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成人式腐败”:写作业拿好处 零食换班干部_民生_新闻_新视听网站
所属分类:呵护下一代
  转载自http://news.jnnc.com//jinan/2017/0424/542241.shtml
中国青年报

近些日子大热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人们在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官场贪腐和一个个让人击节赞叹的老戏骨。不过,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的关注点则有所不同&mdash&mdash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

这不是跟戏里面的&lsquo小皮球&rsquo一样吗?&lsquo小皮球&rsquo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也就是他们太小还不太会用钱。黄女士说,她看着小皮球在戏里说的那些事,心惊肉跳,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lsquo交易&rsquo?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小皮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

一周的零食换来了一道杠,一个学期的零食是不是能换来二道杠

改选中队干部是小学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这件事却成了吴女士家的一道教育难题。

吴女士儿子正上小学三年级。去年秋季开学,他所在的班级也要改选。

最初吴女士对这件事并不清楚。她只记得,那一阵子儿子好像突然变得特别爱交朋友,几乎天天要去超市买零食,然后带到学校分给同学们。

这样坚持了一周,一天儿子回家情绪特别低落,原来儿子班里当天改选中队干部,之前的那个星期他其实是想用零食拉拢同学。吴女士说,儿子的支持人数虽然增加了,但是仍然没能挤进前五名(中队干部的名额是5个),结果排在后面的几个候选人就成了小队长。

孩子气鼓鼓地把一道杠扯了下来,对吴女士说,他们白吃了我一个星期的好吃的,也不选我。

吴女士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契机,便对儿子说:如果想得到同学的认可,要靠你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让别人佩服你。

吴女士的儿子想了想似乎明白了,说:我下回应该给同学带一个学期的零食,这样就能把&lsquo一道杠&rsquo换成&lsquo两道杠&rsquo了。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人可能会觉得,吴女士儿子的故事没有小皮球的典型。

剧中,小皮球在学校闯了祸,已经两次踢坏了学校的玻璃。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奇怪,小皮球为什么要在教学楼踢球而不去操场?小皮球的回答是队长不让上 。小皮球在队里只是个替补队员没有上场的机会,而且这个替补的身份也是花了15元买来的:给队长10元、副队长5元。

戏里的小皮球在学校的生存方式更加赤裸裸,但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却更加生动和令人深思,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看到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是那条最正确的路,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最省力气的&lsquo拿好处交换&rsquo的那条路。吴女士说。

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形成,很多事情就可能变了味道。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专家李玫瑾曾经这样说过,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底是成人社会的问题。

家住北京回龙观的田先生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今年顺利当上了班干部。在为女儿庆祝的时候,田先生心里总有一点小别扭。原来田先生女儿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基本都是老师指派的,并不是同学选出来的,而大多数班干部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成员,家委会本身事情比较多,给孩子一个班干部,算是一种补偿吧!

家长用自己的付出换孩子的前程,老师用孩子的前程换家长的付出。成年人之间的这种把戏在孩子面前上演,孩子自然会看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