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最美夕阳红
转载自http://news.e23.cn/Content/nvxing/2011-02-18/201121800246
2月15日下午3点,记者敲响了玉函小区一户人家的房门,一位身材小巧、满头银发的老人在等着我们,她就是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漪。今年正好90岁的她,行动利索,思路清晰,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忙完手术想吃饭 发现假牙忘了戴
1991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在医院忙了一天的刘漪正在沉睡,忽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刘主任,有个患者宫外孕,大出血……”还没听完同事的话,她就清醒了,穿上衣服骑着自行车直奔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她才松了一口气。
感觉有点疲劳的刘漪此时想吃点饭,却发现不对劲儿:走得匆忙,忘戴假牙,啥也吃不了。
那一年,刘漪已经70岁了。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个在家享清福的年纪;而对刘漪来说,离开岗位还要10年呢!
其实,刘漪在1990年就办理了离休手续。但这个闲不住的老太太,一直没有离开过医院。同事和患者都称她为济南的“林巧稚”。“刘大夫离休后一直被医院返聘,但她不要钱,免费在医院坐诊、查房。”市立二院老干部科科长陈永红介绍说。
10年前,老人觉得自己的体力实在不适合继续为患者服务了,才正式离开医院。“离开岗位也没闲着,医院要是遇到疑难病症请她来会诊,她还是随叫随到。”陈永红说。
不会使用电脑 写出4万字手稿
去年,89岁的刘漪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市立二院妇产科编写一本简史。开始,她爽快地答应了,心想只要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就行了。
真正动笔后,她才发现写书比做手术难多了。
首先是没有原始材料,因为有一年济南发大水,医院的材料被冲得荡然无存。“没有葫芦怎么照着画瓢?我只能和同事硬着头皮回忆,事情大概都还记得,但准确到细节,就得下大工夫了。”刘漪说。
另外,她发现自己开始健忘了。有时候写完一个章节,隔上几天,她会把写过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然后重写一遍,等整理手稿时才发现自己做了无用功。
再就是不会用电脑。亲戚帮她买了一台电脑,可是光开机她就学了好几天;至于打字,怎么也学不会。她只能老老实实地拿起笔,在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半年时间过去了,老人硬是写成了近4万字的手稿,并且保质保量。虽然她在后记中说内容“详略不一”、“取舍不当”,但记者翻阅后发现,数据资料占到了简史的三分之一,穿插的病例非常具体。
只谈过一次恋爱 一辈子没有结婚
在刘漪家里,记者还看到了一些老照片。年轻时的她清秀大方,气质不凡。工作好、模样好,按照现在的择偶标准,她当年不应该被“剩下”。面对记者的不解,刘漪笑笑说自己也谈过一次恋爱。
20多岁时,刘漪认识了一位男子,两人相处不错,也畅想过结婚、生子。但就在两家缔结婚约后不久,刘漪突然得了肺结核,男方那边渐渐疏离。她自尊心比较强,也比较“自觉”,不等男方提出分手,就主动写了封信,把婚事给退了。
以后,虽然也有人不断给她介绍对象,但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年龄也渐渐大了,成家这事就拖了下来。
记者问老人这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是否遗憾,老人说:“我把一辈子都交给了工作,接生婴儿无数,过得也挺充实。现在我和外孙(刘漪弟弟的亲外孙)一起生活,我侄女她们也常来看我,挺好的。”
如今,老人在家还是爱听医院的事,爱看医院的新闻。在老人的床上,摆着几份报纸,“医疗方面的报道,我每天都在关注”。
记者手记
老太太是个低调的人
最初,刘漪并不愿接受采访,一个劲地说“太高调了,太高调了,我就是个普通的人”。如此推托几分钟后,同去的医院老司机王师傅的一句话才使她释然。
王师傅说:“您老这一辈子救治过那么多患者,让她们知道您现在这么健康,都高兴啊!”
