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济南信息网络文摘
http://news.e23.cn/jnnews/2017-03-05/2017030500013
舜网-济南时报author:赵世杰 梁睿
4日下午,赵老太在泺源大街附近摆摊。记者赵世杰 实习生梁睿 摄
如果赵明华(化名)老人身上有定位器,那么在地图上就会看到老人每天画出的一条长长直线&mdash&mdash挑着六七十斤重的扁担,从南部山区到市区卖农货,来回近60公里。这条摆摊路,赵老太已经走了8年&hellip&hellip
5年前老伴去世、2年前儿子意外从高处坠落&hellip&hellip这些都给赵老太的脚步增添了一丝坚毅,以前只是贴补家用,现在整个家都得跟儿媳一起扛着。除了照顾重伤的儿子,赵老太还要照顾比她小一岁身体不好的亲家母,再加上15岁正在上初中的孙女,一家5口人生活的重担被装进了这编织袋里,被这位75岁、满头银丝的老人用扁担挑起扛在了肩上。
●一个路边上不起眼的小摊:
地上铺着编织袋 菜米蛋等整齐摆一起
买点吧老哥哥,这菜不错,姜都是没熏过的,给你称点?4日下午,在泺源大街附近,一位满头银丝、穿着灰色棉袄的老太太坐在石阶上,倚着身后一家店铺的外墙。地上铺着一张不大的编织袋,装在塑料袋里的小米、油菜、生姜还有鸭蛋等农货,被一袋一袋挨着整齐地摆在一起。整个简陋的摊位一共不到两平方米,要是不仔细看,还真注意不到这个小摊。
老太太双脚顺着石阶笼着扁担,脚上的小布鞋几乎看不出它原本的颜色,一旁还有一个编织袋里装着些菜。这些都是自己家里种的,种类不多,但是保准好吃。老太太笑着向稍作停留的路人介绍着。
看看你牙都没了,还笑呢。一旁商铺的老板在旁边打趣道,但老太太似乎耳朵不好,没听清,依旧还是哈哈笑着。附近商铺老板告诉记者,老太太姓赵,家在仲宫,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她挑着扁担过来卖菜,来的时间不太固定,但老太太性格不错,附近的人都知道她,看她不容易,卖的东西也挺好,我们有时候自己也买一些。
●一条单程30多公里摆摊路:
挑60多斤农货倒公交 老人已坚持8年
赵老太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坐着88路支线从张家庄村到仲宫,再从仲宫乘坐88路公交车一直到终点站&hellip&hellip
每天9:00左右,赵老太都会在青年桥附近的一处小角落里支起小摊12:00左右,啃着从路边买的烧饼,挑着扁担把小摊挪到泺源大街附近15: 00,再把摊子挪到制锦街附近&hellip&hellip从青年桥到泺源大街再到制锦街,每一段都是短短1公里的路,赵老太却要走上半个小时,并不是70多岁的她身体不好,而是这六七十斤的货物压得她不得不放慢脚步,时不时换个肩膀来扛。
在制锦街附近的集市上,赵老太要一直待到傍晚才往家走,这附近有个仲宫的孩子,有时候碰上了就把我捎回去,碰不上我就自己坐公交。有时回去晚了,赶不上仲宫到村里的88路支线,剩下的这5公里路,赵老太就要走回去&hellip&hellip到家后,她还要到地里把第二天要卖的菜摘出来,最晚也就到12点吧,反正岁数大了觉也少。说完,赵老太又大笑起来。
从张家庄村到仲宫再到制锦街,这条30多公里的摆摊路,赵老太已经走了8年。
●一个不易操持的五口之家:
老伴去世儿子重伤 她和儿媳撑起这个家
之前,赵老太还有老伴陪着一起卖菜,当时我们在家种地,然后一块到集市上卖,可没想到5年前老头没了。赵老太说,自己有3个孩子,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干家政和保姆,自己和在工地打零工的儿子儿媳住在一起。2年前一场意外,让赵老太的儿子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工地干活时从8米多高的楼上摔下,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现在刚刚勉强能生活自理,他好好活着我就知足了,也不用他干啥活了。
