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探访三对同行父子 有一种父爱叫传承
所属分类:呵护下一代
  转载自http://news.sdinfo.net/jnxw/2487193.shtml
来源:

  18日,孙志永(右)陪父亲孙玉祥散步聊天。记者黄中明 摄  父亲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每个人的成长印记深刻又显著。6月19日是父亲节,本报对子承父业的三组家庭进行了采访,把他们的故事一一展现给读者。
父爱有很多种,或是严肃,或是慈祥,而在泉新小学副校长孙志永的心里,他的父爱叫传承。30多年前,孙志永受父亲孙玉祥的熏陶选择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像父亲一样走上讲台,当了一名数学教师。儿时他以讲台上的父亲为豪,如今父亲以他为荣。
“儿时三尺讲台上的父亲是我的骄傲”  在槐荫区教育圈内,很多年龄大的老师都知道孙玉祥、孙志永父子,他们不仅数学教得好,而且爱钻研,对待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
6月17日下午,记者在槐荫区泉新小学见到了孙志永。当初为何选择当老师,他给记者的答案是:“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30年前,孙志永初中毕业,当时他的成绩在槐荫区名列前茅,大家都认为他会选择上高中考大学,令人吃惊的是,他却选择读师范学校。“上小学三四年级时,父亲教过我数学,每次他一走上讲台,我就特别羡慕,同学们一说孙老师课讲得好,我就会告诉他们那是我爸,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我萌发了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老师的想法。”孙志永说,就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里唱的那样,小时候以为爸爸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孙志永回忆,儿时父母工作忙,他在家照看弟弟妹妹,在家里他经常模仿着父亲讲课的样子给弟弟妹妹上课。
那时孙玉祥的很多同事也劝孙玉祥,孩子成绩那么好,为何不去考大学。但孙玉祥尊重儿子的选择――果断决定让孙志永去读师范学校。
遇到数学教学难点与父亲探讨  1988年,孙志永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槐荫区南部小学(如今该小学已被合并到其他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而此时孙玉祥在槐荫区河王小学任教。“刚开始教学有些难点拿不准时,就去找父亲探讨。”孙志永说,他们爷俩经常在家讨论一道题的多种解法。
孙志永工作踏实、肯钻研,孙玉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工作出色,孙志永当16年老师后,被调到槐荫区教研室,成为全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孙志永告诉记者,那时的他对数学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走路、骑自行车、炒菜……无时无刻地想着如何解答数学题。
在槐荫区当数学教研员时,孙志永经常到各学校进行数学教研专业内容讲解,这时孙玉祥会坐在讲台下认真听。原来儿子以父亲为骄傲,如今换成了儿子是父亲的自豪。
2006年,60岁的孙玉祥退休了,他把数学教学用书毫无保留地给了孙志永。“已经退休10年了,现在碰上老同事,他们见面就说儿子在数学教学上很优秀,比你当年教得还要好。”孙玉祥说,青出于蓝胜于蓝,每次听到同事夸儿子,他心里都美滋滋的。“我现在以儿子为骄傲。”孙玉祥说。
3年前,孙志永又被安排到泉新小学当副校长。孙志永告诉记者,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忘不了父亲对他说的话,“老师是个良心活,一定要认真干好。”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孙玉祥用传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隐藏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