与现在的80后、90后喜欢张扬个性不一样,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刘漪更喜欢低调。但一提到患者,老人的心立马软了,这才向记者打开心扉。“女人生孩子,就是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当女人太受罪了,我要尽力为她们解除这个痛苦!”这就是刘漪当初选择做妇产医生,并为其投入一生的动力。
采访结束后,老人还特意穿上了过年时才穿的红毛衣,让摄影记者拍下一组美丽的照片。
新闻链接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在治疗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她终身未嫁。
人物名片
刘漪,女,1921年生,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她曾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模范、济南市劳动模范、济南市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月15日下午3点,记者敲响了玉函小区一户人家的房门,一位身材小巧、满头银发的老人在等着我们,她就是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漪。今年正好90岁的她,行动利索,思路清晰,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忙完手术想吃饭 发现假牙忘了戴
1991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在医院忙了一天的刘漪正在沉睡,忽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刘主任,有个患者宫外孕,大出血……”还没听完同事的话,她就清醒了,穿上衣服骑着自行车直奔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她才松了一口气。
感觉有点疲劳的刘漪此时想吃点饭,却发现不对劲儿:走得匆忙,忘戴假牙,啥也吃不了。
那一年,刘漪已经70岁了。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个在家享清福的年纪;而对刘漪来说,离开岗位还要10年呢!
其实,刘漪在1990年就办理了离休手续。但这个闲不住的老太太,一直没有离开过医院。同事和患者都称她为济南的“林巧稚”。“刘大夫离休后一直被医院返聘,但她不要钱,免费在医院坐诊、查房。”市立二院老干部科科长陈永红介绍说。
10年前,老人觉得自己的体力实在不适合继续为患者服务了,才正式离开医院。“离开岗位也没闲着,医院要是遇到疑难病症请她来会诊,她还是随叫随到。”陈永红说。
不会使用电脑 写出4万字手稿
去年,89岁的刘漪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市立二院妇产科编写一本简史。开始,她爽快地答应了,心想只要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就行了。
真正动笔后,她才发现写书比做手术难多了。
首先是没有原始材料,因为有一年济南发大水,医院的材料被冲得荡然无存。“没有葫芦怎么照着画瓢?我只能和同事硬着头皮回忆,事情大概都还记得,但准确到细节,就得下大工夫了。”刘漪说。
另外,她发现自己开始健忘了。有时候写完一个章节,隔上几天,她会把写过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然后重写一遍,等整理手稿时才发现自己做了无用功。
再就是不会用电脑。亲戚帮她买了一台电脑,可是光开机她就学了好几天;至于打字,怎么也学不会。她只能老老实实地拿起笔,在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半年时间过去了,老人硬是写成了近4万字的手稿,并且保质保量。虽然她在后记中说内容“详略不一”、“取舍不当”,但记者翻阅后发现,数据资料占到了简史的三分之一,穿插的病例非常具体。
只谈过一次恋爱 一辈子没有结婚
在刘漪家里,记者还看到了一些老照片。年轻时的她清秀大方,气质不凡。工作好、模样好,按照现在的择偶标准,她当年不应该被“剩下”。面对记者的不解,刘漪笑笑说自己也谈过一次恋爱。
20多岁时,刘漪认识了一位男子,两人相处不错,也畅想过结婚、生子。但就在两家缔结婚约后不久,刘漪突然得了肺结核,男方那边渐渐疏离。她自尊心比较强,也比较“自觉”,不等男方提出分手,就主动写了封信,把婚事给退了。
以后,虽然也有人不断给她介绍对象,但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年龄也渐渐大了,成家这事就拖了下来。
记者问老人这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是否遗憾,老人说:“我把一辈子都交给了工作,接生婴儿无数,过得也挺充实。现在我和外孙(刘漪弟弟的亲外孙)一起生活,我侄女她们也常来看我,挺好的。”
如今,老人在家还是爱听医院的事,爱看医院的新闻。在老人的床上,摆着几份报纸,“医疗方面的报道,我每天都在关注”。
记者手记
老太太是个低调的人
最初,刘漪并不愿接受采访,一个劲地说“太高调了,太高调了,我就是个普通的人”。如此推托几分钟后,同去的医院老司机王师傅的一句话才使她释然。
王师傅说:“您老这一辈子救治过那么多患者,让她们知道您现在这么健康,都高兴啊!”
与现在的80后、90后喜欢张扬个性不一样,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刘漪更喜欢低调。但一提到患者,老人的心立马软了,这才向记者打开心扉。“女人生孩子,就是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当女人太受罪了,我要尽力为她们解除这个痛苦!”这就是刘漪当初选择做妇产医生,并为其投入一生的动力。
采访结束后,老人还特意穿上了过年时才穿的红毛衣,让摄影记者拍下一组美丽的照片。
新闻链接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在治疗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她终身未嫁。
人物名片
刘漪,女,1921年生,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她曾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模范、济南市劳动模范、济南市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