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时的那些败家逻辑,来看看你中了几枪?
“来都来了”可能是人们最容易 get 的旅游消费思路——
这个只有一座满是纪念品的破楼且要排队一小时的红色教育基地还要花八十块!但来都来了那就看看吧。
景区附近的 XX 本帮菜看上去就是本地人都绕道走的那种,但来都来了还是尝尝吧。
既然来都来了就花 8 刀体验一下家里 2 RMB一听的啤酒吧。
……
在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过的一项调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这个名为“你旅游的时候都是怎么败家的”的讨论中,我们一共收获了 2451 次表态,其中有超过三成的读者表示旅游中的钱都花在了“来都来了”上,不过根据更多具体的反馈,我们发现,现如今游客并不只是消极地被动接受一些不得不进行的消费(还要不停给自己洗脑“来都来了别心疼钱”),而是有特别的算账技巧。
就像这样:
1. 买个包我就把来回机票赚回来了;买套化妆品我就把酒店省了两晚;买两件冬装我就把下个月生活费赚回来了。
2. 这套护肤品比我们那便宜 400,这套护肤品比我们那便宜 800,这个包比我们那便宜 2000,总共便宜 3200,减去机票 3000。相当于旅游没花钱还净赚 200,就是这样算的没错!
3. 一进店感觉什么都差,盘算好一年的护肤品预算后精挑细选,如果不囤够化妆品,距离下一次出来之前,说不定就用完了,那就要浪费好多税钱哦会肉疼。
4. 买了这么多东西,刚好可以买个新行李箱了,超顺便的。
5. 并不比国内便宜,也还是要买,觉得质量不同(其实只是把国内本该花的钱存到旅行花)。
6. 换了当地货币以后对钱的概念就会变成:两千日元也就是一百三十几块嘛,啊便宜,一块当好十几块花;换了美元就是,啊这才几十刀呀都没上三位数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