听说记者要来,赵老太特意给自己放了个假:家里衣服好久没洗了,正好趁着今天把衣服洗了。还没到家,她指着门口一个弯着腰、端着水盆缓缓向屋里走的老人说,那是我亲家婆,比我小一岁,不大能干活自己没法过,我就叫她过来一起住了。赵老太说,亲家婆身体不好、血压高,隔几周就要去输点滴,耳朵和眼睛也都有毛病。现在她基本干不了什么重活,我中午在外面,她就只能自己用开水泡着馍馍吃。
再加上在初中住校的孙女,一家五口吃穿的担子全都落在了赵老太和在外打零工的儿媳身上。
●一个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
每天睡四五个小时 家里困难就慢慢解决吧
赵老太告诉记者,白天忙着卖菜,晚上就成了她收菜的主要时间。每天晚上回到家,赵老太简单吃点饭之后就去地里忙活了,地里没有灯,她就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小镰刀去收菜,菜要是不收,第二天就没得卖。有时菜不够卖的,她就上村里收一些,再去市区卖,在家待着就没钱啊,这样好歹还能挣个跑腿钱。说这话时,赵老太又笑了。
儿子身体状况慢慢变好,除了家里正常的花销,供上初中的孙女读书成了老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她现在在学校住校,一周才能回来一次,花得也要比以前多一些。赵老太说,每周都是她亲手给孙女生活费,一般一周给她70块钱,如果菜卖得好就给80块,也让她吃得稍微好点儿。让孙女过得好,成了老人每天坚持的最大动力。
赵老太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脸上看不出任何疲惫的神色,家里困难,咱们慢慢解决吧,儿子都死里逃生了,咱也坚持坚持。也许是想到了孙女长大了、儿子康复了的画面,老人又笑了。
舜网-济南时报author:赵世杰 梁睿
4日下午,赵老太在泺源大街附近摆摊。记者赵世杰 实习生梁睿 摄
如果赵明华(化名)老人身上有定位器,那么在地图上就会看到老人每天画出的一条长长直线&mdash&mdash挑着六七十斤重的扁担,从南部山区到市区卖农货,来回近60公里。这条摆摊路,赵老太已经走了8年&hellip&hellip
5年前老伴去世、2年前儿子意外从高处坠落&hellip&hellip这些都给赵老太的脚步增添了一丝坚毅,以前只是贴补家用,现在整个家都得跟儿媳一起扛着。除了照顾重伤的儿子,赵老太还要照顾比她小一岁身体不好的亲家母,再加上15岁正在上初中的孙女,一家5口人生活的重担被装进了这编织袋里,被这位75岁、满头银丝的老人用扁担挑起扛在了肩上。
●一个路边上不起眼的小摊:
地上铺着编织袋 菜米蛋等整齐摆一起
买点吧老哥哥,这菜不错,姜都是没熏过的,给你称点?4日下午,在泺源大街附近,一位满头银丝、穿着灰色棉袄的老太太坐在石阶上,倚着身后一家店铺的外墙。地上铺着一张不大的编织袋,装在塑料袋里的小米、油菜、生姜还有鸭蛋等农货,被一袋一袋挨着整齐地摆在一起。整个简陋的摊位一共不到两平方米,要是不仔细看,还真注意不到这个小摊。
老太太双脚顺着石阶笼着扁担,脚上的小布鞋几乎看不出它原本的颜色,一旁还有一个编织袋里装着些菜。这些都是自己家里种的,种类不多,但是保准好吃。老太太笑着向稍作停留的路人介绍着。
看看你牙都没了,还笑呢。一旁商铺的老板在旁边打趣道,但老太太似乎耳朵不好,没听清,依旧还是哈哈笑着。附近商铺老板告诉记者,老太太姓赵,家在仲宫,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她挑着扁担过来卖菜,来的时间不太固定,但老太太性格不错,附近的人都知道她,看她不容易,卖的东西也挺好,我们有时候自己也买一些。
