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最美夕阳红
http://news.e23.cn/content/2015-09-12/2 ... 00017
舜网-济南时报
人老心不老的孟老太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本是个北京人,却闯到山东来扎了根儿明明已是近百岁,却透着一股不服老的精气神儿,越老越时髦&hellip&hellip93岁的孟照英老人,经历近百年沧桑,看透人生百态,见证时代变迁,如今的她,对自己活过百岁充满信心。
人物档案
孟照英,女,1922年生,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祖籍北京,童年时随父母迁到济南,从此在这生活并结婚生子。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老东门附近,见证了老济南的历史变迁。一生养育子女6人,如今四世同堂。年轻时辛勤持家,如今虽年事已高,依旧保持年轻、乐观、开朗的心态,这种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子孙,让家庭更加团结和睦。
在一个阳光甚好,温度正好的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老东门附近孟照英老人的家。接记者进门的是老人的小女儿时新丽,她说母亲知道今天有记者来采访早就在客厅等候了。走进老人的家里,房间虽不大,但整洁利索,见记者进门,孟照英笑着起身打招呼,并吩咐女儿赶紧倒水、端水果,非常热情。孟照英对记者说,自己活到这把年纪,还是第一次接受采访,光在电视上看过,今天也体验一回。记者观察着眼前的这位老太太,穿戴得体、讲究,这么大年纪也鲜有老年斑,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矍铄,悠闲自在还透着一股朝气,足以看出生活状态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老人思维清晰,说话铿锵有力,还时不时透着点幽默,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的年龄,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老太已经年近百岁了。
别看老人操着一口标准的济南话,其实根儿上却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我们家过去一直都是在北京生活,我见过我爷爷梳着清朝的大辫子,还听他唱过戏,不过那都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了,记忆太模糊了,上世纪30年代,我们姐俩就跟着父母到山东来了。记者惊讶她为啥来山东,孟照英笑着说闯山东呗。这一闯不要紧,孟照英成了济南的儿媳妇,济南的山和水也把我养育成了济南人,我的记忆里几乎全是在济南的日子。
从上世纪30年代来济一直到现在,孟照英都没有离开过老东门这片区域,在济南的城中一住就是80多年,从一个老北京变成了一个老济南。如今早已四世同堂的孟照英每月拿着3000多元的退休金,身体健康,生活舒心,非常满足,多年来坚持一个人住,平日里自己买菜、做饭,她始终挂在嘴边的就是不想给儿女添麻烦。耄耋之年仍爱时尚:逛街聚会看大阅兵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孟照英老人特别健谈,思维十分活跃,聊到高兴的时候还挥动双手,露出舒心的微笑。老人说,其实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我年轻的时候性格可是特别内向,话也很少,老了不知怎么的,性情大变。可能是老年人都喜欢热闹,喜欢交流吧。平日里,孟照英除了正常的饮食起居,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多彩,90多岁的老太太了,用手机、逛商场、下饭店&hellip&hellip平时孟照英还经常跟关系好的街坊邻里,或者退休的同事相约散个步,聚个会,逛个街什么的。大明湖离我们这么近,我们没事就去转上一圈了。据老人说,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和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一起去逛恒隆,逛累了俩人就找了一家饭店吃饭,结果两位老太太引来店员和许多顾客的目光,说着说着老人开心地笑了。
时新丽也说,母亲在生活中是个特别讲究的人,有时还为儿女提建议,比如谁该染染头发了,谁的哪件衣服该淘汰了,谁的皮肤不大好了,她都要说说。我妈有时候比我还&lsquo洋活儿&rsquo。听到女儿夸自己,坐在一旁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她不服气地说,谁说90多岁了一定得在家里躺着,让别人伺候,我现在能这样生活,自己开心,其实儿女更开心。此外,老太太还特别与时俱进,每天必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前几天9·3大阅兵时,作为祖国的铁粉,她和家人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当看到受阅部队走来时,老人似乎也有点不淡定了,特别兴奋,特别激动。而有时只从电视上看新闻还不过瘾,孟照英老人知道现在有一个平台叫微信朋友圈,有时会抓住孙子孙女,看看他们的微信,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朋友圈内都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
老人的长寿经:睡前多梳头 早上撞撞树
说到为何这把年纪还能保持如此活力,孟照英笑着说与日常的生活、心态都分不开。
她告诉记者,从57岁那年退休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就养成了规律的作息。她每天按时吃饭,准时休息,一般晚上9点就寝,睡前一定要用梳子多梳梳头,因为人体的很多经络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梳头可以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等作用。而次日晨6点多起床后,有时空气好的话老人会出去散散步,撞撞树。为什么要撞树呢,老人笑着说,人体背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广泛的联系,撞树是为了刺激穴位、经络来治病保健。坐在一旁的时新丽也说,我们家老太太理论是一套一套的,她的生活比我们还讲究、健康,我们好多知识都是跟她学的呢。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早已看透了人生百态,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能悟出一套处世哲学,孟照英对记者说,我不求别人都能理解我,但我一定要去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你想人家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舜网-济南时报
