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最美夕阳红
转载自http://culture.ifeng.com/8/detail_2012_12/11/20038977_0.shtml
奉孝同展示他在中央警卫团服役期间获得的“执勤能手、优秀射手、技术能手”荣誉证书。
他曾是中央警卫团出名的神枪手,给毛泽东当过5年警卫。1958年2月,他脱掉军装回到新化大山深处的老家,任劳任怨做了54年农活。54年来,他沉默而清贫,几近隐居在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光荣。直到今年10月中旬,一位医生无意中发现了他的秘密。
这是一位名叫奉孝同的82岁老人的故事。 11月16日,记者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在新化县最西边的奉家镇下团村深山里,找到了奉孝同的家,并带回他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复员军人证等物品。12月初,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办专家对这些物品进行鉴定后,确认了奉孝同的身份。
这位老人有过怎样传奇的故事?他为什么甘愿隐居在深山54年?他的身份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文图/记者 甄荣 通讯员 王杰 奉立群 周明 雷国华
[b]记者手记[/b]
[b]奉孝同的另类选择[/b]
要不是大女儿奉庆龄住院期间缺钱治病,奉孝同的秘密或许将永远湮没在山头的雾霭云岚中。
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惊险的经历,但这位老人依然值得人们尊重。54年来,他坚守军人的机密,将当年的光荣深藏在心底,只把自己当成最普通最平凡的山野农夫。只有那些渐渐发黄与褪色的纪念章、荣誉证书和日记本,陪伴着他,安慰着他。
中央警卫团神枪手、给毛泽东当过五年警卫、不少战友身居高位……拥有这样优质的“资本”、高调的“资历”、堪称丰富的“资源”,奉孝同却选择低调一生,自甘清贫。他从不想要依靠它们去获取什么,得到什么,再苦再难也自己默默扛。
奉孝同54年来的选择,在今天也许会被许多人认为太“傻”,太“蠢”,是“自讨苦吃”。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见惯了太多“聪明人”的“聪明”,哪怕只稍稍沾上一丁点“资源”、“资历”之边,也要极尽巧取豪夺之能事。但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恰恰是奉孝同这样另类的“傻”。因为这样的“傻”,深藏着一种朴素而踏实的人生信念与生命力量。
坚强的老人一直把他的痛苦埋在心里,但我们的社会,如何才不让这样有过功勋、勤劳实在的老人掩痛而泣?能否帮助老人实现他朴素而真切的心愿?但愿,老人不会等得太久。
■记者 甄荣
[b]壹 当年故事[/b]
虽然头发胡须都已花白,握着记者的双手布满老茧,但奉孝同身板硬朗,仍然透出一股军人气质。 11月16日傍晚,记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见到了这位82岁的老人。
昏暗的灯光下,破旧的两层木房更显得黯淡窘迫。但小屋的主人显然不以为意。因为小屋里珍藏着他的宝贝:3枚褪色的纪念章、几本日记本和1本荣誉证书。它们见证了奉孝同当年的光荣岁月。在他的日记本里,还记述了当年毛泽东要求他们这些警卫人员回家搞调查研究,并听取他们汇报的难忘经历。通过奉孝同的讲述和他的日记,以及他的战友饶和生等人的回忆录,记者还原了奉孝同当年的故事。
[b]“搞调查不要摆架子,更不能说我是毛泽东的警卫人员”[/b]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出身贫农、只读过3年初小的20岁小伙奉孝同,怀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3年的烽火岁月,让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娃迅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战斗中很多战友牺牲在他身边,但奉孝同从没有怕过死。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意识到枪法的重要性,他在作战间隙苦练射击,枪法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奉孝同回国后,中央从全国每个省选调军队干部,集中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一中队担负着保卫主席的安全任务)。高大英俊、枪法出众的奉孝同幸运地被选进中央警卫团一中队。
1955年5月14日下午3时半,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汪东兴、张耀祠、杨德中等几位领导陪同,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前院,接见了第一中队全体警卫战士,并提出要给警卫战士增加一项工作——以看家为名做调查工作。“你们为中央做点事,我通过你们和群众接触,你们要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 主席布置了调查的内容,要调查生产的粮食、特产、花生、芝麻、烟叶,农民生活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征购的情况,还要了解干群关系好不好。“搞调查不要摆架子,更不能说我是毛泽东的警卫人员,是毛泽东派我来的。回去后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
尔后,毛泽东就调查研究特意写了《出差守则》。《守则》内容是:1、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2、不要摆架子。3、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4、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5、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守则》结尾,毛泽东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那时起,警卫战士便把农村调查当成一项重要工作。
[b]“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也间接地见到了农民”[/b]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警卫团的安排,奉孝同1955年回到自己老家新化县奉家镇,开始为期10天的调查。他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通过参加群众会、走访亲友邻居、与区乡干部交谈等途径,了解第一手材料。回到北京后,就当地粮食生产、农民吃粮、卖粮情况、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等写出了调查汇报材料。
1955年7月20日上午,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听取了奉孝同和饶和生、高碧岑、何玉秋、管楚良等湖南和湖北籍战士的探家调查汇报。
毛泽东和大家一起坐在藤桌周围,询问了这几个人的一些情况后,他话题一转:“有什么情况,你们谈谈吧!”
