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关爱老年人
http://www.readmeok.com//2016-10/21_53294
山东商报
一辆红色摩托车,两面小红旗,外加简单行李,今年67岁的济南老人杨宝生7月底从解放阁出发,历时52天,途经80多个县,骑行1.4万多公里,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家属说他是“任性”,他自己觉得挺值,因为他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终于了却自己50年的夙愿。文/图 记者 于娜
杨宝生走过了长征路上40处标志性地点
骑行长征路是为圆17岁时的梦
“这可以说是我第二次走长征路,多年前没走完今年补上了。考虑到能否顺利走完不好说,所以这次行程只有极个别人知道。”上个月走完长征路的杨宝生,近日接受了本报的独家采访。67岁的杨宝生头发已花白,这个年纪决心重走长征路正是为了圆自己50年前那个“红色梦”。
1966年全国掀起了“大串联”活动,当年17岁的杨宝生便和其他10个同学从济南出发了。他们徒步到了南京,之后继续南下。“因为太辛苦,其他同学打起了退堂鼓,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我一个人。”杨宝生回忆说,“当时11个人共用一份介绍信,我们到江西鄱阳县找当地政府把信分开就各奔东西了。”到了江西,沿途“红色”精神感染着杨宝生,在其他同伴都返回山东的情况下,他决定自己继续走,此后经过井冈山到了瑞金。恰好那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大串联停止,他的徒步活动也戛然而止。1972年杨宝生入伍,当了四年兵。“第一次离开家乡,就从那时开始我喜欢上了旅游,本来想借此重走一遍长征路最终没完成,这也成为一直以来心底的一个愿望,希望有生之年能完成它。”
不会用导航,凭一本地图走完全程
今年7月26日,经过前后半年多的筹备,杨宝生骑着摩托车上路了。“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外地骑行的经历,但这次行程路远又偏僻,家人还是很不放心,看我这么坚定,最后还是没拗过我。”这次杨宝生把路线设计的十分详细,给自己规定了必须要到的“点”和必须要经过的路,“前期搜集资料包括印制条幅、地图,这趟下来计划的地方都去了,走了80多个县,为留纪念,每到一个标志点,我就到邮局在地图上盖个邮戳。”说着杨宝生铺开几幅卷轴,指着地图说:“你看这是在大别山、这是井冈山、瑞金……每个都盖了,代表了我的寻访足迹。”
这么远的路,一个老人独自骑车如何坚持下来?杨宝生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地图册告诉记者,因为不会用导航,又人生地不熟,绕路成了最大障碍,走路全凭这本地图。“实在不行就问路,多数时候语言不通,我就用笔写。”杨宝生为此也走了不少冤枉路。“有一次在一个村问完路,走着走着发现不对劲,周围也没人,就只好原路返回了。”
刚出发就翻车受伤,差点放弃
为重走长征路,杨宝生特意新买了一辆摩托车,买后没几天就骑着上路了。计划8月1日到南昌参加纪念活动,他走得有点赶,加上摩托车后箱重量不均衡,从大别山出来,没掌控好车速,杨宝生连人带车摔了出去,至今胳膊上还有两块疤痕。“摩托车飞出去10多米,油箱摔漏了,我右半边肋骨、大腿都疼,胳膊也抬不起来了。”杨宝生自己用胶粘好了油箱,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到了附近村医务室。他回忆说当时就决定要回济南。“摔伤后不能下蹲无法翻身,只能住旅馆,当晚我又仔细想了想,要是回去家人肯定就不让出来了,当年没吃没喝红军都能坚持,作为老军人我也不能退缩,想来想去还是想走完,哪怕走得慢点。”
除了身体伤痛,天气也制造了不少麻烦。南方夏天阴雨连连,杨宝生的衣服就没干过,有一次还把鞋垫烤出一个窟窿。潮湿又闷热,杨宝生后背生了痱子,他就用藿香正气水往身上浇,摔伤的地方怕感染,他就拿碘酒每天抹。“就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受点苦不算啥。”
拜访百岁老红军
不曾想他还是咱山东女婿
