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热血青年(15-30岁)
他在普通人眼里是标准的天才少年。八岁前就在上海围棋排位赛中取得名次,初中成了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保送到上海中学,又免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一路顺风顺水。但几次“毁三观”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被“大人”欺负过。八岁时跟一个年纪很大的人比赛围棋,遇到对手故意抹棋。齐俊元的复盘能力很强,他把棋从头到尾复盘出来,却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相信。连自己爸爸也说:“你这样太不好了,下不过就下不过,干什么要跟人家赖。”从此他再也不喜欢下棋,而是把看棋谱的时间改作读书,常常一坐就是一天。
他对执着过的事失望过。中学时期他就很少在学校上课,大部分精力在做研究,做教授的父亲和在中科院工作的母亲都很支持。由于他做实验的水平比爸爸的研究生还要高,这些研究生常偷偷给这个中学生零钱让他代替完成实验。种种事情让他对国内的研究环境大失所望。
高三一年被上交大预录取之后他海量阅读,《硅谷传奇》给他很大触动,又在网上读到很多公司故事,尤其是不断创造前沿科技的施乐实验室令他心驰神往。美国最顶尖、最前沿的公司成为他努力的标杆。齐俊元当时就想,如果自己的企业有很多钱,也要把最厉害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不用顾及任何事专心做研究。因此,他有了开公司的理想和动力。他不顾家人反对选择读管理学院。受到乔布斯的影响,齐俊元看到商业化演讲的强大张力,大学前两年一头扎进了演讲和辩论里。第三年他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这一代创业者通常不为金钱所迫,他们只肯为理想和快乐打工。
大二的时候林怡惠与朋友们一起做国际游学项目,教育行业很容易得到现金回报,他们第一次就赚到十多万元。几个人商量后不想把钱分掉做私利,决定要用这笔钱再多做些事。林怡惠到美国后一直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她想到成立个基金会做公益,并将游学项目划入公益基金会中,作为基金会的收入来源。能帮助一小部分孩子,就让她十分开心。
大三林怡惠选择到公司去实习。作为美国西北大学第一位学艺术史专业的中国女生,林怡惠进入了佳士得北京和香港公司。公司时常加班、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对年轻人缺少认可和包容,以及行业与自己想象的绝大差异让她很迷茫。她不再想要朝九晚五地上班,更加追求自己创造价值的感觉。
理想主义者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同理心。从小齐俊元就觉得,有人生病可医生却完全没办法的情况令人难以接受,当他看到美国的一间实验室用前沿科技治愈了原本得绝症的病人,就想让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信息。他开始组建团队做健康档案项目,由用户把自己的病例档案持续上传后,计算机能够实现相似病例间的横向比较,让人们知道更好的治疗方案。
测试版在演示后很快得到大家好评,拿到了天使投资,并吸引了很多的学生来应聘实习。那时候的热火朝天让齐俊元觉得自己甚至要做成一家像Facebook一样伟大的公司了,然后,每天在浮躁中度过。虽然产品没有被市场接受,但公司里的人都觉得是由于概念的超前,需要教育用户,他们活在了自己的错觉里。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一天,齐俊元累得坐在一边,让来访者自己随便用一下自己的产品。看到别人的操作后,齐俊元惊呆了:“哇,居然这么糟糕!”自己团队设计的黄金路径在用户使用中根本就做不到。他马上决定把这盆冷水泼向一起工作的三十多个人,在一个多月内叫停了这个项目。项目中止、毕业忙碌加上女友跟自己分手,齐俊元第一次这么沮丧。
未来的路那么长,他们才不会在低谷久留。齐俊元很快开始了新的项目,组建新的团队。在上一个失败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医学领域分支很多,管理又不力,团队协同效率很低,他们做了一套内部使用的项目管理系统,齐俊元决定就拿它做新项目。他的想法变得更落地了,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让大家享受工作的过程,改善人们的工作方式。“像画家很在意画笔,摄影师很在意相机一样,好的工具能够带给人愉悦感。而协作中的摩擦很多是可以通过工具来改善的。”Teambition就在这样的想法上被建立起来。它让整个团队的工作透明、沟通高效,每个人都能看到项目的所有进展和自己最需要关注的内容。
