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首届“创业齐鲁
  根据支持政策,创业企业类优胜人选将直接纳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考察程序,符合条件者可确认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享受科技创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有关支持政策;创业团队类优胜人选将在一年内保留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候选资格,一年内在我省注册成立企业的,符合条件者直接进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考察程序;



此外,参赛项目还将获得系列普惠政策支持。开放式赛事平台,开放“山东机会”打造“人才山东”品牌“参赛选手中,博士占比大概达到了70%左右。”这是医养健康领域评委之一、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建新的粗略统计。他表示,纵观本次大赛,参赛选手不仅学历高,“外来人才多”也是一大典型特点。


“不少北京、上海的高层次人才甚至全国知名专家来到山东来创新创业,从侧面也反映出山东创新创业环境与氛围在逐渐变好。”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本次大赛共有264名参赛选手进入领域决赛,其中,省外创业团队类选手就有35人。

在烟台赛区,有一名从美国赶来的90后创业者,老家是烟台的刘昊这次带来的是Smartenius新型结构监测纳米传感器项目,谈起这次大赛感受时,“我们在美国的团队基本都是同学和同乡组成,通过国内老师得知本次大赛消息,我们也想来试试,不论结果如何,我们是要回山东发展的,除了‘乡情’等文化因素之外,山东这几年的人才发展环境变化非常大,大赛给了我们年轻创业者一个公平展示的平台,而且大赛评委能指出项目本身的痛点并提出建议,这次大赛的质量非常高。”

除了本次大赛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选手,还吸引了省内外创投机构的关注,在青岛赛区,山东开来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东升一边关注着正在路演的项目,一边还要跟看中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洽谈,“总体感觉项目质量不错,新技术多,有的在商业模式上也给了我们惊喜”;

在烟台赛区,来自天津的一位创投机构的评判团代表表示:“山东通过这个大赛,把最优质的人才项目展现在资本市场面前,让人才走出‘技术圈’模式,引导着人才去接近‘管理圈和市场圈’,这是对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最大助推。”可以说,本次大赛既为海内外创业英才开放了“山东机会”,也为天下英才认识“人才山东”开辟了窗口。

好技术叠加好市场,大赛虹吸效应凸显“山东,已是创业沃土!”在济南赛区,选手中有一位“山东女婿”。“我是山东女婿,5月份得知这次大赛的消息后,就想来抓一抓‘山东机会’。”

来自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信息安全团队的史闻博主动亮出了自己的“山东身份”。史闻博表示:“山东通过开放公平的大赛形式,向全世界传达了山东对人才和好项目的重视和渴望,让高层次人才感受到诚意,认识到山东是创业的沃土。”

山东不仅仅提供了“沃土”,还通过大赛引导人才关注思维转变、企业运营等问题。在青岛赛区,来自山东省科学院的刘志刚表示:“高层次人才创业首先需要从技术思维转变到市场思维。大部分高层次人才习惯于技术思维,但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多依靠市场思维和市场模式。这次大赛的亮点之一,在于它推动人才向市场思维转变,人才可以直面银行、创投、基金、担保等金融机构。把人才工程遴选与大赛路演结合起来,把技术与市场对接起来,给了产业领军人才更多机会。”

同样在青岛赛区,高端装备组一位省外评委对此次大赛的评价一语中的:“这个大赛的虹吸效应在逐步凸显,将不断为山东汇聚更多的人才关注度和项目资源;此外,通过广泛传播,山东向外展示了自己就是一个创业沃土,名副其实。”本次大赛的虹吸效应不仅仅在于带来了人才和关注度,还带来了产学研前沿性课题的思考。在潍坊赛区,关于“好技术与好市场”的讨论尤为热烈。现代高效农业企业组选手黄超表示,自己既做过科研工作,也做过企业高管,“好技术不一定代表市场好,这要看技术成果是否能为市场接受。很多好的技术之所以产业化不理想,除了技术本身问题之外,技术成果的对接、应用与转移这一中间环节也很关键,应用方向、产业化线路等环节都将决定成果的命运。

最终问题还是回到了产学研问题上,人才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产学研转化平台。这个大赛很接市场地气,把这个课题推向前台,给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带来新思考。”大赛主办方表示,山东正努力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正在全面整合优化人才政策、资源、资金、力量,集全省之力打造“人才山东”品牌,希望所有创业人才在山东这片创业热土上打拼出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大赛刚刚落下帷幕,创业者已经策马上路,一波产业新动能正在喷薄而出。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正全面推进的当下,群英荟萃齐鲁,云程发轫,万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