人老心不老的孟老太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本是个北京人,却闯到山东来扎了根儿明明已是近百岁,却透着一股不服老的精气神儿,越老越时髦&hellip&hellip93岁的孟照英老人,经历近百年沧桑,看透人生百态,见证时代变迁,如今的她,对自己活过百岁充满信心。
人物档案
孟照英,女,1922年生,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祖籍北京,童年时随父母迁到济南,从此在这生活并结婚生子。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老东门附近,见证了老济南的历史变迁。一生养育子女6人,如今四世同堂。年轻时辛勤持家,如今虽年事已高,依旧保持年轻、乐观、开朗的心态,这种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子孙,让家庭更加团结和睦。
在一个阳光甚好,温度正好的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老东门附近孟照英老人的家。接记者进门的是老人的小女儿时新丽,她说母亲知道今天有记者来采访早就在客厅等候了。走进老人的家里,房间虽不大,但整洁利索,见记者进门,孟照英笑着起身打招呼,并吩咐女儿赶紧倒水、端水果,非常热情。孟照英对记者说,自己活到这把年纪,还是第一次接受采访,光在电视上看过,今天也体验一回。记者观察着眼前的这位老太太,穿戴得体、讲究,这么大年纪也鲜有老年斑,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矍铄,悠闲自在还透着一股朝气,足以看出生活状态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老人思维清晰,说话铿锵有力,还时不时透着点幽默,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的年龄,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老太已经年近百岁了。
别看老人操着一口标准的济南话,其实根儿上却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我们家过去一直都是在北京生活,我见过我爷爷梳着清朝的大辫子,还听他唱过戏,不过那都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了,记忆太模糊了,上世纪30年代,我们姐俩就跟着父母到山东来了。记者惊讶她为啥来山东,孟照英笑着说闯山东呗。这一闯不要紧,孟照英成了济南的儿媳妇,济南的山和水也把我养育成了济南人,我的记忆里几乎全是在济南的日子。
从上世纪30年代来济一直到现在,孟照英都没有离开过老东门这片区域,在济南的城中一住就是80多年,从一个老北京变成了一个老济南。如今早已四世同堂的孟照英每月拿着3000多元的退休金,身体健康,生活舒心,非常满足,多年来坚持一个人住,平日里自己买菜、做饭,她始终挂在嘴边的就是不想给儿女添麻烦。耄耋之年仍爱时尚:逛街聚会看大阅兵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孟照英老人特别健谈,思维十分活跃,聊到高兴的时候还挥动双手,露出舒心的微笑。老人说,其实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我年轻的时候性格可是特别内向,话也很少,老了不知怎么的,性情大变。可能是老年人都喜欢热闹,喜欢交流吧。平日里,孟照英除了正常的饮食起居,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多彩,90多岁的老太太了,用手机、逛商场、下饭店&hellip&hellip平时孟照英还经常跟关系好的街坊邻里,或者退休的同事相约散个步,聚个会,逛个街什么的。大明湖离我们这么近,我们没事就去转上一圈了。据老人说,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和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一起去逛恒隆,逛累了俩人就找了一家饭店吃饭,结果两位老太太引来店员和许多顾客的目光,说着说着老人开心地笑了。
时新丽也说,母亲在生活中是个特别讲究的人,有时还为儿女提建议,比如谁该染染头发了,谁的哪件衣服该淘汰了,谁的皮肤不大好了,她都要说说。我妈有时候比我还&lsquo洋活儿&rsquo。听到女儿夸自己,坐在一旁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她不服气地说,谁说90多岁了一定得在家里躺着,让别人伺候,我现在能这样生活,自己开心,其实儿女更开心。此外,老太太还特别与时俱进,每天必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前几天9·3大阅兵时,作为祖国的铁粉,她和家人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当看到受阅部队走来时,老人似乎也有点不淡定了,特别兴奋,特别激动。而有时只从电视上看新闻还不过瘾,孟照英老人知道现在有一个平台叫微信朋友圈,有时会抓住孙子孙女,看看他们的微信,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朋友圈内都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
老人的长寿经:睡前多梳头 早上撞撞树
说到为何这把年纪还能保持如此活力,孟照英笑着说与日常的生活、心态都分不开。
她告诉记者,从57岁那年退休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就养成了规律的作息。她每天按时吃饭,准时休息,一般晚上9点就寝,睡前一定要用梳子多梳梳头,因为人体的很多经络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梳头可以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等作用。而次日晨6点多起床后,有时空气好的话老人会出去散散步,撞撞树。为什么要撞树呢,老人笑着说,人体背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广泛的联系,撞树是为了刺激穴位、经络来治病保健。坐在一旁的时新丽也说,我们家老太太理论是一套一套的,她的生活比我们还讲究、健康,我们好多知识都是跟她学的呢。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早已看透了人生百态,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能悟出一套处世哲学,孟照英对记者说,我不求别人都能理解我,但我一定要去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你想人家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