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老年人最易陷入哪些骗局?揭秘“坑老”三大套路
所属分类:关爱老年人
  [b]黄昏恋骗局[/b]

婚骗群针对老年人接力诈骗

今年4月,66岁的吴某拨通一则征婚广告上的电话,没想到,本来说好的黄昏恋,却变成“黄昏骗”。

经过中介牵线,吴某与一名舞蹈老师见面。逛街时,女子说其母亲身患重病,要求一同探望。可到医院外,女子接过吴某给的2000元,找借口独自进入医院,让他在外等候。约半小时后,女子走出,约吴某第二天到她家做客,暗示备好彩礼。

次日上午,女子送给吴某一件衬衫和短裤,令吴某感动不已,当即购买了一条价值1000元的连衣裙,还送给女子6000元。此时,女子突然接到母亲过世的电话,情绪一下子跌入低谷,让吴某前去购买一包香烟。吴某返回时,女子已经不见,手机也关了机。

不到两个月,吴某先后接到5名女子的征婚电话,他每次都如约而至,每回都被骗数千元。吴某发现情况不对报案后,公安机关组成专班侦办,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查,这是一起团伙相亲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伙同多名女子组成婚骗群,通过报纸、网站刊登征婚广告,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一旦有人上勾,她们便以接力方式诈骗钱财。

【套路揭秘】腾讯反诈骗防控中心副总监郑洁:“接力骗”是目前老人相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诈骗手段,特点是团伙作案,主要针对55岁以上的男性,锁定目标后便会共享他的个人信息,再通过人海战术,逐一进行诈骗,而后消失不见。

老人相亲往往都会急于求成。很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老人的这一心理,刚见面后就提出结婚,以表达自己的诚意。老人同意后,立马索要彩礼、首饰等借机骗取老人的钱财。其实,无论什么形式,都离不开“要钱”这个核心点。

[b]冒充公检法[/b]

诈骗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

冒充“公检法”人员致电老人称涉案,恐吓老人接受调查,然后派出所谓“协勤员”上门诈骗……广州已有多名老人被骗子利用类似手法诈骗,损失惨重。

8月3日,广州市越秀区80岁的曲老太太接到一个所谓电信局的电话,称曲老太太家里的固定电话涉嫌被人盗用信息参与一起诈骗案件,电信部门要做停机处理。

由于平时都靠固定电话和儿子等人联系,曲老太太一听就急了,称不能停机。对方说可以报警,帮曲老太太转接到公安局。

电话那头,一个自称昆明市公安局“江队长”的男子告诉曲老太太,他们正在办理广州某银行副行长张某涉嫌诈骗案,曲老太太名下登记的银行账户曾经非法获利人民币25万元,需要她配合公安机关办案,核查她名下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要求她将银行卡内的资金全部转到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只要核查到没有问题,就可以将资金和产生的利息全部返还。

“江队长”询问曲老太太的家庭情况,告诫她不能将公安局办案调查的情况告诉家里人或其他人,以免泄密加重处罚。

被骗子恫吓和忽悠后,曲老太太深信不疑,完全没有意识到正在步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8月3日16时许,曲老太太接到电话,对方称“公安部”已派办案人员协助调查。不久,果然有一名女子上门,陪同曲老太太去银行办理转账手续。

就这样,曲老太太前后共计被转账人民币201.8万元。直至8月11日,曲老太太的儿子发觉老人被骗,才打电话报警。

【套路揭秘】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冒充公检法是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犯罪分子通过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出具伪造的立案通知书、法院传票、通缉令等,骗取受害人信任,要求受害人更换手机卡,转移到相对偏远封闭的环境,接受嫌疑人长时间的洗脑,最终会诱骗受害人将所有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核查资金名义完成诈骗犯罪。

以前这类诈骗是不见面的,上述案例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犯罪分子精心打造的“线上+线下”诈骗模式,具有更强的迷惑性,更容易使被害人信以为真、受骗上当。

事实上,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都没有开设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通过电话通知当事人涉嫌犯罪,不会电话指挥让转款到“安全账户”进行所谓的“自证清白”,更不会派出所谓的公安“协勤”人员上门协助办案,转走你个人账户内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