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33年扶贫助困400万 萍乡"最美夫妻"用爱浇灌困难群体幸福花
所属分类:最美夕阳红
  把师生当亲人、捐资助学当成一种幸福 点亮乡村教育梦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陈光彩夫妇将南朝萧纲所言化为自己回报家乡的信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为他们成才能做一些事情,我很开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5年,革命老区——萍乡,各地农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一些农民家的小孩衣裤,还是利用大人们的破烂衣裤裁剪拼接而成,陈光彩家也不例外。学校条件也很艰苦,冬天里连热水壶也少有,老师辛辛苦苦一节课下来,口干舌噪,想喝口热水也难。

他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天晚上,两人商量,作为下埠村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要想法办帮一下,哪怕借钱也要支持教育事业。“当时,当老师很辛苦,工资很低,一个月也就40元,我们就是想为老师做点实事,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想表达一下对老师的尊敬,也算是回报村里,所以花了4000元,为老师们买来气压热水瓶。”

“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一个个关键词绘就一幅砥砺前行,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中国教育画卷。下埠村下埠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由于村里经济困难,一直以来,学校特色教育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学生们有梦难圆,村两委干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2016年,胸怀大爱的陈光彩、王自洲从村里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即表态,由他们出资打造一两个特色教育项目。于是,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从萍乡城里请来优秀的二胡教师和乒乓球教师,两位教师的工资也由他个人承担。

“2016年,陈光彩大叔他们主动找到学校来捐资助学,弥补了该校资金不足、专业教师、特色教育的短板,在他们的帮助下,使下埠小学这所山区学校实现了兴办特色教育的梦想,孩子们和家长们非常高兴。”该校校长吴珊林介绍,学校近300名学生,就有120多名学生参加了兴趣班,二胡班、乒乓球班等成了该镇农村学校的特色。孩子们学习也积极了,原先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主动了。乒乓球班的学员余朱鑫表现出色,获得湘东区乡镇选拔大赛第一名,并在2017年10月20日,获得湘东区男子丙组乒乓球双打第四名的好成绩,引起湘东教育界广泛关注。随后,其他农村学校也办了二胡班、乒乓球班等兴趣班,引领乡村学校兴办特色教育新风。

家长刘洪连高兴地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学校上四年级,学习二胡1年了,她现在学习、练习二胡更加主动,更加懂事,学习更加优秀,家长也感染到艺术的魅力,“乡村孩子们享受到了免费学习课外兴趣班的待遇,多谢了陈光彩大叔他们从萍乡市区掏钱聘请老师、无偿为学校捐献文体设施,太感谢了!”

村民朱龙放感激地说,4000块钱,放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10个老师1年的工资。还有一件事让他很感动,那时,下埠中学刚好搞建设,那时他也不富裕,他家里只有1万元,为了支持村里教育事业,他们又找到银行借了2万元,共为学校建设捐献了3万元,他们一家很了不起!

把关爱乡亲、孝老敬老当成一种习惯 引领乡风文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乡亲当家人、孝老敬老成一种习惯,正是陈光彩夫妇引领乡风文明的光辉写照。
去年10月28日,重阳节,陈光彩一家慷慨拿出近20万元,举办了下埠村重阳“千人宴”,耍龙灯、舞狮子,百岁老态上台传授长寿经……近千名老人们享受盛世的天伦之乐。此事传遍十里八乡,好评如潮。

现年81岁的黄乃俊高兴地告诉记者,陈光彩夫妇助人为乐,在我们这儿家喻户晓,经常关爱我们老人的生活、身体等,他们办企业特别不容易,百忙中还挂牵村里的事,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这些年来,每年重阳节都举办“千人宴”,平时,他们到贫困户家里去看望,并帮解决实际困难,也不求回报和名利,我们很感动。他们夫妇每次看到我都要热情邀请我去他家里做客,临走时还给我红包,现在搞得我们不好意思再去他单位去了,太热情了。他们还鼓励我的儿子和其他年轻人积极进取,争取向党组织靠拢,他们的身上满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