这次重走长征路杨宝生还专门去拜访了老红军王承登。今年初杨宝生从报纸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赴江西看望百岁老红军的新闻,王承登等人关心国家大事,邀请总书记到赣南看一看的事情,让他很是震撼。
经过多方打听,8月6日下午,杨宝生在赣州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王承登,一时间激动得说不出话。“老人虽然听不见了,但还是很热情,给我的党旗上签了名,还送给我一本他的自传。”杨宝生拿出书,上面签名字迹工整,看不出是出自一位102岁老人之手。“知道王老的老伴就是咱山东人时觉得更亲切了,见到他们就让我想到长征时的峥嵘岁月,特别感慨。”
一路上杨宝生不断被老区人民感动着。8月1日在南昌纪念馆,杨宝生摆出横幅征集签名,引来不少市民,其中一个老婆婆签完名后又回来专程给杨宝生送了个香瓜。今年中秋节当天,杨宝生骑行完全程回到济南,在济南战役纪念馆盖了最后一个章。他要把重走长征的资料整理出来留给小孙子,希望红色精神能世代传递下去。
老杨的“数字长征”
海拔4000米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这次行程中,杨宝生也爬上了夹金山,不过到4000米的时候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
2次流泪
旅程中杨宝生流了两次泪。“第一次是到湘江边,之前看史料说湘江战役是长征史上最悲壮红军死伤最多的一次,特意去了那里。”杨宝生在湘江边激动地跪倒在地,热泪盈眶。第二次则是在班佑,读着雕像上记录红军过草地的碑文,杨宝生激动流泪。
200多个国旗胸章
经过藏区学校,他将200多个国旗胸章别在红旗上免费发放,孩子们摘走一个就在旗上签一个名字,当地的孩子都很喜欢这份特殊的礼物。
1个笔记本
在杨宝生的众多“家伙事儿”里还有一个棕色的笔记本,封皮已经破旧不堪,这是杨宝生每天都要拿出来用的东西。他告诉记者,每天的出发时间、里程,住宿地等都要记在本子上,“就是怕有什么事忘了,所以走到哪记到哪。”
10斤
近两个月的行程杨宝生都是在赶路中度过,受伤、睡不好觉、甚至为节省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这些杨宝生都没敢告诉家里。回到济南杨宝生整整瘦了10斤,而在家提心吊胆的老伴赵雪琴也跟着瘦了四五斤。
山东商报
一辆红色摩托车,两面小红旗,外加简单行李,今年67岁的济南老人杨宝生7月底从解放阁出发,历时52天,途经80多个县,骑行1.4万多公里,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家属说他是“任性”,他自己觉得挺值,因为他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终于了却自己50年的夙愿。文/图 记者 于娜
杨宝生走过了长征路上40处标志性地点
骑行长征路是为圆17岁时的梦
“这可以说是我第二次走长征路,多年前没走完今年补上了。考虑到能否顺利走完不好说,所以这次行程只有极个别人知道。”上个月走完长征路的杨宝生,近日接受了本报的独家采访。67岁的杨宝生头发已花白,这个年纪决心重走长征路正是为了圆自己50年前那个“红色梦”。
1966年全国掀起了“大串联”活动,当年17岁的杨宝生便和其他10个同学从济南出发了。他们徒步到了南京,之后继续南下。“因为太辛苦,其他同学打起了退堂鼓,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我一个人。”杨宝生回忆说,“当时11个人共用一份介绍信,我们到江西鄱阳县找当地政府把信分开就各奔东西了。”到了江西,沿途“红色”精神感染着杨宝生,在其他同伴都返回山东的情况下,他决定自己继续走,此后经过井冈山到了瑞金。恰好那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大串联停止,他的徒步活动也戛然而止。1972年杨宝生入伍,当了四年兵。“第一次离开家乡,就从那时开始我喜欢上了旅游,本来想借此重走一遍长征路最终没完成,这也成为一直以来心底的一个愿望,希望有生之年能完成它。”
不会用导航,凭一本地图走完全程
今年7月26日,经过前后半年多的筹备,杨宝生骑着摩托车上路了。“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外地骑行的经历,但这次行程路远又偏僻,家人还是很不放心,看我这么坚定,最后还是没拗过我。”这次杨宝生把路线设计的十分详细,给自己规定了必须要到的“点”和必须要经过的路,“前期搜集资料包括印制条幅、地图,这趟下来计划的地方都去了,走了80多个县,为留纪念,每到一个标志点,我就到邮局在地图上盖个邮戳。”说着杨宝生铺开几幅卷轴,指着地图说:“你看这是在大别山、这是井冈山、瑞金……每个都盖了,代表了我的寻访足迹。”
