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热血青年(15-30岁)
义工旅行,首先是承担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平时会完成客房的打扫,剪花浇水,晾床单、帮忙做菜等工作。这就需要义工把心态摆正,义工旅行不是单纯去玩耍,还要分担一些事务。”小羽说,一般自己下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可以去海边走走。
每周会有一天休息日。小羽利用休息的时间去了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与一同来到驿站的义工旅行者早晨5点钟一起去看日出,在船长的带领下参与制做帆船,跟着驿站的老板做手工、学习调制鸡尾酒……“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小羽说,义工旅行让自己在承担责任中感受美好,在旅行中学会独立,“比如以前在家几乎不做家务,一个月的义工旅行就让我变成了生活小百科。”
运气好的话,在承担责任中还能遇见人生的另一半。阿贝和何蛋糕就是如此,他们相逢相爱于义工旅行的时光,由旅行的小伙伴走成了人生的伴侣。因为妻子爱吃蛋糕,阿贝就叫她何蛋糕。讲起他们的故事,阿贝说,何蛋糕去得更早一些,自己去的时候是她来接的,然后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产生了好感。
“我们第一次在一起劳动,印象最深刻!当时是清洗厨房,厨具很多油污,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她刷得很认真,那时候就感觉这个女孩子不错!”讲起现在的妻子,阿贝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阿贝做园林工作,何蛋糕帮着家里经营早餐店,生活忙碌却很美满。“做义工的工作属于服务业,那时候学到的技能也派上了用场。”
义工旅行不能太娇气,这是义工们共同的想法。“毕竟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最主要是学会思考和独立。”小乐介绍,旅行中会遇到五湖四海的人,能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对当地的体会也更为深刻,在承担责任中会格外珍惜旅行中的美好!
疯狂的“小事儿”让我心理更为成熟和包容
90后的丹妮刚刚从加纳归国。年纪轻轻的她,却已经有了两次长时间的异国义工旅行经历——两年在尼泊尔,一年在加纳。她在当地的孔子学院做志愿者,担任汉语教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比于周围的小伙伴,3年的志愿者经历,丹妮少了一份研究生的学历。“但是,我拥有了更为成熟和包容的心态,还有更为独立的生活能力,心理和世界观的成长成熟就是我的收获啊!”丹妮说。
3年前,丹妮读大四。有同学收到国外招聘志愿者的信息,告诉了她,结果同学没去,丹妮却面试成功,去了尼泊尔,开启了她义工旅行生活的篇章。谈起自己出国时的心态,她说:“我的预期比较简单,所以到了国外也很适应,没有什么落差。”
在尼泊尔做志愿者工作之余,这个90后的小姑娘去了很多地方。“我爬过喜马拉雅山系的安纳普尔那峰!爬了七天七夜,很顺利到达了大本营,再往上就是专业登山队的事儿了!”丹妮说,当时只有一个小伙伴陪自己干了这件疯狂的“小事儿”。
在加纳的一年,工作任务相对较重。早晨9点到下午5点30分要求坐班,而她的汉语课程又大多排在5点30分之后,所以她的义工旅行的常态便是“白天备课,晚上上课。”然而,这还不是她的全部工作,“我还要负责中国舞蹈培训、活动主持,有时候活动策划、做翻译什么的。”丹妮说,自己是个成就动机较强的人,工作也能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学生对自己表达赞美的时候,“会让我一天的心情都很好!”
3年的义工旅行,让丹妮有了更多的包容心。“经历多了就会克服狭隘。比如,当你在一个国家生活了一两年,有了自己的体悟和理解。再听到别人只去旅行过几天,就大谈特谈的时候,就不再会急于反驳,跳起来针锋相对,而是会聆听更多。因为经历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渺小,不懂的太多,需要学习的太多。”丹妮向记者分享道。
“至少现在,我还是比较享受当下的选择的。”在丹妮的世界里,义工旅行,让她能有更多机会在不同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儿,工作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有变化的生活才比较有意思!”
