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童年(6-12岁)
1991年师范毕业后,张本青来到张庄小学工作,从一线教师到2004年出任校长再到今天的省三八红旗手。张本青在张庄小学度过了27个春秋。她是学校改革的亲历者,更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时间回到2003年,大学毕业的马文婧老师成为学校美术专职教师,“琢磨一下如何开好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又使其感兴趣的美术课?”是学校给马文婧老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当时四年级美术课本上有一个很小的剪纸图样,学生们都很喜欢,我就尝试教他们剪纸,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马文婧老师说。
就这样,没有任何剪纸基础的马文婧老师一边搜集相关材料自学,一边给学生们讲述剪纸艺术背后的故事。后来,师生技艺都有质的提高。2006年底,张庄小学确立了以剪纸校本课程的形式发展学校的剪纸特色教育,编纂了低中高学段的《剪纸》教材,邀请山东十大民间艺人、济南市首批非遗传承人栾月英老人给师生传授剪纸技艺。如今,经过15年的努力,剪纸课程已成为学校特色“名片”,剪纸文化引申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更浸润着方寸校园。
独创“套色剪纸”享盛誉 一幅作品有时要花几个月完成
“剪舞刀耕竞缤纷”,贴在张庄小学教学楼外墙上的这句标语格外显眼,校报也以此命名。学校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添置剪纸工具、材料,将多媒体教室作为剪纸教室,每个班都要上剪纸课。每周一节普及,“我们一年级先从基础简单的图案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也会逐步增加。”马文婧老师说。
从传统的单色剪纸到染色剪纸,再到独创的套色剪纸,张庄小学的剪纸特色已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教育圈内享有盛誉。“套色剪纸是以黑色卡纸为主板,学生先在上面创作图案,然后再用剪刀剪形,很多细微镂空处还需要用刻刀一点点地刻出来。主体完成后,学生根据色彩需要在下面套用不同颜色的卡纸,一层层的再剪出来。”马文婧老师对记者说。随后,她拿出一幅名为《苗家姑娘》的套色剪纸作品告诉记者,这幅作品用了2000多张卡纸,学生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
而这样的高难度作品在张庄小学的剪纸教室里屡见不鲜。2008年,结合奥运会的举办,马文婧老师带领学生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其中一幅27米的长卷让她印象深刻。“我们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内容是数百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马文婧老师称,学校剪纸社团会结合时事契机,会不定期创作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不仅提高剪纸技能,更是对学生关注时事,热爱生活的一种教育。
已成功举办5届剪纸艺术节 作品当“伴手礼”走出国门
随着学校剪纸课程开展的不断深入,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展示技艺,2009年,学校举办了首届校园剪纸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艺术节全员参与,内容丰富,既有剪纸优秀作品的评比,又有现场剪纸秀等,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张本青说。随后,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每次活动为期1-3天,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园节日。
张庄小学的剪纸特色教育越来越有名气,孩子们也从校园内的舞台走向了社会大舞台。2011年4、5月,学校应邀参加和谐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剪纸作品当成礼品送给台湾客人;随后相关领导出访,也都会带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当作“伴手礼”。如今,一张张出自师生之手的精美剪纸,已被送至法国、日本、韩国等地。
“养正”文化助力学校发展 建构“三正”缤纷课程体系
用15年的时间将剪纸打造成特色教育,这只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方面。因为剪纸需要学生屏气凝神,并对传统文化历史有所了解,通过多年的探索,学校提出了“养正”校园文化理念,即:正身、正心、正气。同时,学校初步建立起“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校教科室主任朱文君告诉记者,学养课程就是“三正”课程,即行为习惯正身教育、经典文化正心教育、剪纸特色正气教育。“比如,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启迪学生心智、熏陶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2016年6月,在山东省第四届儿童经典诵读美读大赛中,学校创编的学生经典吟诵节目《楚辞·橘颂》荣获团体特等奖,被中国孔子基金会授予‘孔子学堂’。2017年,我们550多名学生中有40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朱文君说。
学校的正气课程主要是指特色课程,剪纸是其中之一,还有六弦吉他、百变魔方、软笔书法、国际数棋等14门课程,每周四下午,全校学生以走班形式到各特色教室上课。老师们也给这些课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缤纷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我们老师经过前期对学生的兴趣调研自主开发的,既提升了教师自身素质,又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领略世界美好的窗户。”朱文君说。
