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揭秘长江水入济南的背后故事 历经10年“铺路”
1994年1月14日,省水利厅、省计委联合发送《关于西水东调工程(济南市区段)线路规划位置的函》,向济南市政府提出西水东调济南市区段的输水线路选定在北外环南约100米左右通过。
1995年4月19日,省水利厅组织会议,研究胶东干线绕济南黄河北线方案问题。会议认为北线具有投资省、污染少的明显优点,与会人员一致赞成北线方案。
1996年12月,省水利设计院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渠工程西段(西水东调)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干渠西起东平湖玉斑堤上的魏家河,向北于位山穿过黄河倒虹隧洞后,沿黄河北至济南天桥区的高家庄,向南采用倒虹隧洞穿过黄河,再沿小清河向东与引黄济青工程相接。工程输水渠道长252.72千米。
1997年1月3日,省水利厅就胶东干线绕济南城区段北线方案可研成果与济南市政府座谈。会议认为由东向市区供水较由西向市区东郊供水更科学合理,北展水库可利用,土地好解决。同意北线方案。
1997年2月15日,省水利厅召开会议,讨论时任副省长邵桂芳提出的从东平湖引水送到睦里闸、小清河的问题。 9月,省水利设计院编制完成《山东省西水东调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线路从东平湖陈山口引水,经黄河南岸沿原济平干渠到济南市睦里闸入小清河。
……
张体伦表示,当时直接走小清河无法保证水质,沿黄河北而行建渠道能让水质得到保证,但这个方案需要穿黄河两次,工程成本造价高,所以,第三种方案优势就被凸显出来,也就有了现在的调水渠道:2段明渠和1段暗渠。现在都已完工。
4
被“征用”的东湖水库
4月29日,天气晴好,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部约30公里处的东湖水库波光潋滟、宽阔平静。
占地8074亩、投资11.17亿元的东湖水库,是长江水安在济南的一个“家”。它的设计库容为5377立方米,目前的蓄水量为3000多万立方米,都是在去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试通水的时候引过来的。
关于东湖水库的建设,张体伦说,其实济南对此早有规划。当时济南的西部、北部、南部都有水库,只有东部没有。正在此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也相中了这个位置,将东湖水库的建设列入了规划中。
“从战略布局上说,真是太该建了。2001年济南自己策划要建的时候,要花3个亿才能建起来,但当时市里的财政拿不出这个钱。所以,虽然是‘征用’了济南的建设计划,但济南很乐意。”雷印安说,“你想想,国家出钱建水库,咱济南受益,是多好的事!”
东湖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所建的3个调蓄水库之一,有调蓄该工程分给济南、滨州、淄博水量的功用,待输水配套设施建成后,里面的3000多万立方米水将派上用场。
5
历经10年为长江水“铺路”
2002年12月27日,济平干渠建设开工,2005年建成通水。这是南水北调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建成通水,第一个完工验收的单项工程。
南水北调济南段工程位于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上,西起东平湖出湖闸,东至章丘边界,全长151公里,由济平干渠、市区段、明渠段、东湖水库等4个单元组成。尽管济平干渠在2005年建成通水,但东湖水库却是在2010年5月13日开工,2013年才正式投入使用。为长江水的到来“铺路”,济南努力了10余年。
然而,在长江水到来前,相关工程就已开始为济南贡献力量。张体伦说,2005年,济平干渠建成通水时,曾向小清河输水3000万立方米,改善了小清河水质。2006年5月4日,济平干渠沿线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60毫米,沿线数万亩小麦受灾,济平干渠开启沿线排涝闸,排除农田涝水近1000万立方米。
2009年,为确保国庆节和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小清河的良好水质和充足水源,济南通过济平干渠从东平湖向小清河应急调水补源,从9月29日至11月18日,共输水近3000万立方米。
6
向卧虎山水库调水:拍桌子“验”出真论证
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因为其重要性,在南水北调东线济南市市区续建配套工程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该工程要新建3座加压泵站,并铺设近30公里输水管道,总扬程为178米,依靠3个泵站“大力士”的助力,济平干渠的水沿着北大沙河而行,穿过济菏高速,经过玉符河,最终到达卧虎山水库。
在最初进行论证的时候,该工程是引发过争论的。有的专家提出:这样由低向高调水,值不值?也有人提出:黄河水、长江水调到卧虎山水库是否有必要?“争论的时候,都有人拍起了桌子。”市南水北调局前任局长雷印安说。雷印安当时是局长,他很赞赏拍桌子者的较真态度,并作了耐心解释:搞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障城市供水、改善济南水生态环境、确保泉群持续喷涌有着重要意义,能起到支撑作用。而且,算账不能只算眼前的账,如果泉水一年不流,旅游的代价将会是多少?
雷印安认为,建了这个工程,济南的供水保障、统筹能力就更强了。“老天爷下(雨),叫它(卧虎山水库)满着;老天爷不下,也叫它满着。而且,存着水,对济南的小气候也是一种改善。”“十年九旱,还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天旱时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雷印安对2002年的旱灾印象深刻,他说,那一年历城、长清、章丘的南部及平阴的大部分地方都受了重灾,麦子旱得一点火就着,六七月份果树叶子便落了60%。因此,他认为增强济南的供水保障能力,是必须要干的事儿。“提出不同意见也好,争论的时候拍桌子也罢,都显示出了论证参与者的认真态度,都是在为济南的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负责。”见证了论证过程的市南水北调局一工作人员说,这一工程的规划经过了初审、中审、终审等程序,论证请省里专家及国土、规划、设计等部门的人员参加。
来自市南水北调局官方网站的消息称,去年3月10日,市水利局组织召开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与会专家审阅了报告,听取了设计单位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和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报告依据充分、合理可行,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这条线路太来之不易了。”雷印安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