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注意:这些食物要小心
德国品牌Gerolsteiner公司发言人强调,自己的瓶装水制造方法高于行业标准,但他们承认,塑料微粒无处不在,所以“微粒可能在装瓶过程中通过空气或包装材料进入到产品,因此不能完全排除”。
国际瓶装水协会从行业的角度回应说,对于Orb Media的测试方法以及塑料微粒潜在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科学上的共识,因此这个实验结果是对消费者“没必要的恐吓”。
他们还指出该报告中的措词问题。Orb Media团队把直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合理推测为塑料”,实际上它们无法被识别,所以报告使用的是“可能为塑料的颗粒”。这在国际瓶装水协会看来,是“危言耸听和极不负责任的”。 该协会说,目前瓶装水产品和所有食品和饮料一样,都受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严格监管,因此可以安全使用。FDA也从未颁布过关于食品和饮料中塑料微粒的任何规定。
反瓶装水运动
这不是瓶装水第一次受到审视,实际上,在国外它一直在争议中发展。在环保人士眼中,瓶装水就是公敌。
2007年,美国掀起反瓶装水运动,旧金山市市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通过立法,禁止用公共资金为办公室购买瓶装水。纽约市花费70万美元发起广告活动,鼓励纽约客们喝自来水而非塑料瓶装水,甚至提出自来水是“饮用水中的香槟”——更好喝、更安全。2007年起,美国多个城市取消瓶装水销售合同,这项活动的参与者从政府扩散到学校、餐厅和企业老板等。
当然,发达国家这样做的底气来自于当地自来水的管理标准。瑞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显示,欧洲和美国的自来水管理标准比瓶装水行业的标准的还要多。比如,自来水必须在严格的制度下每天检查一次,而瓶装制造商只需在源头进行每月检测。对自来水的严格监管还有一个原因:和中国人的饮水方式不同,欧美国家的人们习惯于直接饮用自来水而不是烧开水喝。
反瓶装水运动中出名的还有“Tappening”和“Start A Lie”(开始说谎)这两个网站。前者专门提供说服人们喝自来水的各种道理,提供自来水安全的数据,销售环保水瓶;后者动员人们通过电子邮件向朋友发送“假广告”,内容例如“喝瓶装水是导致不安腿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瓶装水:98%融化了极地冰帽,2%是北极熊的眼泪”等,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人们对瓶装水的思考。
批评人士认为,从经济因素看,瓶装水有极大消耗。其一,制造塑料瓶需要大量石油。有人算了笔账,作为全球最大瓶装水消费国,美国一年制造29亿个塑料瓶,需要超过170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足以供应100万辆汽车跑一年。其二,瓶装水长途运输意味着消耗大量的燃料。其三,水也是成本之一,据报道,制造瓶装水的用水量实际上是瓶子最终容量的2倍。
2008年《卫报》在一篇名为《这只是水吗?错,瓶装水将成为环保战争的最新战场》的报道中提到,英国每年销售130亿瓶瓶装水,只有30亿瓶的瓶子被回收。没有回收的塑料瓶最终会污染海洋生物,另外,长途运输瓶装水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效应。
美国反瓶装水的声音迄今没有停止,而且加拿大、冰岛、欧洲多国也都关注瓶装水带来的环境影响。但另一方面,瓶装水的销量却一路攀升。统计门户网站“Statista”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全球瓶装水的销量由2120亿升增加到3910亿升,几乎翻了1倍。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瓶装水市场也在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中国瓶装水零售量从255亿升上升至420亿升。但相比之下,国内对瓶装水问题进行的讨论却要少很多。
2013年4月,《京华时报》连发27天的报道,直指农夫山泉的水源地有问题,引发了舆论对瓶装水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注。直至2014年年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颁布,国内市场包装饮用水终于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
国内对于瓶装水的另一种担心,是消毒带来的二次产物污染。因为瓶装水特殊的臭氧消毒方式,可将水中的溴化物氧化成溴酸盐,而这个物质被WHO 界定为2B级可疑致癌物。中国石油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万云洋认为,国内的担心仍然是基于水质本身,而很少关注到塑料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两年有研究发现,各种包装材料(如塑料、防水涂料等)也会将新污染物质带入水中,例如,重金属锑、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类、苯乙烯等有毒物质就在瓶装水中时常检出,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国际瓶装水协会从行业的角度回应说,对于Orb Media的测试方法以及塑料微粒潜在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科学上的共识,因此这个实验结果是对消费者“没必要的恐吓”。