警卫战士互相看着,心中好像有许多话,但不知从何说起。毛主席看到坐在身边的饶和生手里拿着调查材料,便微笑地说:“你的材料能给我看看吗?”“我写得不好。”饶和生把材料递给主席时脸上有点红。毛主席看到饶和生调查报告里反映农村食品“供不应求”4个字时说:“你有点文化嘛!”随即关切地问:“农民口粮够不够吃?”饶和生稍加考虑后回答:“现在农民口粮定量一年只有300多斤稻谷,不大够吃。”“你说定量多少才够吃?”主席用商量口气提出问题。饶和生想了想回答:“最少四五百斤。”“你说得对,你能替农民说话。”主席点了点头,表扬了饶和生。
在调查材料中,饶和生还写到农民对一些基层干部有意见:“农民说‘大毛主席’好,下面‘小毛主席’不好(指个别工作人员不执行党的政策)。”看到这句话,毛主席沉思片刻,用铅笔在下面划了道粗杠,脸上略显忧虑,说:“‘小毛主席’也有好的,‘大毛主席’也犯过错误。”听到这话,大家面面相觑地体会其深刻的含义。看完饶和生的调查材料,毛主席说:“你敢讲真话,好!下次到蕲春去看看,多调查几个地方。”接着毛主席继续听其他几位战士的汇报,不时地批改调查材料,提出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
毛主席在查看奉孝同的调查材料时问:“你还是讲新化方言?”“改了一点。”奉孝同不好意思地回答。毛主席说:“方言很难改,慢慢就会好一些。”
3个多小时匆匆过去,听完警卫战士探家调查汇报,毛主席总结说:“从你们几个人中了解了6000万人口(指当时湖南、湖北两省人口)的一些情况。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也间接地见到了农民。”
“你们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毛主席简短的总结刚讲完卫士长李银桥前来报告:“饭准备好了,是不是先吃饭?”毛主席站起来说:“那好,今天我请你们吃个便饭。”
藤桌子上铺块白布当餐桌,桌上摆放3个荤菜、3个素菜和一盘西红柿鸡蛋汤。主食有米饭和馒头,毛主席只食用了青菜、豆豉、苦瓜炒青椒,以及1碗大米掺小米蒸的米饭。他三下两下把饭吃完了,碗里和桌上看不到剩下或掉下的一个饭粒。警卫战士和毛主席共餐,不免有些拘谨,只顾低头吃饭,很少夹菜,主席似乎看透了战士们的心思,像慈父一样轮流往战士碗里夹菜,还笑嘻嘻地说:“你们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吃完饭后,毛主席又和警卫人员拉家常。当他得知管楚良还没找到老婆时,低头一笑说:“那么多好姑娘还找不到,是你要求太高了吧。不要急,慢慢来。”天色近黄昏,毛主席起身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警卫战士们依依不舍地向他告辞。
随着岁月的流逝,离开中央警卫团已经半个多世纪的奉孝同,每当回忆起那次难忘的调查汇报,看到自己写的调查材料,总觉得毛主席牵肠挂肚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的深情历历在目。
这四本内页泛黄的日记记载了奉孝同在中央警卫团服役的经历
奉孝同展示他在中央警卫团服役期间获得的“执勤能手、优秀射手、技术能手”荣誉证书。
他曾是中央警卫团出名的神枪手,给毛泽东当过5年警卫。1958年2月,他脱掉军装回到新化大山深处的老家,任劳任怨做了54年农活。54年来,他沉默而清贫,几近隐居在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光荣。直到今年10月中旬,一位医生无意中发现了他的秘密。
这是一位名叫奉孝同的82岁老人的故事。 11月16日,记者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在新化县最西边的奉家镇下团村深山里,找到了奉孝同的家,并带回他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复员军人证等物品。12月初,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办专家对这些物品进行鉴定后,确认了奉孝同的身份。
这位老人有过怎样传奇的故事?他为什么甘愿隐居在深山54年?他的身份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文图/记者 甄荣 通讯员 王杰 奉立群 周明 雷国华
[b]记者手记[/b]
[b]奉孝同的另类选择[/b]
要不是大女儿奉庆龄住院期间缺钱治病,奉孝同的秘密或许将永远湮没在山头的雾霭云岚中。
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惊险的经历,但这位老人依然值得人们尊重。54年来,他坚守军人的机密,将当年的光荣深藏在心底,只把自己当成最普通最平凡的山野农夫。只有那些渐渐发黄与褪色的纪念章、荣誉证书和日记本,陪伴着他,安慰着他。
中央警卫团神枪手、给毛泽东当过五年警卫、不少战友身居高位……拥有这样优质的“资本”、高调的“资历”、堪称丰富的“资源”,奉孝同却选择低调一生,自甘清贫。他从不想要依靠它们去获取什么,得到什么,再苦再难也自己默默扛。