这么远的路,一个老人独自骑车如何坚持下来?杨宝生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地图册告诉记者,因为不会用导航,又人生地不熟,绕路成了最大障碍,走路全凭这本地图。“实在不行就问路,多数时候语言不通,我就用笔写。”杨宝生为此也走了不少冤枉路。“有一次在一个村问完路,走着走着发现不对劲,周围也没人,就只好原路返回了。”
刚出发就翻车受伤,差点放弃
为重走长征路,杨宝生特意新买了一辆摩托车,买后没几天就骑着上路了。计划8月1日到南昌参加纪念活动,他走得有点赶,加上摩托车后箱重量不均衡,从大别山出来,没掌控好车速,杨宝生连人带车摔了出去,至今胳膊上还有两块疤痕。“摩托车飞出去10多米,油箱摔漏了,我右半边肋骨、大腿都疼,胳膊也抬不起来了。”杨宝生自己用胶粘好了油箱,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到了附近村医务室。他回忆说当时就决定要回济南。“摔伤后不能下蹲无法翻身,只能住旅馆,当晚我又仔细想了想,要是回去家人肯定就不让出来了,当年没吃没喝红军都能坚持,作为老军人我也不能退缩,想来想去还是想走完,哪怕走得慢点。”
除了身体伤痛,天气也制造了不少麻烦。南方夏天阴雨连连,杨宝生的衣服就没干过,有一次还把鞋垫烤出一个窟窿。潮湿又闷热,杨宝生后背生了痱子,他就用藿香正气水往身上浇,摔伤的地方怕感染,他就拿碘酒每天抹。“就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受点苦不算啥。”
拜访百岁老红军
不曾想他还是咱山东女婿
这次重走长征路杨宝生还专门去拜访了老红军王承登。今年初杨宝生从报纸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赴江西看望百岁老红军的新闻,王承登等人关心国家大事,邀请总书记到赣南看一看的事情,让他很是震撼。
经过多方打听,8月6日下午,杨宝生在赣州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王承登,一时间激动得说不出话。“老人虽然听不见了,但还是很热情,给我的党旗上签了名,还送给我一本他的自传。”杨宝生拿出书,上面签名字迹工整,看不出是出自一位102岁老人之手。“知道王老的老伴就是咱山东人时觉得更亲切了,见到他们就让我想到长征时的峥嵘岁月,特别感慨。”
一路上杨宝生不断被老区人民感动着。8月1日在南昌纪念馆,杨宝生摆出横幅征集签名,引来不少市民,其中一个老婆婆签完名后又回来专程给杨宝生送了个香瓜。今年中秋节当天,杨宝生骑行完全程回到济南,在济南战役纪念馆盖了最后一个章。他要把重走长征的资料整理出来留给小孙子,希望红色精神能世代传递下去。
老杨的“数字长征”
海拔4000米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这次行程中,杨宝生也爬上了夹金山,不过到4000米的时候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
2次流泪
旅程中杨宝生流了两次泪。“第一次是到湘江边,之前看史料说湘江战役是长征史上最悲壮红军死伤最多的一次,特意去了那里。”杨宝生在湘江边激动地跪倒在地,热泪盈眶。第二次则是在班佑,读着雕像上记录红军过草地的碑文,杨宝生激动流泪。
200多个国旗胸章
经过藏区学校,他将200多个国旗胸章别在红旗上免费发放,孩子们摘走一个就在旗上签一个名字,当地的孩子都很喜欢这份特殊的礼物。
1个笔记本
在杨宝生的众多“家伙事儿”里还有一个棕色的笔记本,封皮已经破旧不堪,这是杨宝生每天都要拿出来用的东西。他告诉记者,每天的出发时间、里程,住宿地等都要记在本子上,“就是怕有什么事忘了,所以走到哪记到哪。”
10斤
近两个月的行程杨宝生都是在赶路中度过,受伤、睡不好觉、甚至为节省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这些杨宝生都没敢告诉家里。回到济南杨宝生整整瘦了10斤,而在家提心吊胆的老伴赵雪琴也跟着瘦了四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