然而,长时间的异国义工旅行,也不是完全没有不利影响。比如,国内的朋友会变得生分,有时候身边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会感到孤独,回国后能否找到称心的工作也是挑战,如果像丹妮一样是个女孩子,可能还会面临被亲戚朋友过度关心婚姻问题……
义工旅行,家人放心吗?这也是每个义工旅行者都会面临的话题。心理够不够成熟、生活够不够独立是家长放不放心的关键。“我从初中开始住校,生活很独立,不会干涉我太多。”丹妮开玩笑说,本来上学的时候一年也就回去一两次,家人都习惯了。
“虽然义工旅行也会让自己面临这样那样的烦恼,但做什么事不是如此呢?最重要的是要在其中学会成长、收获快乐。”丹妮说,“接下来,我还打算去美洲,继续出去做志愿者。”说起自己的人生规划,丹妮非常清晰,先去美洲呆一段时间,等看够了外面的世界,再回来继续研读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专业,“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回忆起年轻的岁月,不会觉得是在虚度。”
每周会有一天休息日。小羽利用休息的时间去了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与一同来到驿站的义工旅行者早晨5点钟一起去看日出,在船长的带领下参与制做帆船,跟着驿站的老板做手工、学习调制鸡尾酒……“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小羽说,义工旅行让自己在承担责任中感受美好,在旅行中学会独立,“比如以前在家几乎不做家务,一个月的义工旅行就让我变成了生活小百科。”
运气好的话,在承担责任中还能遇见人生的另一半。阿贝和何蛋糕就是如此,他们相逢相爱于义工旅行的时光,由旅行的小伙伴走成了人生的伴侣。因为妻子爱吃蛋糕,阿贝就叫她何蛋糕。讲起他们的故事,阿贝说,何蛋糕去得更早一些,自己去的时候是她来接的,然后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产生了好感。
“我们第一次在一起劳动,印象最深刻!当时是清洗厨房,厨具很多油污,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她刷得很认真,那时候就感觉这个女孩子不错!”讲起现在的妻子,阿贝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阿贝做园林工作,何蛋糕帮着家里经营早餐店,生活忙碌却很美满。“做义工的工作属于服务业,那时候学到的技能也派上了用场。”
义工旅行不能太娇气,这是义工们共同的想法。“毕竟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最主要是学会思考和独立。”小乐介绍,旅行中会遇到五湖四海的人,能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对当地的体会也更为深刻,在承担责任中会格外珍惜旅行中的美好!
疯狂的“小事儿”让我心理更为成熟和包容
90后的丹妮刚刚从加纳归国。年纪轻轻的她,却已经有了两次长时间的异国义工旅行经历——两年在尼泊尔,一年在加纳。她在当地的孔子学院做志愿者,担任汉语教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比于周围的小伙伴,3年的志愿者经历,丹妮少了一份研究生的学历。“但是,我拥有了更为成熟和包容的心态,还有更为独立的生活能力,心理和世界观的成长成熟就是我的收获啊!”丹妮说。
3年前,丹妮读大四。有同学收到国外招聘志愿者的信息,告诉了她,结果同学没去,丹妮却面试成功,去了尼泊尔,开启了她义工旅行生活的篇章。谈起自己出国时的心态,她说:“我的预期比较简单,所以到了国外也很适应,没有什么落差。”
在尼泊尔做志愿者工作之余,这个90后的小姑娘去了很多地方。“我爬过喜马拉雅山系的安纳普尔那峰!爬了七天七夜,很顺利到达了大本营,再往上就是专业登山队的事儿了!”丹妮说,当时只有一个小伙伴陪自己干了这件疯狂的“小事儿”。
在加纳的一年,工作任务相对较重。早晨9点到下午5点30分要求坐班,而她的汉语课程又大多排在5点30分之后,所以她的义工旅行的常态便是“白天备课,晚上上课。”然而,这还不是她的全部工作,“我还要负责中国舞蹈培训、活动主持,有时候活动策划、做翻译什么的。”丹妮说,自己是个成就动机较强的人,工作也能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学生对自己表达赞美的时候,“会让我一天的心情都很好!”
3年的义工旅行,让丹妮有了更多的包容心。“经历多了就会克服狭隘。比如,当你在一个国家生活了一两年,有了自己的体悟和理解。再听到别人只去旅行过几天,就大谈特谈的时候,就不再会急于反驳,跳起来针锋相对,而是会聆听更多。因为经历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渺小,不懂的太多,需要学习的太多。”丹妮向记者分享道。
“至少现在,我还是比较享受当下的选择的。”在丹妮的世界里,义工旅行,让她能有更多机会在不同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儿,工作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有变化的生活才比较有意思!”
然而,长时间的异国义工旅行,也不是完全没有不利影响。比如,国内的朋友会变得生分,有时候身边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会感到孤独,回国后能否找到称心的工作也是挑战,如果像丹妮一样是个女孩子,可能还会面临被亲戚朋友过度关心婚姻问题……
义工旅行,家人放心吗?这也是每个义工旅行者都会面临的话题。心理够不够成熟、生活够不够独立是家长放不放心的关键。“我从初中开始住校,生活很独立,不会干涉我太多。”丹妮开玩笑说,本来上学的时候一年也就回去一两次,家人都习惯了。
“虽然义工旅行也会让自己面临这样那样的烦恼,但做什么事不是如此呢?最重要的是要在其中学会成长、收获快乐。”丹妮说,“接下来,我还打算去美洲,继续出去做志愿者。”说起自己的人生规划,丹妮非常清晰,先去美洲呆一段时间,等看够了外面的世界,再回来继续研读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专业,“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回忆起年轻的岁月,不会觉得是在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