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少年(12-15岁)
我曾认识一对美国的老夫妻,经常给我写信谈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每一次的分享与感动都不同。为什么他们会对艺术有这么大的呼应?后来我慢慢的从他们身上找出一个答案,他们懂得对美的事物的深刻细节和情感进行咀嚼。当这几者之间形成合力,就会形成一个立体的生命感知,给生命一个自如徜徉的环境。
[b]澎湃新闻:[/b]从家庭的角度,现在已经有不少家长有意识把孩子送到舞蹈班、绘画班、音乐班等各类艺术机构学习,但亲子之间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并不多。你认为,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机构后就足够了吗?应该如何进一步引导?
[b]赵开霖:[/b]家庭对孩子艺术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厘清送孩子去接触艺术的初衷。比如你送女儿去学舞蹈,是希望孩子培养情操、培养自信,敢于表达自己。艺术其实对塑造孩子完善人格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当孩子们开始走进艺术环境的时候,家长能否有意识地、不盲目地、冷静地做一些正向的指引。假如家长自身对艺术有了解,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特性,当他亲手牵着孩子走进属于每个孩子各自的艺术训练环境中,意义就变大了。
在欧美很多家庭里,艺术培育的方式兼顾经典传统和开放性的当代艺术。全家一起去听音乐会或是看画展,孩子在参与的同时也得到了教育,在各种场合的礼仪方面逐渐建立了自我的修养。孩子的审美教育,我觉得宜早不宜迟,可是我们社会之前对成年人的美育训练太缺乏了,我鼓励家长可以伴随孩子一起去学习艺术,一起去成长,把他们吸收的艺术与审美的经验和内容再反哺给孩子。
[b]澎湃新闻:[/b]当下国内的艺术教育,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b]赵开霖:[/b]我感觉现在带着孩子去学习艺术的家长们可能有一些盲目,有过多的目的性。艺术教育应该就跟我们吃饭一样。美国社会、家庭对体操运动特别热爱,以至于奥运成绩都很突出,很多美国家长把女儿从小送去体操房训练,他们告诉我,从小开始接触体操的身体表现的美感,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有美感地生活一生。即使这些孩子以后的工作是科学研究,他曾经对舞蹈、对体操的这种热爱也会融入他的工作、生活或是爱情中。
还有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市场也会随之出现趋之若鹜的现象,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但不是所有雨后的笋都是好的。鱼龙混杂下,家长要花心思分清楚,遇到浑水摸鱼的,不仅孩子受委屈,家长也会被误导。所以家长学一点、懂一点,意义该有多重要。
[b]澎湃新闻:[/b]谈到国内美术教育的现状,近些年国内出现的年轻画家人数似乎比上两代少了,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b]赵开霖:[/b]我认为是时代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我们前辈的画家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而最近 30 年,很多艺术院校新设置的专业大概比以前多了至少1/3,游戏设计、动漫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另外,现在的艺术风格、表达方式比以前多了太多,但太多不见得都是精彩的,没有节制会出现泛滥。如何恰当地把握火候,这是一个社会审美需求和提升的引导和对管理水准的考验。当然这些都是时代的不可阻挡的改变。因此我们对待艺术和美的功能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实用功能越多,纯粹而真诚的美感会受影响。
我想,物质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去繁存简,我们需要学会筛选,需要学会控制欲望。
[b]澎湃新闻:[/b]我们正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未来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不少学界的专家认为人类文明中只有人文和艺术才是难以被机器替代的核心能力。对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
[b]赵开霖:[/b]当然,在未来 ,人的思想、审美、创造力才是竞争的根本。互联网与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有美感加创造力将成为时代的主体。肯定地说,缺乏艺术创作与人性美感的高科技是孤立的。我相信艺术会让科技插上美丽的翅膀。
[b]澎湃新闻:[/b]从家庭的角度,现在已经有不少家长有意识把孩子送到舞蹈班、绘画班、音乐班等各类艺术机构学习,但亲子之间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并不多。你认为,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机构后就足够了吗?应该如何进一步引导?
[b]赵开霖:[/b]家庭对孩子艺术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厘清送孩子去接触艺术的初衷。比如你送女儿去学舞蹈,是希望孩子培养情操、培养自信,敢于表达自己。艺术其实对塑造孩子完善人格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当孩子们开始走进艺术环境的时候,家长能否有意识地、不盲目地、冷静地做一些正向的指引。假如家长自身对艺术有了解,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特性,当他亲手牵着孩子走进属于每个孩子各自的艺术训练环境中,意义就变大了。
在欧美很多家庭里,艺术培育的方式兼顾经典传统和开放性的当代艺术。全家一起去听音乐会或是看画展,孩子在参与的同时也得到了教育,在各种场合的礼仪方面逐渐建立了自我的修养。孩子的审美教育,我觉得宜早不宜迟,可是我们社会之前对成年人的美育训练太缺乏了,我鼓励家长可以伴随孩子一起去学习艺术,一起去成长,把他们吸收的艺术与审美的经验和内容再反哺给孩子。
[b]澎湃新闻:[/b]当下国内的艺术教育,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b]赵开霖:[/b]我感觉现在带着孩子去学习艺术的家长们可能有一些盲目,有过多的目的性。艺术教育应该就跟我们吃饭一样。美国社会、家庭对体操运动特别热爱,以至于奥运成绩都很突出,很多美国家长把女儿从小送去体操房训练,他们告诉我,从小开始接触体操的身体表现的美感,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有美感地生活一生。即使这些孩子以后的工作是科学研究,他曾经对舞蹈、对体操的这种热爱也会融入他的工作、生活或是爱情中。
还有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市场也会随之出现趋之若鹜的现象,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但不是所有雨后的笋都是好的。鱼龙混杂下,家长要花心思分清楚,遇到浑水摸鱼的,不仅孩子受委屈,家长也会被误导。所以家长学一点、懂一点,意义该有多重要。
[b]澎湃新闻:[/b]谈到国内美术教育的现状,近些年国内出现的年轻画家人数似乎比上两代少了,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b]赵开霖:[/b]我认为是时代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我们前辈的画家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而最近 30 年,很多艺术院校新设置的专业大概比以前多了至少1/3,游戏设计、动漫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另外,现在的艺术风格、表达方式比以前多了太多,但太多不见得都是精彩的,没有节制会出现泛滥。如何恰当地把握火候,这是一个社会审美需求和提升的引导和对管理水准的考验。当然这些都是时代的不可阻挡的改变。因此我们对待艺术和美的功能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实用功能越多,纯粹而真诚的美感会受影响。
我想,物质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去繁存简,我们需要学会筛选,需要学会控制欲望。
[b]澎湃新闻:[/b]我们正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未来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不少学界的专家认为人类文明中只有人文和艺术才是难以被机器替代的核心能力。对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
[b]赵开霖:[/b]当然,在未来 ,人的思想、审美、创造力才是竞争的根本。互联网与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有美感加创造力将成为时代的主体。肯定地说,缺乏艺术创作与人性美感的高科技是孤立的。我相信艺术会让科技插上美丽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