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关爱老年人
http://www.readmeok.com//2014-6/27_31290
山东商报
少小离家,颇能闯荡的李先航一手创办了多家企业,外乡打拼带给他足够的物质财富。已届六旬高龄,李先航带着自己的乡村梦想回到了菏泽单县的乡间,并试图用免费大锅饭、建传统学堂、普及孝文化的方式带回以往乡间守望相助、互帮互济等传统的价值观。管窥李先航的“复兴”路径,与传统社会中农村的“乡绅自治”也有颇多契合之处。 文/图记者林彦银
以前给钱现在办“大锅饭”
考虑到村民关系如今不像以前那么自在、融洽,大家各忙各的,交流不畅通,就希望通过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加深彼此关系。
78岁的菏泽单县曹店村农民李德忠已很久没在家里做过早饭了,自从年后,曹店村就架设了一口大锅,免费向村里上百名老少提供早饭和午饭。这口锅装在村子的西北边,由于大锅体积庞大,直径一米半多,村民就将其露天安置,并搭了一个草棚子。这个主意,是由曹店村走出去的村民李先航提出的,如今他正在进行曹店村的旧村改造。李先航对本报记者说,“我主要是考虑到村民关系如今不像以前那么自在、融洽,大家各忙各的,交流不畅通,就希望通过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加深彼此关系。”李先航如今年近六旬,他早先就在菏泽创办了沼气设备生产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公司已拥有上千名员工,甚至还有3所技术学校……”后来,李先航在北京创办了目前一家规模较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现在,李先航仍然主要忙于企业的事情,空闲时间会回到村里看看,平常村里事宜,他交由菏泽人马成银负责。
采访中,李先航非常低调,不愿提及自己的履历,也不愿出现在媒体上。周围人说,李先航“发达”后,曾经给过村里一些钱,但也没见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年后,李先航安排人建了这样的免费食堂,原则上让村里的老幼免费吃。此外,为了鼓励村民孝敬老人、多做善事,宣传栏上张贴的“就餐注意事项”里还特意强调,“凡被评为五好家庭的成员孝子爱心人均可在此免费就餐”。
“大家一起吃饭,热乎乎的”
“大家在一起吃饭,热乎乎的,可别提有多高兴了。”有老人说,每次吃完饭后他都会待在食堂,跟其他人聊聊,有时也会看看村里的改造情况。
78岁的李德忠已经吃了四个多月的大锅饭,虽然饭菜的味道并不如家里老伴做得好,但最让他舒心的,是能跟很多乡亲凑在一起。
“大家吃饭的时候可以聊聊家常,谈谈自己知道的新鲜事。”李德忠说。这一切都让他想起了以前大家伙蹲在家门口吃饭聊天的情景。
记者到访的当天,正值中午时分,食堂的电视前,几十位80岁左右的老年人坐在一起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的老人听力不太好,想让现场的村民换成电影。不过,在劝说下,老人还是改变了自己的主意。“义工说得对,我听不见但是有人能听见,不能为了我自己耽误了大家。”下午1点,大锅饭被端上了老人的饭桌。有些老人的菜盛多了,就拨给菜少的老人。有些老人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吃的,也主动分给其他人吃。“大家在一起吃饭,热乎乎的,可别提有多高兴了。”有老人说,每次吃完饭后他都会待在食堂,跟其他人聊聊,有时也会看看村里的改造情况。
而对那些出门不方便的老人,村里还专门有人盛菜打饭送到家。李德忠告诉记者,他的老父亲今年都已经102岁了。“他没办法过来吃饭,都是义工给他把饭送过去。”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李德忠老伴的压力,她每天只需要做一顿晚饭就可以了。
记者了解到,曹店村600多口人中,当下有200多人在外务工,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一口饭能改变什么
李先过捐小麦一袋、李先鹏捐款100元……一张捐献单,贴在了菏泽单县曹店村的食堂门口,上百人的名字,红纸黑字,醒目而又温情。这张捐献单,是当地村民对上百人免费“大锅饭”的朴素支持。
