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老济南”万件藏品记录生活变迁 想为地下室博物馆找“出路”
所属分类:最美夕阳红
  http://news.e23.cn/jnnews/2018-03-23/2018032300072
舜网-济南时报author:卢震

  崔兆森收藏的《大众电影》创刊号21日,在自己的博物馆内,崔兆森展示藏品。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刘玉乐 摄

  八仙桌、煤油灯、针线簸箩、大哥大&hellip&hellip经七路春元里小区一座居民楼下的地下室,400平方米的空间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老济南崔兆森40多年收藏的上万件藏品。我收藏的东西大多是生活中的老物件,虽然不值钱,但是能清楚展示几十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21日,崔兆森站在自己的齐泉博物馆里说。
  聊起每个宝贝的前世今生,71岁的崔兆森精神十足。不过,讲解1小时后,上年纪的他有些疲惫。同时,场地维护、藏品保管以及博物馆的传承等问题也让他有些迷茫。
  上万件老物件,展示生活变化
  我的这些藏品大多是普通人生活中被历史淘汰的老物件,我自家生活用过的居多,也有朋友送的。打开博物馆的大门,崔兆森先介绍宝贝们的来历。
  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一件条几勾勒出20多年前不少家庭客厅的摆设。这都是那个时代的家具,那时没有沙发,家里坐这种椅子或木凳。后来有了沙发,这些家具逐渐淘汰,坐沙发看电视舒服多了。说着,崔兆森坐在椅子上抚摸着把手,似乎回到年轻时的岁月。
  两边的博古架上满摆着曾经一个普通家庭的日用百货,锔过的瓷器、成套的茶具、针线簸箩、老式电熨斗、暖水袋的前身烫壶&hellip&hellip针线簸箩是崔兆森母亲用过的,里面放着一把袜板,原来生活比较苦,一双袜子穿很久,为了让袜子耐穿,我母亲就会抱着针线簸箩把新买的袜子套在这个袜板上,在袜底上再缝上一层底板,这样就不容易破损了。
  客厅旁边放着两扇木制的大门,是崔兆森从住过的老宅小纬六路南街60号保留下来的。如今,那儿早已是市区的街道。他记得,小时候吃水要花2分钱买一担。1958年之后,街口安了公用水栓,13岁的他开始去挑水供家里使用,当时我只能挑半桶,家长们看着孩子挑水辛苦,用水很省。
  以后如何传承,成揪心事儿
  这处博物馆只有两位工作人员,71岁的崔兆森和他76岁的哥哥。博物馆建起来已有3年,两位老人投入的精力物力不计其数,现在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我平时兼任讲解员,附近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过来参观,我也乐意给年轻人介绍这些老物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讲一场大概1小时,讲完之后还真有点累。刚给记者讲解过后的崔兆森,脸上露出一丝倦意。
  除了日常讲解,维护和保存博物馆里的宝贝也是崔兆森的一项工作。由于博物馆位于地下室,房顶角落里架着管道,偶尔的漏水都可能对馆里的藏品造成损伤。那个墙角的位置就曾漏水,弄脏了不少东西。崔兆森指着房顶一角说。地下室的另一个弊端是室内相对潮湿,不利于老杂志等纸质藏品的保存。为了尽量保护藏品,崔兆森特意将收藏的杂志用密封袋包裹。他拿出1950年发行的《大众电影》创刊号时,轻轻地打开密封袋,翻阅时动作也很缓慢,生怕不小心损伤辛苦收藏的宝贝。
  最头疼的是博物馆的传承问题,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崔兆森思索一会儿后,又补充说,如果有合适的单位,可以提供条件更好的场地来展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