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不工作上学不沟通…日本孤独终老的50万蛰居族:最长已隔绝十多年
  [b]蛰居族形成的经济背景:[/b]
[b]经济衰退没有好工作,常怀耻辱感非常矛盾[/b]
除了家庭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这一代人也经历了一种社会情感上的断层。
东京精神健康中心学者Yuriko Suzuki表示,传统意义上来讲,日本信奉集体主义哲学,日本人非常害怕脱离于集体之外。但对于年轻一代,他们希望更多的私人空间,这是一种断层。很多人与父母对立,不愿顺从却又无法抗拒。
对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那些用尽全部努力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他们也似乎并不能逃脱绝望的纠缠。


日本地铁中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图自《商业内幕》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院教授Andy Furlong将日本逐渐上升的蛰居族数量,部分归咎于1980年的“泡沫经济”,以及其后在90年代持续的经济大衰退。
在过去,“优秀”的人生自有一套稳定的游戏规则——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获得一份好工作。然而在经济危机之后,这个上升渠道倏然断裂。毕业于大学的日本年轻人,初入社会,睁眼就要面对短期、不稳定的零工。对于这些年轻人,社会给予的并不是宽容,而是肆无忌惮的羞辱——
这些年轻人在日本社会中被安上“飞特族(freeters)”的名号,意为流动工人。而在政府的各种报告中,这一群体往往和啃老族联系在一起。这些履历光鲜,暂时不顺的年轻人,被打上重重标签,甚至被认为是日本经济体中的蛀虫。


43岁的横山,1996年大学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选择蛰居在家 图自摄影师个人网站
而那些在60、70年代自然而然步入稳定工作的一代,也无法理解这些“不成器”的年轻人。随着儿女工作的失意,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变质。父母对孩子发火、耳提面命,让他们觉得没有工作就是家庭的蒙羞。甚至,有父母直接让公司的雇员来,闯进孩子的房间把他们打一顿,再直接塞进公司的宿舍里,让他们“好好学习一下怎么做人”。
因此,对于这些本来就身负压力的年轻人们来说,和父母沟通的渠道也就关闭了。
“蛰居族经常感觉到很深的耻辱感,因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不配得到幸福,愧对父母的期待。” 日本精神病学家Sekiguchi Hiroshi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他们想走出门,想去爱,想交朋友,但是无法做到。他们非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