他被“大人”欺负过。八岁时跟一个年纪很大的人比赛围棋,遇到对手故意抹棋。齐俊元的复盘能力很强,他把棋从头到尾复盘出来,却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相信。连自己爸爸也说:“你这样太不好了,下不过就下不过,干什么要跟人家赖。”从此他再也不喜欢下棋,而是把看棋谱的时间改作读书,常常一坐就是一天。
他对执着过的事失望过。中学时期他就很少在学校上课,大部分精力在做研究,做教授的父亲和在中科院工作的母亲都很支持。由于他做实验的水平比爸爸的研究生还要高,这些研究生常偷偷给这个中学生零钱让他代替完成实验。种种事情让他对国内的研究环境大失所望。
高三一年被上交大预录取之后他海量阅读,《硅谷传奇》给他很大触动,又在网上读到很多公司故事,尤其是不断创造前沿科技的施乐实验室令他心驰神往。美国最顶尖、最前沿的公司成为他努力的标杆。齐俊元当时就想,如果自己的企业有很多钱,也要把最厉害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不用顾及任何事专心做研究。因此,他有了开公司的理想和动力。他不顾家人反对选择读管理学院。受到乔布斯的影响,齐俊元看到商业化演讲的强大张力,大学前两年一头扎进了演讲和辩论里。第三年他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这一代创业者通常不为金钱所迫,他们只肯为理想和快乐打工。
大二的时候林怡惠与朋友们一起做国际游学项目,教育行业很容易得到现金回报,他们第一次就赚到十多万元。几个人商量后不想把钱分掉做私利,决定要用这笔钱再多做些事。林怡惠到美国后一直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她想到成立个基金会做公益,并将游学项目划入公益基金会中,作为基金会的收入来源。能帮助一小部分孩子,就让她十分开心。
大三林怡惠选择到公司去实习。作为美国西北大学第一位学艺术史专业的中国女生,林怡惠进入了佳士得北京和香港公司。公司时常加班、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对年轻人缺少认可和包容,以及行业与自己想象的绝大差异让她很迷茫。她不再想要朝九晚五地上班,更加追求自己创造价值的感觉。
理想主义者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同理心。从小齐俊元就觉得,有人生病可医生却完全没办法的情况令人难以接受,当他看到美国的一间实验室用前沿科技治愈了原本得绝症的病人,就想让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信息。他开始组建团队做健康档案项目,由用户把自己的病例档案持续上传后,计算机能够实现相似病例间的横向比较,让人们知道更好的治疗方案。
测试版在演示后很快得到大家好评,拿到了天使投资,并吸引了很多的学生来应聘实习。那时候的热火朝天让齐俊元觉得自己甚至要做成一家像Facebook一样伟大的公司了,然后,每天在浮躁中度过。虽然产品没有被市场接受,但公司里的人都觉得是由于概念的超前,需要教育用户,他们活在了自己的错觉里。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一天,齐俊元累得坐在一边,让来访者自己随便用一下自己的产品。看到别人的操作后,齐俊元惊呆了:“哇,居然这么糟糕!”自己团队设计的黄金路径在用户使用中根本就做不到。他马上决定把这盆冷水泼向一起工作的三十多个人,在一个多月内叫停了这个项目。项目中止、毕业忙碌加上女友跟自己分手,齐俊元第一次这么沮丧。
未来的路那么长,他们才不会在低谷久留。齐俊元很快开始了新的项目,组建新的团队。在上一个失败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医学领域分支很多,管理又不力,团队协同效率很低,他们做了一套内部使用的项目管理系统,齐俊元决定就拿它做新项目。他的想法变得更落地了,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让大家享受工作的过程,改善人们的工作方式。“像画家很在意画笔,摄影师很在意相机一样,好的工具能够带给人愉悦感。而协作中的摩擦很多是可以通过工具来改善的。”Teambition就在这样的想法上被建立起来。它让整个团队的工作透明、沟通高效,每个人都能看到项目的所有进展和自己最需要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