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101位逝者海葬5年来最多 骨灰撒海不污染水质
  http://news.ijntv.cn/jn/jnms/2017-04-23/164981
来源:济南时报


家属们将骨灰坛放入海中送亲人魂归大海 记者赵樱宁 摄22日9时许,在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济南101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簇拥下融入大海,回归自然。本次海葬活动中,逝者中最大的96岁、最小的39岁。据悉,济南海葬活动举办5年来,今年是人数最多的一次。上午8时许,公祭仪式正式开始。和往年不同,今年祭奠仪式在青岛市殡仪馆举办。逝者家属根据号码领取鲜花,抱着骨灰坛,排队静立。记者看到,公祭仪式台旁有罗马柱和绿地毯铺设,伴随哀乐气氛庄重肃穆。在司仪诵读海葬祭文的过程中,不少家属默默抽泣。公祭仪式结束后,家属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路引乘车来到奥帆基地按序登船。据介绍,这也是5年来首次更换骨灰撒海地点。

15分钟左右,海葬船起航到达指定区域撒海,家属们依次将可降解骨灰坛慢慢放入海中。洁白骨灰坛犹如一朵朵莲花,随着海水的波动向四周飘散,在鲜花的陪伴和亲人挥泪告别声中,慢慢沉入海底。

据济南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于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根据国家海洋局青岛分局专业测定,青岛的骨灰撒海区域确定在大麦岛外海、主航道内侧。记者发现,今年的可降解骨灰坛与往年并不相同。“今年的骨灰坛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坛口增大,坛身多了三个孔,方便进水沉坛。”济南市殡仪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骨灰坛是特定的砂土材质,在海水里不到一小时就能溶解。济南首次海葬于2013年举行,之后每年举行一次,参加的逝者人数分别为20、77、75、74、101位。截至目前,已有347位逝者魂归大海。

故事讲述不少逝者生前指定海葬不差钱只希望回归自然母亲是老一辈知识分子 很早就立下字据不留墓巩强与妻子以及两个姐姐,跪在船头目送母亲的骨灰坛慢慢沉入海底。说起选择海葬的原因,巩强告诉记者,老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有了不留墓地骨灰入海的念头。“我母亲林素惠于1931年出生,去年因疾病离开我们,走的时候85岁。”巩强说,老人是1951年的注册会计师,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人照顾我们姐弟3个。

”不仅如此,林素惠老人生前还是社区调解员,热心肠帮助解决邻里纠纷,经常捐款捐物给困难的人。随着年龄渐长以及济南海葬活动的开启,林素惠写了几句话给儿女们留下:“人过七十古来稀,当日火化莫停留,不告亲朋不见墓,撒入大海向东流。”巩强说,自己和姐姐一家都能理解母亲的选择,“她常说人从大自然来,走时就要回归大自然,多一个人不留墓,就能为子孙后代多留一份土地资源。”娘俩相依为命女儿先走一步 老人将她海葬不留孤坟“去年海葬过后,有一位已经移民国外的济南市民向我们咨询相关事宜,希望能为过世老人报名。”莲花山殡仪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过完年,这位远在国外的家属再次咨询报名情况,并于3月份提前回到济南,为老人办理海葬手续。相对于高龄老人的离去,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李女士今年62岁,老伴走得早,仅有一个独女。“去年年底,39岁的女儿突发疾病两周就不在了,现在家里只剩下我一人。”李女士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并不是没有钱给女儿买墓地,“她没有结婚也没孩子,等我百年之后,谁去为她扫墓?生前女儿最爱大海,不如让她永远在海里看日升月落,好过孤坟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