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毕业后,我学习过贫穷北漂日子
  我所生活的世界,从“胖女孩绝不会有春天”的极端现实主义,走向了“勤奋是勤奋者的墓志铭”的魔幻现实主义。我不断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接受阈值,和所有人一样,貌似严肃地活下去。


就像我每天挤在密不透风的地铁里,听到自己内心一点点崩溃的声音,压抑、细小,连歇斯底里都是静默的。我看着和我一样的人,他们也会崩溃么,他们是不是也有病。那一瞬间,好像整个车厢都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穷会让人愈发感性。这是我穷困潦倒后的一大发现。可能贫穷的时候大多身处逆境,更加需要爱和精神鼓励,需要精神上的丰盛来填补物质上的匮乏。
就像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自动脑补《百年孤独》里的经典开头:多年以后,她还会记得2016年那个贫穷燥热、一无所有的夏天。这让我油然而生庄严的仪式感,我在这种仪式感中爬下床来,更衣梳洗。
进门都要侧着身子的群租房里,同住的有我的同窗好友,和我一样雌雄莫辨,人称宝哥。我俩在学校里就分外投契,毕业后更成为莫逆之交,只此一样,穷,我俩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在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年代里,我俩是难得的能够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的人。吃饭一般都在食堂,改善生活就去庆丰包子铺;逛街多是去书店,蓝旗营的那家万圣书园我一个月逛了四趟。这世道没钱什么都买不起了,只有书还便宜着。

一个人穷可能还只有暗自慨叹,写篇《陋室铭》之类自娱自乐;两个人穷简直是诗意盎然,能把潦倒琐碎的日子咂摸得妙趣横生。

中秋节,两个穷到不行的人没钱吃豪华晚宴,没钱去看电影唱K,没钱进行一切精神娱乐活动。索性一觉睡到黑,酣畅淋漓地做梦。月上柳梢头,我俩刚睡够,踩着一地细碎地月光,迷迷蒙蒙地结伴去五道口吃十菜一汤——杨国福麻辣烫。接着排队买枣糕王,好不容易买到手,热腾腾的枣糕氤氲着香气,一口咬下去,软糯甜香,通体舒畅。赏月是一定要去未名湖的,银盘似的月亮挂在博雅塔旁边,白花花,颤巍巍的,兀自美着,美到让人语塞。最令人感动的是,这般景色居然是免费的。
“今晚月色真美啊&rdquo
>“咦,这是在说我爱你嘛?”
现在回忆起来,记忆好像都加上了阿宝色滤镜,朦胧雅致,十分美好。

但也有苦的时候。比如到手一个月工资发现交不起房租的时候;比如和家里打电话犹豫梗塞半天还是没办法开口要钱的时候;比如看到朋友圈摄影大赛的时候。
宝哥早出晚归,她的老板是个精明的资本家,把她清醒的时间全部占满,她没时间去思考没时间去痛苦没时间去联合全世界的无产者筹划一场伟大的革命。每天的工作完成的那一霎,正好是她累到扑街的临界点。一天夜里,她伏案备课,哀怨地叹息声和别人睡梦里的呓语此起彼伏,相映成趣。
我在她后面玩手机,看到昏黄灯光下她耸动的肩膀,清瘦的腰肢,再也把持不住,创作了我人生第一首现代诗歌。果真,劳动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要走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伟大的毛爷爷万寿无疆。
贫穷让我们都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买不起电影票的一个夜晚,我从网下下载了釜山行,两个人看着这部丧尸片,竟然解读出了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况味。
“你说,丧尸像不像资本家?杀人嗜血,而且还会传染。”
“像!被传染的人就像是被资本异化的人类,六亲不认,泯灭人性。”
“还好那个小女孩得救了,这不就是在隐喻着救救孩子嘛!”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