他们还指出该报告中的措词问题。Orb Media团队把直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合理推测为塑料”,实际上它们无法被识别,所以报告使用的是“可能为塑料的颗粒”。这在国际瓶装水协会看来,是“危言耸听和极不负责任的”。 该协会说,目前瓶装水产品和所有食品和饮料一样,都受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严格监管,因此可以安全使用。FDA也从未颁布过关于食品和饮料中塑料微粒的任何规定。
反瓶装水运动
这不是瓶装水第一次受到审视,实际上,在国外它一直在争议中发展。在环保人士眼中,瓶装水就是公敌。
2007年,美国掀起反瓶装水运动,旧金山市市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通过立法,禁止用公共资金为办公室购买瓶装水。纽约市花费70万美元发起广告活动,鼓励纽约客们喝自来水而非塑料瓶装水,甚至提出自来水是“饮用水中的香槟”——更好喝、更安全。2007年起,美国多个城市取消瓶装水销售合同,这项活动的参与者从政府扩散到学校、餐厅和企业老板等。
当然,发达国家这样做的底气来自于当地自来水的管理标准。瑞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显示,欧洲和美国的自来水管理标准比瓶装水行业的标准的还要多。比如,自来水必须在严格的制度下每天检查一次,而瓶装制造商只需在源头进行每月检测。对自来水的严格监管还有一个原因:和中国人的饮水方式不同,欧美国家的人们习惯于直接饮用自来水而不是烧开水喝。
反瓶装水运动中出名的还有“Tappening”和“Start A Lie”(开始说谎)这两个网站。前者专门提供说服人们喝自来水的各种道理,提供自来水安全的数据,销售环保水瓶;后者动员人们通过电子邮件向朋友发送“假广告”,内容例如“喝瓶装水是导致不安腿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瓶装水:98%融化了极地冰帽,2%是北极熊的眼泪”等,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人们对瓶装水的思考。
批评人士认为,从经济因素看,瓶装水有极大消耗。其一,制造塑料瓶需要大量石油。有人算了笔账,作为全球最大瓶装水消费国,美国一年制造29亿个塑料瓶,需要超过170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足以供应100万辆汽车跑一年。其二,瓶装水长途运输意味着消耗大量的燃料。其三,水也是成本之一,据报道,制造瓶装水的用水量实际上是瓶子最终容量的2倍。
2008年《卫报》在一篇名为《这只是水吗?错,瓶装水将成为环保战争的最新战场》的报道中提到,英国每年销售130亿瓶瓶装水,只有30亿瓶的瓶子被回收。没有回收的塑料瓶最终会污染海洋生物,另外,长途运输瓶装水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效应。
美国反瓶装水的声音迄今没有停止,而且加拿大、冰岛、欧洲多国也都关注瓶装水带来的环境影响。但另一方面,瓶装水的销量却一路攀升。统计门户网站“Statista”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全球瓶装水的销量由2120亿升增加到3910亿升,几乎翻了1倍。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瓶装水市场也在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中国瓶装水零售量从255亿升上升至420亿升。但相比之下,国内对瓶装水问题进行的讨论却要少很多。
2013年4月,《京华时报》连发27天的报道,直指农夫山泉的水源地有问题,引发了舆论对瓶装水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注。直至2014年年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颁布,国内市场包装饮用水终于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
国内对于瓶装水的另一种担心,是消毒带来的二次产物污染。因为瓶装水特殊的臭氧消毒方式,可将水中的溴化物氧化成溴酸盐,而这个物质被WHO 界定为2B级可疑致癌物。中国石油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万云洋认为,国内的担心仍然是基于水质本身,而很少关注到塑料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两年有研究发现,各种包装材料(如塑料、防水涂料等)也会将新污染物质带入水中,例如,重金属锑、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类、苯乙烯等有毒物质就在瓶装水中时常检出,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