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泉范儿 老济南人汲水,踩出水胡同
来源:
如今的水胡同 记者张刚 摄
青石板路上踩着泉水前行在老济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济南泉多、水多,以泉命名的街巷不在少数,倘若街上没有泉,也有街巷以水命名。在老济南的版图上,曾经出现过十几条水胡同,不过时至今日,只余一条,在老城西门里,东连慈林院街、西止启明街。
现状:旧时民居犹在 6月22日一早,记者来到这条水胡同。大雨初晴的清晨,水胡同的街面水痕未干,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居民汲水的必经之路,街巷内还能闻到两侧居民家中生火做饭飘出来的烟味和香味。
胡同并不是从东侧直通西侧,中间还拐了两个弯,西侧有一段极窄,大约只能容两个人并肩通过。在胡同中间一拐弯处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两侧民居还是旧时平房的模样,并没有太多变化。记者注意到,水胡同东头一侧墙面上贴着一个绿底白字的标识牌 西头距离华家井不远,市民刘女士正在此取水,准备回家洗衣服。“老济南运水的胡同很多,不过现在就只有这一个还叫这个名字了。”刘女士说,“我听老人说,当年这条街可热闹了,现在挺安静的,街道太窄,几乎没有摆摊做生意的。” 1982年的《山东省济南市地名志》中对“水胡同”有这样的描述:“东起慈林院街,西止启明街,南临双忠祠,北为寿康楼。街长80米,宽1.5-2米,旧平房住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水胡同碑记(现存街中段墙上)说明该街历史较久。街的出现与西邻之‘华家井’有关。华家井以水质甘冽闻名,旧时这条胡同是居民汲水必经之路,到处水迹斑斑,故取名水胡同。” 过往:数个“水胡同”争名,不争者胜 翻阅资料,不难得知,济南的水胡同不止一条。
南门外东西两侧,沿南护城河一带街巷,北通下河沿各泉源的水胡同比较集中,有五六条。琵琶桥南,有条通五圣阁的水胡同,这条胡同原名叫李承务巷。往西不远,和五圣阁水胡同平行,有铁佛寺巷,原亦称水胡同。南门桥西,原前帝馆街东段,过去也叫水胡同。王府池子一带也是水胡同比较集中的地方。王府池子街北段(原魏家胡同)曾称水胡同,胡同口即有腾蛟泉。王府池子以南,有条小街叫平泉胡同,也是水胡同改名而来。从王府池子北去,到曲水亭街,离刘氏泉不远也曾有条不到两米宽的水胡同。
这么多水胡同,现在为何只剩一条?有资料记载,在1934年前后,随着济南城市建设的发展,街巷命名需要规范化,数个约定俗成的“水胡同”只能保留一个。当年因为此事还引发一场争执,几个“水胡同”互不相让,最后只好采用“自报公议”的方式决定。在此期间,如今仅存的这条“水胡同”当时没有参与“自报公议”,因为胡同里的人家觉得,胡同里有近五十年的石碑在,有著名的“华家井”名泉在,还有寿佛楼、西公界上百户人家到“华家井”取水来来往往洒在路面的水迹在,他们无需“自报公议”去争虚名。没想到的是,最后“自报公议”的结果竟然是未出席会议的水胡同得到多数票的赞成,确定了其济南唯一“水胡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