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补源,已50万人喝上泉水
山东商报
既保泉又能喝上地下水,如何才能两不误?近年来,济南市海绵城市能力建设项目中的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研究课题一直在寻求答案。上周六,济南市市政公用局组织召开海绵城市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项目第一阶段成果专家评审会,记者从现场获悉,该项目第一阶段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将为省城保泉和喝地下水如何找到平衡,提供更精确的技术支撑。记者史尚静
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
成果初见成效
家家户户喝上泉水,是泉城老百姓共同的心愿。然而,为了保泉,自2001年开始,市民们却只能喝着地表水观泉。如何做到饮泉赏泉两不误?从2012年,济南市就开始寻找这个平衡。上周六,来自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省地质学会、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及济南大学的7位专家汇聚,针对海绵城市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项目第一阶段成果进行评审。
记者从专家评审会上了解到,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能对各种关系进行量化,提出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优化运行,地下水保护、开发、利用建议方案。该项目概念模型构建于今年6月底完成,自8月18日起,开始地下水试验开采和模型调参工作,目前高水位条件下(29.00米以上)模型调参工作基本完成。地下水试验开采期间,每天约12万立方米优质地下水流入泉城市民家中,堤口路、经一路沿线50万居民首先受益。
根据现阶段模型运算成果,玉符河补源主径流带向济西桥子李、冷庄方向,对济西地下水补给效果明显,当前济西地下水开采量(日开采量12万立方米)对趵突泉水位影响微弱。若增加西部区域补源,西部仍可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前期拟定的“西补西采”地下水开采方案可行。“该项目第一阶段工作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方法得当,基础资料详实,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合理,达到预期目标,予以通过。”
东中西三地表水补源地下水
据介绍,根据海绵城市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项目,济南市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分西、中、东3条主线。其中,中线主要是利用泵站将大明湖的弃水通过管道引到历阳湖和兴济河回灌补源,设计能力为每天8万方。
西线工程将把玉清和鹊山水库的水调到南部的玉符河和大涧沟强渗漏带补给地下水。黄河水主要通过玉清水厂至玉符河杨台村管线,鹊华水厂至玉符河催马庄管线,南调至玉符河渗漏区。黄河水通过玉符河渗漏带下渗之后,可以推高泉城的地下水位,补充济西水源地的地下水。济南市政部门可在济西选择合适开采点抽取地下水供应市区,通过目前停用的济西一期、济西二期供水管道输送到市区。
东线工程将自东联供水管线冷水沟段,沿凤凰路至旅游路共建设直径1000-2400毫米的供水管线21.5公里,并在沿途建设40万立方米/日规模提升泵站3座,将鹊山水库的黄河水调至凤凰路、旅游路沿线,设计调水能力60万立方米/日,主要用于新建东区水厂、旅游路水厂水源及旅游路沿线大辛河、韩仓河等河道渗漏带补源。东线工程将向大辛河、韩仓河渗漏带补源,推高地下水位,济南市选择在合适位置抽取地下水供应东部城区。
早日让济南成为“喝地下水的城市”
自2001年9月26日,济南市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策划方案通过专家论证,确定了项目建设具体内容以来,结合地质数据给地下水建模就是济南市泉水常年喷涌的一项重要课题。项目组研究人员给模型录入了济南从2012年至2014年的上百万个包括地下水位、水量、水质、补水量、开采量等数据,以此对模型反复识别验证,通过大数据给出保泉和喝地下水的科学依据。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局长王继东说,“建立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最终能为名泉常年喷涌良好、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降低制水供水成本、城市供水安全运行四个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力争让济南成为一个喝地下水的城市。”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项目第一阶段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后,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市水利、名泉保护、水文以及补源工程管理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尽快完成低水位(28.30米以上)条件下的模型调参工作,进一步优化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运行方案。通过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力争尽早将地表水转化为优质地下水,在保持泉水持续喷涌的前提下,经多点采集地下水用于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