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商户进驻曲水亭街 民俗味儿回归老济南
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李永明
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这是对昔日老济南城最真实动人的描述。柳枝低垂随风而舞,泉水清澈绕街而过,秋日的曲水亭街在夕阳的映衬下韵味十足。如今,这已成为大多数人心中最后的老济南。
如今,这里有23家临街商户,几乎都身怀绝技,每个人与这条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梦,所有的一切都有个共同点&mdash&mdash&mdash保卫心中的老济南。
快书
闲言碎语不要讲,来济南就听快书
北京有相声,东北有二人转,来山东就听山东快书。在曲水亭街1号店主梅傲雪看来,最能代表济南文化的就是快书,众人张口就来的闲言碎语不要讲是快书最好的代言词。在梅傲雪心中,自己所开的老济南艺馆若能一斑窥豹,映射整个济南的快书文化,自己的终极梦想也算实现了。
8月30日下午,梅傲雪正在自己店外帮人制作牌匾。他从七八岁就开始接触快书、雕刻、书法、绘画等艺术,20多岁开始留长发至今,留齐腰长的麻花辫就是为了写发书。虽然店内摆放着各种雕刻、布制品、玉石古玩,但他经常受邀出场打快板,展示发书,有时还出任司仪。什么活都接,一月下来才能赚钱。他说。哪项本领最赚钱,他自己也算不清,他更在乎自己的店、自己的艺术。
除了希望自己能够为济南快书代言外,梅傲雪已着手传承自己掌握的艺术本领。我这有个6岁的徒弟,获得了今年&lsquo星星火炬&rsquo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金奖。他边说边拿出了自己和孩子获奖时的照片。现在他已组建了一支跟随自己学快书的艺术队伍,有10多人。据他介绍,目前除了专业的曲艺团,民间几乎没有人教授快书。谈到他是否会长驻留在曲水亭街,他点了头,并说了一句朴素而真实的话:就想为济南文化做点事。
鲁绣
别提我,还有绣得更好的!
逛遍曲水亭街,会有一个疑问:面塑、兔爷、剪纸等不少城市都有,什么才能真正代表老济南?除了快板,恐怕只有鲁绣了。临街一商铺的户主带着记者径直走进曲水亭街15号。这里的66岁刘精诚就是商户所指的唯一会鲁绣的老太太。别提我,我不想出名,还有绣得更好的!老太太告诉记者,自己和几名民间掌握鲁绣技艺的人组建了一个手工艺作坊,自己另外两名工友绣得更好,不仅手绣、机绣都会,而且还会最具济南特色的发丝绣。
刘精诚本身就是曲水亭街的老住户,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和编织,年轻时进入济南鲁绣厂练就了现今的手艺。在30多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内,到处摆放着各种毛线编织的小动物,活灵活现。用鲁绣工艺绣的衣物,全被老人藏到了柜子里。你都不知道我们原厂的工友绣得有多好,拿出来吓死你。刘精诚言语活泼地说。在她取出的衣物上,记者看到,一针针缝上去彩线紧凑无缝隙地排列出了各种图案&mdash&mdash&mdash 蝴蝶、花朵、石榴。绣得是否均匀是鲁绣的一大难点。她介绍。
目前,刘精诚收了几名徒弟,传授鲁绣,她不希望技艺从自己手中失传。现在济南会正宗鲁绣的不大多,基本都是野路子。正宗的鲁绣没个3-5年是学不精的。现在年轻人沉不下心来学。她称,目前自己最年轻的徒弟也在30岁以上。
摄影
80后要为整条街营造老城艺术氛围
当初选择在曲水亭街,就是希望找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地方把店面给
衬托起来,使店面显得不漂。”对于自身的定位以及选择曲水亭街的原因,老城故事摄影店老板李晓晨很清晰。作为回馈,他希望通过摄影形式,给整条街营造一种老城的艺术氛围,好比福州的三坊七巷。
作为第一家在曲水亭街开民俗艺术类店铺的老板,李晓晨并非有多老成,而是一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2010年末准备开摄影店时,他觉得芙蓉街的民俗文化氛围已被餐饮业破坏,便最终选择了相对安静的曲水亭街,但一开始还是陷入了烧烤摊的包围中。“没办法,能代表老济南形象的只有这样两条街。”
熬到2011年8月彻底整治烧烤摊之后,整个环境终于与自己最初的想法吻合了,生意也有了起色。“不断流淌的灵秀的泉水,复古的老建筑,安静祥和的氛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随着环境的改善,李晓晨在曲水亭街更换了一间稍大的店铺,目前除了能挣出5万元/年的房租,他还带领着7名大学生一起打理店面。
进入李晓晨店内,基本上全是老式收音机、手电筒、衣柜、中山装等老式道具,他的摄影风格也以古朴居多。“目前进驻的不少商铺当初都是先咨询的我,感觉有民俗艺术的气息,才找了居委会协调租的房子。”李晓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