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人到中年(30-60岁)
新京报:利用午休时间读书,会跟周围人格格不入吗?
雷海为:现在和7个同事合租,他们一般回来就是打手游,或者看视频。平时大家各玩各的,很少管别人的事情。
新京报:一般会读些什么书?
雷海为:经常带在身边的,就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前两天发现一本好书,叫《汉语语音史》,因为我对于古汉语发音一直就很感兴趣,所以就买来带在身边,休息的时候读一些。
新京报:关注古汉语发音,与喜欢读诗有关系?
雷海为:是的,之前我读古诗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并不押韵,感觉很奇怪。因为按理来说,所有的诗歌都是要合辙押韵的,后来就去查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古汉语的读音和现在的汉语读音差距比较大。一些现在读起来不押韵的诗句,用古音读,就会显得流畅很多。一直以来,我都比较想探究下,这些古代的诗歌,在产生的那个年代,到底应该怎么读。
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一句诗,按照现代汉语,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xie”,但是这样读是不押韵的,读不通。后来我去看这方面的书籍,才知道这个字在唐代读作“sia”,是一个现代汉语已经消失的音调,叫尖团音,如果用唐代语音去读,那这一句就是押韵的。
“看到喜欢的诗就想背下来”
新京报:为什么会对古诗词感兴趣?
雷海为:跟小时候的家教有关系,也跟父亲有关系。父亲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来在基层司法所工作。小时候,家里要求很严,上学后就强制我背唐诗。
第一次背诗是在七岁的时候,还记得背的第一首诗是《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当时就很喜欢这种有韵脚,又朗朗上口的句子。发展到后来,背诗词的兴趣,要比读课文的兴趣大很多。一直到现在,我的现代文读得都很少,只是偶尔会看一些小说。
新京报:是刻意去背诵,还是反复阅读之后自然记忆?
雷海为:学生时代,主要就是老师要求背诵。2004年,我开始自学诗词格律之后,对这一块的兴趣更加浓厚,开始大规模的背诵。
其实就是刻意地去背,看到自己喜欢的诗,就很想背下来。相比较而言,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比较有优势,小时候大人就说我记忆力好,读书的时候背诵也比同班同学要更快。
新京报:为什么会去参加诗词大会比赛?
雷海为:第一次看到,是在电视上。因为非常喜欢诗词,所以很想去试试。后来找到报名渠道,就填写了报名材料。
一开始没有抱什么希望,因为参加的选手非常多,很多在学历上、经历上都很强,所以没有想过能拿什么名次。
新京报:比赛的流程是什么样?
雷海为:前后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一共三关,第一关是电话测试,通过后参加现场海选,最后前一百名再进行决赛。其实闯到后面时,感觉名次已经不重要,因为据说有10万人参赛,能进前一百就很不错了。后来能夺冠,真是没有想到。
新京报:怎么看待自己夺冠后成为“网红”?
雷海为:这么多人关注我,其实关注的不是我个人,这种现象证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
雷海为:现在和7个同事合租,他们一般回来就是打手游,或者看视频。平时大家各玩各的,很少管别人的事情。
新京报:一般会读些什么书?
雷海为:经常带在身边的,就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前两天发现一本好书,叫《汉语语音史》,因为我对于古汉语发音一直就很感兴趣,所以就买来带在身边,休息的时候读一些。
新京报:关注古汉语发音,与喜欢读诗有关系?
雷海为:是的,之前我读古诗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并不押韵,感觉很奇怪。因为按理来说,所有的诗歌都是要合辙押韵的,后来就去查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古汉语的读音和现在的汉语读音差距比较大。一些现在读起来不押韵的诗句,用古音读,就会显得流畅很多。一直以来,我都比较想探究下,这些古代的诗歌,在产生的那个年代,到底应该怎么读。
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一句诗,按照现代汉语,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xie”,但是这样读是不押韵的,读不通。后来我去看这方面的书籍,才知道这个字在唐代读作“sia”,是一个现代汉语已经消失的音调,叫尖团音,如果用唐代语音去读,那这一句就是押韵的。
“看到喜欢的诗就想背下来”
新京报:为什么会对古诗词感兴趣?
雷海为:跟小时候的家教有关系,也跟父亲有关系。父亲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来在基层司法所工作。小时候,家里要求很严,上学后就强制我背唐诗。
第一次背诗是在七岁的时候,还记得背的第一首诗是《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当时就很喜欢这种有韵脚,又朗朗上口的句子。发展到后来,背诗词的兴趣,要比读课文的兴趣大很多。一直到现在,我的现代文读得都很少,只是偶尔会看一些小说。
新京报:是刻意去背诵,还是反复阅读之后自然记忆?
雷海为:学生时代,主要就是老师要求背诵。2004年,我开始自学诗词格律之后,对这一块的兴趣更加浓厚,开始大规模的背诵。
其实就是刻意地去背,看到自己喜欢的诗,就很想背下来。相比较而言,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比较有优势,小时候大人就说我记忆力好,读书的时候背诵也比同班同学要更快。
新京报:为什么会去参加诗词大会比赛?
雷海为:第一次看到,是在电视上。因为非常喜欢诗词,所以很想去试试。后来找到报名渠道,就填写了报名材料。
一开始没有抱什么希望,因为参加的选手非常多,很多在学历上、经历上都很强,所以没有想过能拿什么名次。
新京报:比赛的流程是什么样?
雷海为:前后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一共三关,第一关是电话测试,通过后参加现场海选,最后前一百名再进行决赛。其实闯到后面时,感觉名次已经不重要,因为据说有10万人参赛,能进前一百就很不错了。后来能夺冠,真是没有想到。
新京报:怎么看待自己夺冠后成为“网红”?
雷海为:这么多人关注我,其实关注的不是我个人,这种现象证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