奉孝同54年来的选择,在今天也许会被许多人认为太“傻”,太“蠢”,是“自讨苦吃”。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见惯了太多“聪明人”的“聪明”,哪怕只稍稍沾上一丁点“资源”、“资历”之边,也要极尽巧取豪夺之能事。但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恰恰是奉孝同这样另类的“傻”。因为这样的“傻”,深藏着一种朴素而踏实的人生信念与生命力量。
坚强的老人一直把他的痛苦埋在心里,但我们的社会,如何才不让这样有过功勋、勤劳实在的老人掩痛而泣?能否帮助老人实现他朴素而真切的心愿?但愿,老人不会等得太久。
■记者 甄荣
[b]壹 当年故事[/b]
虽然头发胡须都已花白,握着记者的双手布满老茧,但奉孝同身板硬朗,仍然透出一股军人气质。 11月16日傍晚,记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见到了这位82岁的老人。
昏暗的灯光下,破旧的两层木房更显得黯淡窘迫。但小屋的主人显然不以为意。因为小屋里珍藏着他的宝贝:3枚褪色的纪念章、几本日记本和1本荣誉证书。它们见证了奉孝同当年的光荣岁月。在他的日记本里,还记述了当年毛泽东要求他们这些警卫人员回家搞调查研究,并听取他们汇报的难忘经历。通过奉孝同的讲述和他的日记,以及他的战友饶和生等人的回忆录,记者还原了奉孝同当年的故事。
[b]“搞调查不要摆架子,更不能说我是毛泽东的警卫人员”[/b]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出身贫农、只读过3年初小的20岁小伙奉孝同,怀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3年的烽火岁月,让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娃迅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战斗中很多战友牺牲在他身边,但奉孝同从没有怕过死。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意识到枪法的重要性,他在作战间隙苦练射击,枪法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奉孝同回国后,中央从全国每个省选调军队干部,集中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一中队担负着保卫主席的安全任务)。高大英俊、枪法出众的奉孝同幸运地被选进中央警卫团一中队。
1955年5月14日下午3时半,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汪东兴、张耀祠、杨德中等几位领导陪同,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前院,接见了第一中队全体警卫战士,并提出要给警卫战士增加一项工作——以看家为名做调查工作。“你们为中央做点事,我通过你们和群众接触,你们要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 主席布置了调查的内容,要调查生产的粮食、特产、花生、芝麻、烟叶,农民生活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征购的情况,还要了解干群关系好不好。“搞调查不要摆架子,更不能说我是毛泽东的警卫人员,是毛泽东派我来的。回去后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
尔后,毛泽东就调查研究特意写了《出差守则》。《守则》内容是:1、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2、不要摆架子。3、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4、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5、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守则》结尾,毛泽东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那时起,警卫战士便把农村调查当成一项重要工作。
[b]“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也间接地见到了农民”[/b]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警卫团的安排,奉孝同1955年回到自己老家新化县奉家镇,开始为期10天的调查。他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通过参加群众会、走访亲友邻居、与区乡干部交谈等途径,了解第一手材料。回到北京后,就当地粮食生产、农民吃粮、卖粮情况、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等写出了调查汇报材料。
1955年7月20日上午,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听取了奉孝同和饶和生、高碧岑、何玉秋、管楚良等湖南和湖北籍战士的探家调查汇报。
毛泽东和大家一起坐在藤桌周围,询问了这几个人的一些情况后,他话题一转:“有什么情况,你们谈谈吧!”
