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他山之石
转载自http://www.sd.xinhuanet.com/sd/jn/2017-04/15/c_1120814942.htm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王倩 实习生 刘楠
在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位于西侧的盲人图书馆很显眼。屋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四五百册各类书籍和有声图书光盘。这座社区盲人图书馆自去年底开放以来,满足了视障人和盲人阅读需求,为处于黑暗中的群体带来希望。
感受地图。
来这里看看书心情很舒畅
近日,家住梁南社区57岁的王小东来到社区盲人图书馆,他常常是图书馆第一名读者。陆陆续续又有其他读者来,大多是视障残疾人群。
王小东因为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病变,而白内障的影响让视力更糟。王小东告诉记者,从十五六年前,他的视力就开始下降,现在属于一级残疾,“当时还不到四十岁,视力就开始模糊,医生说以后的结果就是失明,想着以后要自食其力就参加了残联安排的推拿、按摩培训,也算是因祸得福,现在也有了一技之长。”这十几年,王小东都是借助助视器来看书,而社区盲人图书馆建成后,他便成了常客。现在的王小东,掌握了推拿技术,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助别人,再加上也能阅读很多书籍,他认为自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同样是图书馆常客年逾花甲的井萍,是一位后天视障者,1999年做了视网膜全脱修复手术后视力急剧下降,再加上白内障,从2013年开始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当时手术后,医生告诉我说,老了以后只要不把老伴儿认错就行了,当时听到这句活就特别有压力。现在出门基本都是老伴儿带着,读书看报必须是在强光下,同时还要通过放大镜的帮助。”井萍告诉记者,盲人图书馆有大字体的书,“来这里看书,方便,心情也舒畅。”井萍说,社区的盲人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尽管我们残疾了,但是我们能和正常人一样看书学习,我们活的很有尊严。”
每月举办的活动,提供交流的平台
“除了借阅图书,我们会有互助交谈会、盲文学习小组、按摩学习三个活动,每月都会举办一次,还会有盲文老师为大家教习盲文。” 负责盲人图书馆项目实施的市中区群益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执行主任刘昊介绍,活动其实就是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不仅为大家提供一个拓展知识的平台,也能联结更多社会资源帮助残疾人士。
“这里挺好的,在这里可以和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 刚刚从王小东那里获知怎样购买助听器的井萍笑呵呵地说道。
作为特殊群体,视障残疾人群分散居住在社区里,很少有外出的机会。有了盲人图书馆之后,这里也逐渐成了大家伙交流的平台。图书馆每天都对外开放,凭借读书证随时都能来看书,而每周一次的活动日,逐渐成了这些特殊群体聚会的固定日,通常在图书馆看完书后,他们有的会学习学习按摩,有的就在茶话会上交流交流。井萍告诉记者,她学习了保健和按摩知识,回家还能给老伴儿按按。
全市视障人群
都可以来学习
据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聂立超科长介绍,由于盲文图书受众特殊,出版发行量小,因此市面上很难买到。开始决定建设盲人图书馆的时候借鉴了北京一家盲人图书馆的运营模式,街道联系了多地书商,历时一个多月,颇费周折,终于从外地订购到这批珍贵的图书。街道购买了200多册盲文书籍、200本大字书和100多有声图书光盘,内容涉及按摩、经络、养生、电脑、文学等多方面。
尽管与普通书籍相比,馆内存书数量仍然有限,但这些书籍定位明确,适合视障人群,比如,保健类、推拿按摩类的书,也让许多视障者和盲人尝到了甜头。一些上了年纪的盲人会到这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有时间我还想来学学利用电脑看书、听书呢。”井萍微笑着说道。
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党办主任闫小芳介绍,辖区总共有40多名视障残疾人群,他们前期了解到,这些人群同样有借阅图书、学习的需求,就依托群益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建起了盲人图书馆。
