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关爱老年人
老年人被骗考验着家庭关系
第一次被骗后,老肖女儿很快发现了异常,而第二次,过了半年后女儿才发现情况不妙。据老肖讲,一名姓谢的推销员还特意" 嘱咐" 过,不要跟家里人说,要把保健品藏好,不然服用的时间太短,没有效果。
老肖按照推销员的要求做了。由于交钱时老肖手头没有那么多现金,需要到银行取钱,而老肖不会用自助取款机,就在自助取款机前把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了推销员,让其帮忙操作。
据老肖回忆,从一张工行卡里取了10000元,从另一张建行卡里取了7000元。可是2018年春节期间,老肖拿着两张卡在柜台查询余额时发现,工行卡和建行卡共少了47000元。银行卡余额里的蹊跷,让老肖坐不住了,虽然怕子女责怪,老肖还是向女儿说起了这件事。
" 骗子太可恶了,这不是挑拨家庭矛盾吗?" 老肖的女婿说。原来,为了买保健品,老肖还曾以外出旅游报团的名义向女儿借了10000多元。由于这是保健品销售公司第二次骗老肖了,吸取了上一次" 教训" ,这次没有给老肖任何收据,而且老肖把保健品藏得也严实,女儿发现这事也是半年之后了。
家住天桥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春天她在家里发现一些保健品盒子,询问孩子后她差点崩溃,因为孩子告诉她,那是奶奶去听讲座后,带回来和孩子一起吃的。
为此,王女士非常气愤,但想到婆婆为了照顾孩子也不容易,也就没有明说,偷偷地把保健品藏了起来,后来婆媳之间也因此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有老人多次上当还幻想把钱捞回来
2017年6月,曾有老人向本报反映,花20万元购买可以被" 回购" 的收藏品,结果收藏品公司以各种理由推托,而且有销售员自爆称:他们就是骗老人钱的。报道之后没多久,这家收藏品公司就跑路了。2018年3月8日,记者来到当时的事发地,并先后探访了经四路某写字楼去年扎堆售卖收藏品的公司,却发现这些公司很多都不见了。
在等候电梯时,记者碰巧遇到了一位想卖东西的老人。老人姓李,今年76岁,手上有一些粮票和邮票,想让楼上的一家" 文化公司" 帮着拍卖。" 当时他们打电话联系我,我也很好奇他们怎么会知道我有这些东西。" 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之前被诈骗过,这一次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来两趟了,没敢卖东西。得时刻小心着,之前被骗了36万,可是给我长了个记性。"
记者得知,李先生之前在这栋写字楼内被骗过好几次。" 这栋楼里以前有家理财投资公司,我在那里存了一年钱,对方不停地返钱,我还挣了一些。看着有门,我一下子就投进去了36万。结果一分没回来,公司倒了人也跑了。" 李先生还告诉记者,这两年骗子公司少多了,可损失的钱是回不来了。
知识陈旧有孤独感老年人易陷入骗局
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从需求而言,老年人有着较普遍的孤独感,内心需要陪伴和健康,很多保健品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这一特征,通过具有集体感、仪式感的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以此获取信任。
反思老年人易受骗的现状,老年群体自身确实有着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比如年龄增长促发的健康焦虑、家庭生活缺失带来的孤独感、急于自我价值实现产生的冒进等等。王忠武直言" 中国已经进入文化反哺的时代了" 。他解释说,老年人被骗术" 围猎" ,与老年人的知识陈旧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知识更新缓慢,而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更新太快了,年轻人尚需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对于思维趋于固化的老年人来说,要跟上时代步伐太困难了。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王忠武表示,老年人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在学习新事物方面处于弱势,这也形成了年轻人掌握的新知识" 秒杀" 老年人的" 反传统" 窘境,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子女觉得就是骗局,而父母却全然不知,深陷其中的原因。
第一次被骗后,老肖女儿很快发现了异常,而第二次,过了半年后女儿才发现情况不妙。据老肖讲,一名姓谢的推销员还特意" 嘱咐" 过,不要跟家里人说,要把保健品藏好,不然服用的时间太短,没有效果。
老肖按照推销员的要求做了。由于交钱时老肖手头没有那么多现金,需要到银行取钱,而老肖不会用自助取款机,就在自助取款机前把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了推销员,让其帮忙操作。
据老肖回忆,从一张工行卡里取了10000元,从另一张建行卡里取了7000元。可是2018年春节期间,老肖拿着两张卡在柜台查询余额时发现,工行卡和建行卡共少了47000元。银行卡余额里的蹊跷,让老肖坐不住了,虽然怕子女责怪,老肖还是向女儿说起了这件事。
" 骗子太可恶了,这不是挑拨家庭矛盾吗?" 老肖的女婿说。原来,为了买保健品,老肖还曾以外出旅游报团的名义向女儿借了10000多元。由于这是保健品销售公司第二次骗老肖了,吸取了上一次" 教训" ,这次没有给老肖任何收据,而且老肖把保健品藏得也严实,女儿发现这事也是半年之后了。
家住天桥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春天她在家里发现一些保健品盒子,询问孩子后她差点崩溃,因为孩子告诉她,那是奶奶去听讲座后,带回来和孩子一起吃的。
为此,王女士非常气愤,但想到婆婆为了照顾孩子也不容易,也就没有明说,偷偷地把保健品藏了起来,后来婆媳之间也因此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有老人多次上当还幻想把钱捞回来
2017年6月,曾有老人向本报反映,花20万元购买可以被" 回购" 的收藏品,结果收藏品公司以各种理由推托,而且有销售员自爆称:他们就是骗老人钱的。报道之后没多久,这家收藏品公司就跑路了。2018年3月8日,记者来到当时的事发地,并先后探访了经四路某写字楼去年扎堆售卖收藏品的公司,却发现这些公司很多都不见了。
在等候电梯时,记者碰巧遇到了一位想卖东西的老人。老人姓李,今年76岁,手上有一些粮票和邮票,想让楼上的一家" 文化公司" 帮着拍卖。" 当时他们打电话联系我,我也很好奇他们怎么会知道我有这些东西。" 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之前被诈骗过,这一次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来两趟了,没敢卖东西。得时刻小心着,之前被骗了36万,可是给我长了个记性。"
记者得知,李先生之前在这栋写字楼内被骗过好几次。" 这栋楼里以前有家理财投资公司,我在那里存了一年钱,对方不停地返钱,我还挣了一些。看着有门,我一下子就投进去了36万。结果一分没回来,公司倒了人也跑了。" 李先生还告诉记者,这两年骗子公司少多了,可损失的钱是回不来了。
知识陈旧有孤独感老年人易陷入骗局
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从需求而言,老年人有着较普遍的孤独感,内心需要陪伴和健康,很多保健品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这一特征,通过具有集体感、仪式感的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以此获取信任。
反思老年人易受骗的现状,老年群体自身确实有着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比如年龄增长促发的健康焦虑、家庭生活缺失带来的孤独感、急于自我价值实现产生的冒进等等。王忠武直言" 中国已经进入文化反哺的时代了" 。他解释说,老年人被骗术" 围猎" ,与老年人的知识陈旧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知识更新缓慢,而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更新太快了,年轻人尚需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对于思维趋于固化的老年人来说,要跟上时代步伐太困难了。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王忠武表示,老年人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在学习新事物方面处于弱势,这也形成了年轻人掌握的新知识" 秒杀" 老年人的" 反传统" 窘境,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子女觉得就是骗局,而父母却全然不知,深陷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