
有待发掘
“老城区的一个个院子,一条条小街,看起来都是冷冰冰,但背后的故事会让它变得丰富起来。老城游,必须由真正了解老城区文化底蕴的人来研究发掘。”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历史文化发掘是一个系统工作,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
“让我走进一个大门我就能讲20分钟。”听说有的导游带外地游客到老城区,转了不到20分钟就出门了,李铭有些哭笑不得。“走在老城区,这个大门里过去住的是名人,那个大门过去住的是军阀,下一个大门住的是文学家……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丰富的故事。就算一些院子大门不开,照样有故事可讲。”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
“一座城市,应该有这么一个专门研究城市文化的班子,给他特殊待遇,让他专门研究这座城市文化。通过多种方式,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李铭说,现在老城区尽管损失了三分之二, 但还有三分之一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和老建筑展示给世人。现在要做的首先是保护老城区,同时 挖掘历史文化,为现代旅游业服务。“到了关键时刻了!再不挖掘就全部失去了!”李铭说,现在不挖掘,难道要等到实体文化遗失了再去从文本上研究吗?
“比如说弄个废旧厂房,在里面放放老电影,放放济南的老纪录片,喝着泉水泡的茶,看着这些纪录片……”留住游客,不单单要靠听曲、看杂技,还应该开发类似的文化场所。不过,这样的创意固然不错,苦于没有政策支持,真正落到实处难度挺大。
待客吃喝多,文化消费少
省城市民的好客理念也该与时俱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五月份,二七新村南路的金海岸顺风演艺大舞台在亮相济南两年后,再度投资近1000万元重新包装,进行升级换代。但一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即便如此,和其他城市金海岸演艺舞台的红火相比,济南的仍旧显得冷清,甚至只能保本经营。”
据介绍,此前这处演艺舞台曾经数次更换东家,但一直都难以正常运转。“直到金海岸演艺公司接手,才稍微有点起色。”这名对济南文化市场非常了解的知情人士介绍道:“金海岸演艺公司属于全国连锁的知名企业,人力财力都不成问题。而济南是一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金海岸来到济南,应该能把济南的演艺市场做活。可事与愿违,即便是金海岸找来了实力、名气俱佳的演员,门票低到只有三十块钱一张,可还是没能红火起来。”
在这名知情专业人士看来,主要有三大原因导致了金海岸在济南的尴尬。“首先是济南市民的文化消费理念阻碍。咱济南人都好客,来了客人请客吃饭花个千八百块都不心疼,喝完之后还要再去扎啤摊继续喝,可很少有人想到和乐意带朋友去欣赏一场文化节目;其次是济南演艺市场的质量确实有待提高,能经得住市场检验的剧目不多;再加上济南的票务中介等演出服务机构不完善,才导致了大家看节目的兴趣不高,这也致使泉城特色的文化不成规模。”他举例介绍说:“目前济南专门的演艺票务中介,几乎是空白。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一个电话过去,自己喜欢的节目门票就会很快被送到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市民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