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信息网络文摘
转载自http://www.cunews.edu.cn/Article/huadong/xiaoyuan/201211/56517
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传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已无法涵盖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大学的职能之一这一观念日益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可。毋庸置疑,大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教育传统。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互动的关系,它与政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相比,后者是显性的、表层的,容易为人们察觉和把握,而文化作用的方式是潜藏于人类主体行为之后的,是隐性的、内敛的。正如我国比较教育学者顾明远所说:“教育犹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有彻底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才能彻底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在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为主导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大学文化建设在整个大学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有了更高的认识。大学文化建设不再只是政工部门、宣传部门的任务,而是举全校之力,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集结起来,全校师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结合本岗位实际去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建设鼓励全体师生探索和思考学校历史传统,启发对新时期学校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期盼。大学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严酷的今天,高校的影响力、竞争力成为大学生命力的强有力保证。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不担心竞争,也不存在竞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随之改革,大学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的同时,竞争机制也悄然分布在了象牙塔。高水平师资、优质生源,各级各层次科研教研项目以及产学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优秀的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成为增强高校竞争力的强有力武器。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主题。文化建设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方面的建设。精神文化体现在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意识形态,能体现学校办学历史、凝练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制度文化就是大学制定的内部行为规范,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学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环境文化包括大学一切物质形态内容的总和以及大学师生员工一切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文化。具体来讲,环境文化体现在学校形象系统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
二、 国际化办学作为文化建设特色的重要性
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大学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在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要求我们要克服传统的保守思想和狭隘的本土观念,拓展视野,从全球角度出发,认识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确立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国际化的观念。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必然会冲击或者激励传统高校的文化建设,补充新鲜的元素,促使高校文化建设更加理性、健康地良性发展。
三、实现国际化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适应高等学校建设国际化这一发展趋势,强化开放办学意识,丰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内容,提高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成为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目标。
(一) 精神文化建设
1. 提高外事干部队伍文化素养。有计划的组织外事干部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外语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外事理论及实践能力;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外事政策、前沿理论和知识讲座;组织外事干部有针对性开展国别和外事工作研究,着力打造一支文化素养较高的外事干部队伍。
2. 大力加强中外教师、学生交流,拓宽师生国际文化视野。筹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扩大外籍教师聘请规模,提高专业课外籍教师比例,吸引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研究和短期工作;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鼓励本校教师出国进修、访学或开展学术交流;增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海外游学、短期访学、留学或实习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3. 培育国际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与校外有关机构、团体合作,打造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教学基地;在留学生教学中,开展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增设中国文化通识课程;组织留学生成立太极扇表演队、舞蹈队、足球队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及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项文化赛事。
4. 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际优秀文艺团体来校交流演出;举办中、外文化艺术节,促进中、外师生跨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认同;组织外籍教师、留学生民族文化主题月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互动交融,开展评选文化交流使者活动;引导外籍教师、留学生参加学校文化活动。
5. 推动对外文化宣传、传播。外事礼品设计、外事宣传资料制作体现学校标识,展示学校文化特色;以海外孔子学院、游学项目为途径,推动校内文艺社团及精品文化活动项目出境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校文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与境外友好学校、团体在文化活动方面的互动,加强交流访问和文化输出。
(二)制度文化建设
审视、梳理现有外事工作制度,根据学校外事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为实现学校外事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环境文化建设
协调相关部门,对外国专家公寓、留学生公寓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与美化,打造文化景观长廊,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学校文化特色,融入世界优秀文化元素,构建一体多元的国际化文化环境;留学生教室室内及周边环境设计彰显中国文化、学校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传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已无法涵盖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大学的职能之一这一观念日益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可。毋庸置疑,大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教育传统。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互动的关系,它与政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相比,后者是显性的、表层的,容易为人们察觉和把握,而文化作用的方式是潜藏于人类主体行为之后的,是隐性的、内敛的。正如我国比较教育学者顾明远所说:“教育犹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有彻底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才能彻底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在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为主导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大学文化建设在整个大学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有了更高的认识。大学文化建设不再只是政工部门、宣传部门的任务,而是举全校之力,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集结起来,全校师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结合本岗位实际去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建设鼓励全体师生探索和思考学校历史传统,启发对新时期学校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期盼。大学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严酷的今天,高校的影响力、竞争力成为大学生命力的强有力保证。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不担心竞争,也不存在竞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随之改革,大学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的同时,竞争机制也悄然分布在了象牙塔。高水平师资、优质生源,各级各层次科研教研项目以及产学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优秀的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成为增强高校竞争力的强有力武器。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主题。文化建设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方面的建设。精神文化体现在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意识形态,能体现学校办学历史、凝练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制度文化就是大学制定的内部行为规范,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学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环境文化包括大学一切物质形态内容的总和以及大学师生员工一切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文化。具体来讲,环境文化体现在学校形象系统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
二、 国际化办学作为文化建设特色的重要性
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大学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在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要求我们要克服传统的保守思想和狭隘的本土观念,拓展视野,从全球角度出发,认识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确立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国际化的观念。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必然会冲击或者激励传统高校的文化建设,补充新鲜的元素,促使高校文化建设更加理性、健康地良性发展。
三、实现国际化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适应高等学校建设国际化这一发展趋势,强化开放办学意识,丰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内容,提高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成为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目标。
(一) 精神文化建设
1. 提高外事干部队伍文化素养。有计划的组织外事干部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外语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外事理论及实践能力;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外事政策、前沿理论和知识讲座;组织外事干部有针对性开展国别和外事工作研究,着力打造一支文化素养较高的外事干部队伍。
2. 大力加强中外教师、学生交流,拓宽师生国际文化视野。筹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扩大外籍教师聘请规模,提高专业课外籍教师比例,吸引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研究和短期工作;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鼓励本校教师出国进修、访学或开展学术交流;增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海外游学、短期访学、留学或实习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3. 培育国际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与校外有关机构、团体合作,打造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教学基地;在留学生教学中,开展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增设中国文化通识课程;组织留学生成立太极扇表演队、舞蹈队、足球队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及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项文化赛事。
4. 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际优秀文艺团体来校交流演出;举办中、外文化艺术节,促进中、外师生跨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认同;组织外籍教师、留学生民族文化主题月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互动交融,开展评选文化交流使者活动;引导外籍教师、留学生参加学校文化活动。
5. 推动对外文化宣传、传播。外事礼品设计、外事宣传资料制作体现学校标识,展示学校文化特色;以海外孔子学院、游学项目为途径,推动校内文艺社团及精品文化活动项目出境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校文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与境外友好学校、团体在文化活动方面的互动,加强交流访问和文化输出。
(二)制度文化建设
审视、梳理现有外事工作制度,根据学校外事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为实现学校外事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环境文化建设
协调相关部门,对外国专家公寓、留学生公寓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与美化,打造文化景观长廊,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学校文化特色,融入世界优秀文化元素,构建一体多元的国际化文化环境;留学生教室室内及周边环境设计彰显中国文化、学校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