警卫战士互相看着,心中好像有许多话,但不知从何说起。毛主席看到坐在身边的饶和生手里拿着调查材料,便微笑地说:“你的材料能给我看看吗?”“我写得不好。”饶和生把材料递给主席时脸上有点红。毛主席看到饶和生调查报告里反映农村食品“供不应求”4个字时说:“你有点文化嘛!”随即关切地问:“农民口粮够不够吃?”饶和生稍加考虑后回答:“现在农民口粮定量一年只有300多斤稻谷,不大够吃。”“你说定量多少才够吃?”主席用商量口气提出问题。饶和生想了想回答:“最少四五百斤。”“你说得对,你能替农民说话。”主席点了点头,表扬了饶和生。
在调查材料中,饶和生还写到农民对一些基层干部有意见:“农民说‘大毛主席’好,下面‘小毛主席’不好(指个别工作人员不执行党的政策)。”看到这句话,毛主席沉思片刻,用铅笔在下面划了道粗杠,脸上略显忧虑,说:“‘小毛主席’也有好的,‘大毛主席’也犯过错误。”听到这话,大家面面相觑地体会其深刻的含义。看完饶和生的调查材料,毛主席说:“你敢讲真话,好!下次到蕲春去看看,多调查几个地方。”接着毛主席继续听其他几位战士的汇报,不时地批改调查材料,提出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
毛主席在查看奉孝同的调查材料时问:“你还是讲新化方言?”“改了一点。”奉孝同不好意思地回答。毛主席说:“方言很难改,慢慢就会好一些。”
3个多小时匆匆过去,听完警卫战士探家调查汇报,毛主席总结说:“从你们几个人中了解了6000万人口(指当时湖南、湖北两省人口)的一些情况。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也间接地见到了农民。”
“你们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毛主席简短的总结刚讲完卫士长李银桥前来报告:“饭准备好了,是不是先吃饭?”毛主席站起来说:“那好,今天我请你们吃个便饭。”
藤桌子上铺块白布当餐桌,桌上摆放3个荤菜、3个素菜和一盘西红柿鸡蛋汤。主食有米饭和馒头,毛主席只食用了青菜、豆豉、苦瓜炒青椒,以及1碗大米掺小米蒸的米饭。他三下两下把饭吃完了,碗里和桌上看不到剩下或掉下的一个饭粒。警卫战士和毛主席共餐,不免有些拘谨,只顾低头吃饭,很少夹菜,主席似乎看透了战士们的心思,像慈父一样轮流往战士碗里夹菜,还笑嘻嘻地说:“你们年轻人要多吃点,把这些菜都消灭光。”
吃完饭后,毛主席又和警卫人员拉家常。当他得知管楚良还没找到老婆时,低头一笑说:“那么多好姑娘还找不到,是你要求太高了吧。不要急,慢慢来。”天色近黄昏,毛主席起身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警卫战士们依依不舍地向他告辞。
随着岁月的流逝,离开中央警卫团已经半个多世纪的奉孝同,每当回忆起那次难忘的调查汇报,看到自己写的调查材料,总觉得毛主席牵肠挂肚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的深情历历在目。
这四本内页泛黄的日记记载了奉孝同在中央警卫团服役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