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保健食品温情面纱:保健食品能治病?纯忽悠!
  http://news.e23.cn/content/2015-03-13/2 ... 00082
舜网-济南日报

 
 邀请参加养生讲座,免费测量血糖血压,专家现场提供健康指导&hellip&hellip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多老年人往往经不住营销人员一张巧嘴外加贴心服务而深陷其中,不惜将自己养老的钱大把大把拿出来,换回一堆价格不菲却用处不大的保健品。
  面对商家的忽悠,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功效?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我们应当如何选购保健食品?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大家揭开保健食品的温情面纱&mdash&mdash
  ■误区澄清
  保健食品&ne治病药品
  在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保健食品有明确定义,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将保健食品混同于普通食品或药品进行宣传,是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违法宣传的惯用手段。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负责人表示,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不是药品,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目的是用来治病,这是很大的错误。保健食品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才能对身体发挥保健作用,消费者千万不能抱有吃保健食品能治病的观念,以免误入保健食品消费误区。
  药到病除不可信
  一些保健食品在推销中声称可根治某种疾病、药到病除,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来吸引消费者,对此,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凡是宣称保健食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都是虚假宣传。
  国家有明确规定,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不得宣传疗效。但有些商家在实际推销过程中口头擅自更改经审查批准的广告,肆意夸大宣传产品功效或适宜人群范围,由于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趁机钻法律的空子。该负责人表示,因此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对一些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某个人食用如何有效的证言、大腕明星说教、权威机构或专家作证等内容要提高免疫力。立竿见影小心非法加料
  有些市民坚持购买某保健食品,因为感觉产品很有效果。殊不知,这种立竿见影的奇效背后可能藏着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罪恶。
  从日常执法检查情况看,目前市场有6大类保健食品是非法添加的高危品种。该负责人介绍,一类在减肥功能保健品,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药物一类是辅助降血糖功能保健品,非法添加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等降糖药物一类是辅助降血压功能保健品,非法添加二氢吡啶类降压药一类是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壮阳药物一类是辅助睡眠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安定类药物以及在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拉非类药物。
  他表示,对于虚假宣传等保健食品生产及经营企业通常处以警告、没收、罚款等行政处罚,但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的,一律按生产销售有害有毒食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监管行动
  会议营销必须事前报告
打着健康讲座的名义,以免费赠品作诱饵,花言巧语忽悠老年人买神药,赚钱后便逃之夭夭&hellip&hellip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于2013年10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规范了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要求在济南辖区举办保健食品会议营销都要事前向当地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关于会议营销这种形式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法规,我市出台此项制度目的为了给消费者提前把关。”该负责人表示,该制度对会销举办者、场地提供者、监管者三方的责任予以明确界定。要求取得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可以进行会销活动;未取得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不得在济南市辖区内举办会销。对符合举办条件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发放《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证明》,举办者要在会销现场醒目位置张贴,会销举办者要确保推介的产品与事前报告的产品一致,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会销场地提供者应当告知会销举办者按要求进行事前报告,并且在见到《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证明》后才能出租(借)场地。

  “凡是通过我们审核的,市民们在会销现场醒目位置可找到《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证明》和《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承诺书》。”该负责人表示,证明里对会销的时间、具体品种都有规定,找不到证明的,或宣传和销售超出证明中规定产品的,市民可拨打12331进行举报。

  各区县局配备快检设备

  “全市20多家保健食品企业,170个批准文号。”该负责人表示,对于生产企业,重点检查原辅料的验收、贮存、检验等是否符合规范,品种、规格、质量等是否与注册审批的配方及备案的企业标准相一致。对于流通企业,重点检查企业对供货方资质的审核、当批产品的合格检验证明等索证索票管理。

  据介绍,针对理化、微生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等指标,该局每年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抽检,合格率均在99%以上。每年还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局的要求对保健食品流通领域进行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除此之外,该局在全省率先为各县(市)区局配备快检设备,主要针对保健食品是否非法添加药物成分进行快速初筛。若初步鉴定为非法添加,将送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可能非法添加的成分检测,定性后移送公安机关。

  相关链接

  提防保健食品的“小伎俩”

  ■心理牌:步步设套“捞钱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贵重礼物,充当诱饵;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骗取信任;第四天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五天却已“人去楼空”。

  ■温情牌:“免费”体验诱你上钩

  利用保健品设置推销骗局,通常采用免费测血压、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体验,用超标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催促赶快服用保健品。

  ■专家牌:重量级“名医”免费义诊

  以名医或专家义诊的形式开展免费咨询或义诊活动,通过发传单、免费送药等形式吸引老人听“权威专家”的保健知识讲座。这些所谓的“名医”、“专家”或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健康隐患,借机推销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科技牌:拉大旗作虎皮

  列举疗效神奇的案例,在宣传单上印着“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健协会”授权等字样,以“高科技、专利产品、绿色环保”等旗号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其实,这些神奇的保健品往往就是普通食品,也可能是冒牌货。

  ■疗效牌:虚假宣传“神药”在世

  将保健品的某一种功效无限放大,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让老年人相信它不仅有保健作用,而且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