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婴儿(1-3岁)
有些父母因为没有办法让孩子服下药,常常采用一些错误的喂药方法,其结果不仅使孩子对服药更为恐惧和反感,还常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喂药方法,希望父母们引以为戒。
1、强行灌药:有些父母用按头、撬嘴、捏鼻的方法,待孩子张嘴吸气时硬将药物灌入。这样喂药十分危险,因为孩子在哭闹和吸气时,药物非常容易进入气管,从而可以引起呛咳,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
2、恫吓强迫:有些父母以训斥、羞辱、恫吓甚至打骂相加的方式强迫孩子服药,这对病体虚弱的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孩子尽管能够含泪强咽苦药,但常会引起胃肠痉挛、恶心呕吐或尿失禁,有时还会使药物误入气管。
3、突然袭击:一些家长趁孩子张口哭或笑时,突然将药物投入其口中,随即灌水冲服。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此时孩子的声门处于开放状态,突然投入的药物可随吸气而误入气管。
4、暗中偷袭:有的父母乘孩子熟睡之际将药灌入其口中,这更是危险的做法。由于孩子的咽喉狭窄,且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睡眠中咽喉部神经突然受到刺激,会发生咳呛和喉痉挛;如果药物误入气管,可以引起窒息。
5、游击作战:有些父母采取“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方法,将一次常规用药量分为几次喂服,或将两次药量合为一次喂服。这种喂药方法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难以保证用药安全。
6、整药碎服:不少药物不能采用研碎喂服的方法,例如肠溶衣药片,因为这种药物对胃有刺激,而且药物被胃液分解破坏使疗效下降。如果研碎后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7、蒙混哄骗:有些父母将药物拌入豆浆、牛奶或乳糕等食物中喂服,此法欠妥。因为牛奶中的钙、磷、铁等可与药物成分发生作用或结合而影响疗效,或沉淀而影响吸收。乳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还会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倘若多次这样哄骗,孩子会发生拒食和挑食。
8、果汁送药:果汁多为酸性,而很多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影响吸收和治疗效果,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抗生素、不少抗感冒药、消化系统用药多不耐酸,或可因酸而增加副作用,尤其是健胃、止泻的中药,多是靠其苦味发挥治疗作用,故不宜用果汁送服。
小儿宜采用短期或临时用药。如需长期用药,则需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以免产生蓄积中毒和药物依赖。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用药比成人敏感,把小儿当成“小型成人”而将成人用药量估计减量是不正确的。必须由小儿科医生根据小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特性、药物性质计算出较为准确的用药剂量。否则,用量不足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超过小儿规定用量会引起中毒,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1、强行灌药:有些父母用按头、撬嘴、捏鼻的方法,待孩子张嘴吸气时硬将药物灌入。这样喂药十分危险,因为孩子在哭闹和吸气时,药物非常容易进入气管,从而可以引起呛咳,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
2、恫吓强迫:有些父母以训斥、羞辱、恫吓甚至打骂相加的方式强迫孩子服药,这对病体虚弱的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孩子尽管能够含泪强咽苦药,但常会引起胃肠痉挛、恶心呕吐或尿失禁,有时还会使药物误入气管。
3、突然袭击:一些家长趁孩子张口哭或笑时,突然将药物投入其口中,随即灌水冲服。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此时孩子的声门处于开放状态,突然投入的药物可随吸气而误入气管。
4、暗中偷袭:有的父母乘孩子熟睡之际将药灌入其口中,这更是危险的做法。由于孩子的咽喉狭窄,且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睡眠中咽喉部神经突然受到刺激,会发生咳呛和喉痉挛;如果药物误入气管,可以引起窒息。
5、游击作战:有些父母采取“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方法,将一次常规用药量分为几次喂服,或将两次药量合为一次喂服。这种喂药方法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难以保证用药安全。
6、整药碎服:不少药物不能采用研碎喂服的方法,例如肠溶衣药片,因为这种药物对胃有刺激,而且药物被胃液分解破坏使疗效下降。如果研碎后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7、蒙混哄骗:有些父母将药物拌入豆浆、牛奶或乳糕等食物中喂服,此法欠妥。因为牛奶中的钙、磷、铁等可与药物成分发生作用或结合而影响疗效,或沉淀而影响吸收。乳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还会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倘若多次这样哄骗,孩子会发生拒食和挑食。
8、果汁送药:果汁多为酸性,而很多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影响吸收和治疗效果,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抗生素、不少抗感冒药、消化系统用药多不耐酸,或可因酸而增加副作用,尤其是健胃、止泻的中药,多是靠其苦味发挥治疗作用,故不宜用果汁送服。
小儿宜采用短期或临时用药。如需长期用药,则需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以免产生蓄积中毒和药物依赖。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用药比成人敏感,把小儿当成“小型成人”而将成人用药量估计减量是不正确的。必须由小儿科医生根据小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特性、药物性质计算出较为准确的用药剂量。否则,用量不足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超过小儿规定用量会引起中毒,甚至造成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