在图书馆运营过程中,视障不太严重的可自行来馆借书学习,对出门不方便的人群,志愿者会上门为他们读书、读报,也会把书送到家里去。“不仅辖区的视障残疾人可以来,我们的图书馆也面向济南市。”刘昊介绍,全市范围内有需求的视障残疾人群,都可以来这里学习、办理借阅图书证件。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王倩 实习生 刘楠
在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位于西侧的盲人图书馆很显眼。屋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四五百册各类书籍和有声图书光盘。这座社区盲人图书馆自去年底开放以来,满足了视障人和盲人阅读需求,为处于黑暗中的群体带来希望。
感受地图。
来这里看看书心情很舒畅
近日,家住梁南社区57岁的王小东来到社区盲人图书馆,他常常是图书馆第一名读者。陆陆续续又有其他读者来,大多是视障残疾人群。
王小东因为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病变,而白内障的影响让视力更糟。王小东告诉记者,从十五六年前,他的视力就开始下降,现在属于一级残疾,“当时还不到四十岁,视力就开始模糊,医生说以后的结果就是失明,想着以后要自食其力就参加了残联安排的推拿、按摩培训,也算是因祸得福,现在也有了一技之长。”这十几年,王小东都是借助助视器来看书,而社区盲人图书馆建成后,他便成了常客。现在的王小东,掌握了推拿技术,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助别人,再加上也能阅读很多书籍,他认为自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同样是图书馆常客年逾花甲的井萍,是一位后天视障者,1999年做了视网膜全脱修复手术后视力急剧下降,再加上白内障,从2013年开始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当时手术后,医生告诉我说,老了以后只要不把老伴儿认错就行了,当时听到这句活就特别有压力。现在出门基本都是老伴儿带着,读书看报必须是在强光下,同时还要通过放大镜的帮助。”井萍告诉记者,盲人图书馆有大字体的书,“来这里看书,方便,心情也舒畅。”井萍说,社区的盲人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尽管我们残疾了,但是我们能和正常人一样看书学习,我们活的很有尊严。”
每月举办的活动,提供交流的平台
“除了借阅图书,我们会有互助交谈会、盲文学习小组、按摩学习三个活动,每月都会举办一次,还会有盲文老师为大家教习盲文。” 负责盲人图书馆项目实施的市中区群益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执行主任刘昊介绍,活动其实就是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不仅为大家提供一个拓展知识的平台,也能联结更多社会资源帮助残疾人士。
“这里挺好的,在这里可以和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 刚刚从王小东那里获知怎样购买助听器的井萍笑呵呵地说道。
作为特殊群体,视障残疾人群分散居住在社区里,很少有外出的机会。有了盲人图书馆之后,这里也逐渐成了大家伙交流的平台。图书馆每天都对外开放,凭借读书证随时都能来看书,而每周一次的活动日,逐渐成了这些特殊群体聚会的固定日,通常在图书馆看完书后,他们有的会学习学习按摩,有的就在茶话会上交流交流。井萍告诉记者,她学习了保健和按摩知识,回家还能给老伴儿按按。
全市视障人群
都可以来学习
据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聂立超科长介绍,由于盲文图书受众特殊,出版发行量小,因此市面上很难买到。开始决定建设盲人图书馆的时候借鉴了北京一家盲人图书馆的运营模式,街道联系了多地书商,历时一个多月,颇费周折,终于从外地订购到这批珍贵的图书。街道购买了200多册盲文书籍、200本大字书和100多有声图书光盘,内容涉及按摩、经络、养生、电脑、文学等多方面。
尽管与普通书籍相比,馆内存书数量仍然有限,但这些书籍定位明确,适合视障人群,比如,保健类、推拿按摩类的书,也让许多视障者和盲人尝到了甜头。一些上了年纪的盲人会到这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有时间我还想来学学利用电脑看书、听书呢。”井萍微笑着说道。
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党办主任闫小芳介绍,辖区总共有40多名视障残疾人群,他们前期了解到,这些人群同样有借阅图书、学习的需求,就依托群益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建起了盲人图书馆。
在图书馆运营过程中,视障不太严重的可自行来馆借书学习,对出门不方便的人群,志愿者会上门为他们读书、读报,也会把书送到家里去。“不仅辖区的视障残疾人可以来,我们的图书馆也面向济南市。”刘昊介绍,全市范围内有需求的视障残疾人群,都可以来这里学习、办理借阅图书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