●一条单程30多公里摆摊路:
挑60多斤农货倒公交 老人已坚持8年
赵老太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坐着88路支线从张家庄村到仲宫,再从仲宫乘坐88路公交车一直到终点站&hellip&hellip
每天9:00左右,赵老太都会在青年桥附近的一处小角落里支起小摊12:00左右,啃着从路边买的烧饼,挑着扁担把小摊挪到泺源大街附近15: 00,再把摊子挪到制锦街附近&hellip&hellip从青年桥到泺源大街再到制锦街,每一段都是短短1公里的路,赵老太却要走上半个小时,并不是70多岁的她身体不好,而是这六七十斤的货物压得她不得不放慢脚步,时不时换个肩膀来扛。
在制锦街附近的集市上,赵老太要一直待到傍晚才往家走,这附近有个仲宫的孩子,有时候碰上了就把我捎回去,碰不上我就自己坐公交。有时回去晚了,赶不上仲宫到村里的88路支线,剩下的这5公里路,赵老太就要走回去&hellip&hellip到家后,她还要到地里把第二天要卖的菜摘出来,最晚也就到12点吧,反正岁数大了觉也少。说完,赵老太又大笑起来。
从张家庄村到仲宫再到制锦街,这条30多公里的摆摊路,赵老太已经走了8年。
●一个不易操持的五口之家:
老伴去世儿子重伤 她和儿媳撑起这个家
之前,赵老太还有老伴陪着一起卖菜,当时我们在家种地,然后一块到集市上卖,可没想到5年前老头没了。赵老太说,自己有3个孩子,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干家政和保姆,自己和在工地打零工的儿子儿媳住在一起。2年前一场意外,让赵老太的儿子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工地干活时从8米多高的楼上摔下,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现在刚刚勉强能生活自理,他好好活着我就知足了,也不用他干啥活了。
听说记者要来,赵老太特意给自己放了个假:家里衣服好久没洗了,正好趁着今天把衣服洗了。还没到家,她指着门口一个弯着腰、端着水盆缓缓向屋里走的老人说,那是我亲家婆,比我小一岁,不大能干活自己没法过,我就叫她过来一起住了。赵老太说,亲家婆身体不好、血压高,隔几周就要去输点滴,耳朵和眼睛也都有毛病。现在她基本干不了什么重活,我中午在外面,她就只能自己用开水泡着馍馍吃。
再加上在初中住校的孙女,一家五口吃穿的担子全都落在了赵老太和在外打零工的儿媳身上。
●一个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
每天睡四五个小时 家里困难就慢慢解决吧
赵老太告诉记者,白天忙着卖菜,晚上就成了她收菜的主要时间。每天晚上回到家,赵老太简单吃点饭之后就去地里忙活了,地里没有灯,她就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小镰刀去收菜,菜要是不收,第二天就没得卖。有时菜不够卖的,她就上村里收一些,再去市区卖,在家待着就没钱啊,这样好歹还能挣个跑腿钱。说这话时,赵老太又笑了。
儿子身体状况慢慢变好,除了家里正常的花销,供上初中的孙女读书成了老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她现在在学校住校,一周才能回来一次,花得也要比以前多一些。赵老太说,每周都是她亲手给孙女生活费,一般一周给她70块钱,如果菜卖得好就给80块,也让她吃得稍微好点儿。让孙女过得好,成了老人每天坚持的最大动力。
赵老太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脸上看不出任何疲惫的神色,家里困难,咱们慢慢解决吧,儿子都死里逃生了,咱也坚持坚持。也许是想到了孙女长大了、儿子康复了的画面,老人又笑了。