另外,除了构建课程体系,学校的“养正”文化也体现在各类德育活动中。德育主任刘秀向记者表示,像每周的升旗仪式、一日常规,还有少年队活动,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对孩子正身、正心、正气的培养。如今,“养正”文化已渗透至每个学生心里,做人做事要行得正。“蒙以养正,立德树人”的信念已在张庄小学扎根,并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就这样,没有任何剪纸基础的马文婧老师一边搜集相关材料自学,一边给学生们讲述剪纸艺术背后的故事。后来,师生技艺都有质的提高。2006年底,张庄小学确立了以剪纸校本课程的形式发展学校的剪纸特色教育,编纂了低中高学段的《剪纸》教材,邀请山东十大民间艺人、济南市首批非遗传承人栾月英老人给师生传授剪纸技艺。如今,经过15年的努力,剪纸课程已成为学校特色“名片”,剪纸文化引申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更浸润着方寸校园。
独创“套色剪纸”享盛誉 一幅作品有时要花几个月完成
“剪舞刀耕竞缤纷”,贴在张庄小学教学楼外墙上的这句标语格外显眼,校报也以此命名。学校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添置剪纸工具、材料,将多媒体教室作为剪纸教室,每个班都要上剪纸课。每周一节普及,“我们一年级先从基础简单的图案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也会逐步增加。”马文婧老师说。
从传统的单色剪纸到染色剪纸,再到独创的套色剪纸,张庄小学的剪纸特色已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教育圈内享有盛誉。“套色剪纸是以黑色卡纸为主板,学生先在上面创作图案,然后再用剪刀剪形,很多细微镂空处还需要用刻刀一点点地刻出来。主体完成后,学生根据色彩需要在下面套用不同颜色的卡纸,一层层的再剪出来。”马文婧老师对记者说。随后,她拿出一幅名为《苗家姑娘》的套色剪纸作品告诉记者,这幅作品用了2000多张卡纸,学生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
而这样的高难度作品在张庄小学的剪纸教室里屡见不鲜。2008年,结合奥运会的举办,马文婧老师带领学生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其中一幅27米的长卷让她印象深刻。“我们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内容是数百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马文婧老师称,学校剪纸社团会结合时事契机,会不定期创作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不仅提高剪纸技能,更是对学生关注时事,热爱生活的一种教育。
已成功举办5届剪纸艺术节 作品当“伴手礼”走出国门
随着学校剪纸课程开展的不断深入,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展示技艺,2009年,学校举办了首届校园剪纸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艺术节全员参与,内容丰富,既有剪纸优秀作品的评比,又有现场剪纸秀等,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张本青说。随后,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每次活动为期1-3天,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园节日。
张庄小学的剪纸特色教育越来越有名气,孩子们也从校园内的舞台走向了社会大舞台。2011年4、5月,学校应邀参加和谐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剪纸作品当成礼品送给台湾客人;随后相关领导出访,也都会带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当作“伴手礼”。如今,一张张出自师生之手的精美剪纸,已被送至法国、日本、韩国等地。
“养正”文化助力学校发展 建构“三正”缤纷课程体系
用15年的时间将剪纸打造成特色教育,这只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方面。因为剪纸需要学生屏气凝神,并对传统文化历史有所了解,通过多年的探索,学校提出了“养正”校园文化理念,即:正身、正心、正气。同时,学校初步建立起“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校教科室主任朱文君告诉记者,学养课程就是“三正”课程,即行为习惯正身教育、经典文化正心教育、剪纸特色正气教育。“比如,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启迪学生心智、熏陶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2016年6月,在山东省第四届儿童经典诵读美读大赛中,学校创编的学生经典吟诵节目《楚辞·橘颂》荣获团体特等奖,被中国孔子基金会授予‘孔子学堂’。2017年,我们550多名学生中有40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朱文君说。
学校的正气课程主要是指特色课程,剪纸是其中之一,还有六弦吉他、百变魔方、软笔书法、国际数棋等14门课程,每周四下午,全校学生以走班形式到各特色教室上课。老师们也给这些课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缤纷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我们老师经过前期对学生的兴趣调研自主开发的,既提升了教师自身素质,又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领略世界美好的窗户。”朱文君说。
另外,除了构建课程体系,学校的“养正”文化也体现在各类德育活动中。德育主任刘秀向记者表示,像每周的升旗仪式、一日常规,还有少年队活动,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对孩子正身、正心、正气的培养。如今,“养正”文化已渗透至每个学生心里,做人做事要行得正。“蒙以养正,立德树人”的信念已在张庄小学扎根,并一代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