同是“先”字辈的李先航,先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支起了这口锅,近半年后,已然变成全村老少的共同维系。打饭后,老老少少坐在一起共吃这碗饭,唠着家常、品评着饭菜的味道,也让很多人重拾昔日乡村的感觉。与这口饭一起,村里还慢慢多了很多“义工”,大家伙一起义务修路、盖房、打木工活……
村里多了许多“义工”
现在只要村里有需要,凡是在家闲着的村民都会主动出来做义工。
自从李先航为村里出资办起了免费大锅饭之后,村里悄然发生着改变,最先涌动的,是村民的热情。
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办起大锅饭之后,她就开始义务到伙房帮着做饭。如今,村里的妇女每天都会轮流到伙房帮忙。“这些都是自愿的,能为村里的老人帮忙,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村民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主动为伙房提供蔬菜、面粉等物品。”马成银说,记者在伙房外的宣传栏上也看到一些村民的捐献名单,有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得知村里办起了免费的大锅饭,还主动捐了一些钱。此外,其他村的村民也有为大锅饭捐钱捐物的,马成银计算,这短短几个月里,村里就收到两万多元捐款,如今大锅饭已经是全村人在维系。
马成银还告诉记者,不仅食堂里有义工,村里还有一支三四十人的义工队伍。“最近他们正在组织修路,食堂外的路也是他们修的。因最近村里正在建设礼堂,一些村民也都赶到这里帮忙。现在只要村里有需要,凡是在家闲着的村民都会主动出来做义工。”
有在修路的年轻人说:“这几年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凑在一起干活,这次趁着义务劳动多跟他们聊聊。”
在这些义工中,村民李师傅是一名技术工,从年初他就开始为食堂制作长条板凳。“我都很多年不干木工了,听说村里的食堂和礼堂需要板凳,我就和其他村民开始制作板凳。”吴师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义务为村民提供服务,制作板凳用的木材也都是村民免费提供的.
山东商报
少小离家,颇能闯荡的李先航一手创办了多家企业,外乡打拼带给他足够的物质财富。已届六旬高龄,李先航带着自己的乡村梦想回到了菏泽单县的乡间,并试图用免费大锅饭、建传统学堂、普及孝文化的方式带回以往乡间守望相助、互帮互济等传统的价值观。管窥李先航的“复兴”路径,与传统社会中农村的“乡绅自治”也有颇多契合之处。 文/图记者林彦银
以前给钱现在办“大锅饭”
考虑到村民关系如今不像以前那么自在、融洽,大家各忙各的,交流不畅通,就希望通过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加深彼此关系。
78岁的菏泽单县曹店村农民李德忠已很久没在家里做过早饭了,自从年后,曹店村就架设了一口大锅,免费向村里上百名老少提供早饭和午饭。这口锅装在村子的西北边,由于大锅体积庞大,直径一米半多,村民就将其露天安置,并搭了一个草棚子。这个主意,是由曹店村走出去的村民李先航提出的,如今他正在进行曹店村的旧村改造。李先航对本报记者说,“我主要是考虑到村民关系如今不像以前那么自在、融洽,大家各忙各的,交流不畅通,就希望通过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加深彼此关系。”李先航如今年近六旬,他早先就在菏泽创办了沼气设备生产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公司已拥有上千名员工,甚至还有3所技术学校……”后来,李先航在北京创办了目前一家规模较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现在,李先航仍然主要忙于企业的事情,空闲时间会回到村里看看,平常村里事宜,他交由菏泽人马成银负责。
采访中,李先航非常低调,不愿提及自己的履历,也不愿出现在媒体上。周围人说,李先航“发达”后,曾经给过村里一些钱,但也没见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年后,李先航安排人建了这样的免费食堂,原则上让村里的老幼免费吃。此外,为了鼓励村民孝敬老人、多做善事,宣传栏上张贴的“就餐注意事项”里还特意强调,“凡被评为五好家庭的成员孝子爱心人均可在此免费就餐”。
“大家一起吃饭,热乎乎的”
“大家在一起吃饭,热乎乎的,可别提有多高兴了。”有老人说,每次吃完饭后他都会待在食堂,跟其他人聊聊,有时也会看看村里的改造情况。
78岁的李德忠已经吃了四个多月的大锅饭,虽然饭菜的味道并不如家里老伴做得好,但最让他舒心的,是能跟很多乡亲凑在一起。
“大家吃饭的时候可以聊聊家常,谈谈自己知道的新鲜事。”李德忠说。这一切都让他想起了以前大家伙蹲在家门口吃饭聊天的情景。
记者到访的当天,正值中午时分,食堂的电视前,几十位80岁左右的老年人坐在一起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的老人听力不太好,想让现场的村民换成电影。不过,在劝说下,老人还是改变了自己的主意。“义工说得对,我听不见但是有人能听见,不能为了我自己耽误了大家。”下午1点,大锅饭被端上了老人的饭桌。有些老人的菜盛多了,就拨给菜少的老人。有些老人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吃的,也主动分给其他人吃。“大家在一起吃饭,热乎乎的,可别提有多高兴了。”有老人说,每次吃完饭后他都会待在食堂,跟其他人聊聊,有时也会看看村里的改造情况。
而对那些出门不方便的老人,村里还专门有人盛菜打饭送到家。李德忠告诉记者,他的老父亲今年都已经102岁了。“他没办法过来吃饭,都是义工给他把饭送过去。”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李德忠老伴的压力,她每天只需要做一顿晚饭就可以了。
记者了解到,曹店村600多口人中,当下有200多人在外务工,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一口饭能改变什么
李先过捐小麦一袋、李先鹏捐款100元……一张捐献单,贴在了菏泽单县曹店村的食堂门口,上百人的名字,红纸黑字,醒目而又温情。这张捐献单,是当地村民对上百人免费“大锅饭”的朴素支持。
同是“先”字辈的李先航,先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支起了这口锅,近半年后,已然变成全村老少的共同维系。打饭后,老老少少坐在一起共吃这碗饭,唠着家常、品评着饭菜的味道,也让很多人重拾昔日乡村的感觉。与这口饭一起,村里还慢慢多了很多“义工”,大家伙一起义务修路、盖房、打木工活……
村里多了许多“义工”
现在只要村里有需要,凡是在家闲着的村民都会主动出来做义工。
自从李先航为村里出资办起了免费大锅饭之后,村里悄然发生着改变,最先涌动的,是村民的热情。
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办起大锅饭之后,她就开始义务到伙房帮着做饭。如今,村里的妇女每天都会轮流到伙房帮忙。“这些都是自愿的,能为村里的老人帮忙,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村民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主动为伙房提供蔬菜、面粉等物品。”马成银说,记者在伙房外的宣传栏上也看到一些村民的捐献名单,有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得知村里办起了免费的大锅饭,还主动捐了一些钱。此外,其他村的村民也有为大锅饭捐钱捐物的,马成银计算,这短短几个月里,村里就收到两万多元捐款,如今大锅饭已经是全村人在维系。
马成银还告诉记者,不仅食堂里有义工,村里还有一支三四十人的义工队伍。“最近他们正在组织修路,食堂外的路也是他们修的。因最近村里正在建设礼堂,一些村民也都赶到这里帮忙。现在只要村里有需要,凡是在家闲着的村民都会主动出来做义工。”
有在修路的年轻人说:“这几年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凑在一起干活,这次趁着义务劳动多跟他们聊聊。”
在这些义工中,村民李师傅是一名技术工,从年初他就开始为食堂制作长条板凳。“我都很多年不干木工了,听说村里的食堂和礼堂需要板凳,我就和其他村民开始制作板凳。”吴师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义务为村民提供服务,制作板凳用的木材也都是村民免费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